集约化农业,即投资多、产量高的生产方式,近年来在英国受到的批评和指责日趋增多。批评家们还把这种生产方式指责为欧洲经济共同体内粮食生产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总的说来,生产过剩之后,贮藏和销售的费用越来越大。而且,还有人认为,集约化生产导致严重的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河流水资源上),并对野生动物、乡村的宁静舒适环境和优美的田园风光带来日益深重的灾难。更尖刻的舆论认为,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其基本目的只是在损害纳税人的前提下让农场主赚大钱。

事实是什么呢?为什么农场主愿意坚持集约化生产方式?这样的生产方式将来又如何?

1. 英国集约化农业兴起的原因

英国集约化农业的兴起和发展,其主要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内粮食严重不足。当时由于受到海上战事及缺少足够的运输船只的限制,国内不得不实行粮食定量配给。政府采取了鼓励农民多种粮食的步骤。举国上下争取粮食自给自足成了重要的奋斗目标。停战以后,英国的经济处在十分危难之中,为了节省黄金,储备货币,保持收支平衡,家庭化粮食生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鼓励。

因此,当时政府的政策具有双重意义:

1. 有计划地保证适当的粮食供应。2. 减少进口,节省外汇。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政府首先鼓励农民进行现代化生产和大幅度提高产量。并作出某些措施,保证农民付出的代价能够获得合情合理的利益,以致他们的生活水准能够比得上从事其他行业的人。

在财政上,国家给农民免税,鼓励农民在机械设备和住房建筑方面大量投资。国家还投资与农业有关的科学研究,以及把研究的成果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的技术咨询服务等等。所有这些财政措施,均由国家负担,其费用多大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国家的投资也不是无限的。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日益增长的农业投资并不完全由国家提高保护价来给予补偿,农民必须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来增加利润。国家对农业的研究开发以及技术咨询的投资费用也要在农产品价格、发放农业补助金和支农物资的框算中抵充。因此,事实上自五十年代末期以来,国家投资给农业科研和咨询服务的费用间接地仍旧是由农民负担的。

政府的这些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已达到了80%左右。因此,粮食进口数量已大大减少。但某些农场所需的饲料和机械设备仍需进口。

这就是四十多年来政府推行农业政策的结果。也就是以生产方法、每头牲畜的产值和每亩土地的产量发生戏剧性变化而著名的第二次农业革命。这场技术革命就是人们称之为的集约化农业——为了获得更多的产品,而不断地提高投资水平,即在“原来只长一片叶的地方长出二片叶来”的生产目的。

自从发生畜力(马力)换成拖拉机,动物饲养的营养水平提高,农作物和牧场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的根本性变革之后,集约化生产给农业带来了历史性的转变。植物育种的新技术不仅使英国农业大大受益,而且对许多不发达国家的帮助也不少。动物饲养技术,诸如人工授精、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等技术应用得更为广泛。农作物的收获处理、谷粒干燥、清理以及贮藏等等方法也大大改进了一步。

农业生产上日新月异的技术所产生的影响有数据可以说明。例如,从1944/45到1984/85财政年度联合王国每头奶牛的年产奶量已从2355升提高到4320升。同一时期小麦的平均产量增加了二倍、已从每公顷2.4吨提高到7.2吨;大麦从2.3吨提高到4.6吨,增加了一倍,以下几个方面虽然没有详细的数据,但同样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牧场的产羔率、每头母猪的产仔数、粮食的转化效率、畜禽的日增重量、菜牛的饲养周期等等。所有这些方面生产力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农场应用日益增多的技术性投资的结果。

与这一增产趋势唯一相反的便是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农业劳动力被机械所取代的情况不仅在耕作农场普遍存在,而且在畜牧农场也十分突出。使从事农业的固定劳动力大大减少。以苏格兰为例,固定农业劳动力从1944年的101,082人减少到1983年的31,532人——减少了69,550人,减少幅度为69%。临时和季节性的农业劳动力,在同一时期内也从21,332下降到4,879人,减少幅度为77%。因此,四十年来,苏格兰农业劳动力已减少了86,000人。

苏格兰农业劳动力的减少情况也可以从农场数的减少来说明。农场数已从1944年的75.474个下降到了1982年的30,936个,约减少了59%。

农业劳动力以及农业生产单位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已经对农业基础结构产生了不良影响。林业、旅游娱乐业以及渔业的发展也弥补不了农业人口数的减缺。农业基础开始萎缩的趋势已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尤其在一些边远地区。

因此,四十年的农业革命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尽管农业高度集约化,但大多数的农民还是不能获得较大的生产利润,尤其是,投入的大量资本的利润价值极为微薄。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2. 经济压力和农民

在英国,人民的物质水平从整体上来讲,这四十年中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还在继续追求更高的生活臣标。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道义上,都毫无理由可以认为农民的物质享受可以低人一等。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不少农民是无能为力的,并最终不得不放弃这种物质生活追求。

多年来,广大农民一直处在沉重的经济压力之下。迫切需要在生活上给以帮助的小规模的农场已经前所未有地大批出现。由于主要的农业生产必须以土地作为其最基本的资源,因此,那些规模较小或者土质贫瘠的农场一直是充满着风险的,即使实行了集约化的生产,由于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家畜不能大量地饲养;作物不能大面积生产。

假如成本增加不能完全由利润的增加(或是增加生产或是产品价格的提高)来补偿的话,那么处在条件较差地区的小型生产者和农场主经济上的脆弱性将更加突出。即使在通货膨胀的低谷时期,那些不能扩大生产或者不能有效地减少成本的农场,就不能保证自身的经济发展,难免沦为财政上的受害者。譬如在英格兰北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达勒斯(Dales)地区的小型农场经济十分困难,不少农场被变卖,或者被吞并掉。大批农舍变成了城市居民的度假村。

不幸的是,农业集约化本身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问题。如前所述,采用新的技术,现代化的集约生产使农民在资金上反而不能自力更生,日益依赖于大量购买的物资进行生产。这不仅使本来已经十分困难的农业经济更加脆弱,而且使它的依赖性超越了农业本身这个界限。

影响成本大量上升的主要因素历来是通货膨胀和英币对其他货币的贬值,转而影响进口石油、饲料和机械设备的成本。

导致农业经济萧条的另一个因素是农业借贷大幅度增加,在目前的形势下,农民不得不大量借款,来偿付农业现代化设备的巨大费用。随着越来越高级的技术设备的出现,用于农村现代化的建筑,购置新的设备和机械的投资费用大大增加。

不幸的是,许多农民在种田技术上是非常老练的,但在用钱方面显得有些无能。结果是服务性的债务问题也开始出现。在农业经济日益困难和农民信用终止期银根奇紧的情况下,农业商人和高利贷者相继出现。但近年来,银行贷款取代了商人信用贷款,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流动资金来源。到目前为止,英国的农民已欠银行债务将近6万亿英镑。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英国的经济已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令人悲观。工业产值的增长幅度比不上许多与之相竞争的国家;通货膨胀(常常是高工资的结算引起)已比大多数欧洲国家严重;英镑作为国际货币的价值已经开始摇摆不定。所有这些都对农业产生了不良影响,这在本世纪七十年代最为严重,主要是受到全世界粮食和能源危机的双重影响。

3. 农场收入的趋势

轻视农业的宣传家给农民炮制了大量的财富。据他们的观点,大农场所有的资产,包括土地、设备、家畜和机械等等,根据行情价值会上升。然而应看到,土地价值也好,家畜价值也好,一旦下跌,则完全不等于估计的财产价值。而且,尤其不能忽视目前农民的债务问题,特别是巨大的银行贷款,因此,应该考虑到农民们实际所拥有的财产价值(实际拥有的财产与表面上农民所占有的财产价值)与我们所估计的是有很大差距的。

很难肯定现有资产一定能够用来扩大生产并期望获得一定的利润,有关方面调查研究了农业收入的趋势后明显地看到、近几年来,广大农民的生产利润普遍得不到提高。例如,表1所列举的十年来苏格兰农业的收入指数的变化趋势就说明了这个情况。

这种令人担忧的发展势头还可以进一步用不同农场类型的净收入变化来说明。如表2所示。它说明了过去的15年中,苏格兰的奶牛农场和种植农作物的农场平均的净收入变化情况。购买力这一栏以1985年度的作为比较的标准。

7.1

列举的数字说明了具有代表性的开支较大的农场的平均收入。净利润中不包括饲养牲畜的增收部分,也没有扣除银行贷款和借支的利息。同时也要注意所列数据只是比较数字,仅用于说明15年来农业的收入在下降,并不是在增加。作物农场这一栏中的数据,包含着两个不平常的丰收年份,即1975 ~ 1976和1976 ~ 1977年度,这两年苏格兰的气候对农业比较有利,而联合5国的其他地区则恰恰相反。其他地区的荒年歉收,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因而使苏格兰农民受益。

比较一下头五年(从1970 ~ 1971年度到1974 ~ 1975年度)与末五年(1980 ~ 1981年度到1984 ~ 1985年度)的平均年收入,奶牛农场净收入的购买力下降了45%,从17.367英镑减少到9,575英镑。农作物农场净收入的购买能力下降了67%,从原先的23,636英镑减少到7,849英镑。

4. 农民继续追求集约生产的原因

外行所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于,当联合王国几大主要的农产品——奶类、牛肉和谷物,已经过剩时,为什么农民还要继续采用集约生产的方式?

以前的各项农业政策都是以增加生产为目标的。它的不良后果是许多年来一直把农民牢牢地“固定”在集约的生产方式上。农民们一直处在单一的生产范围之内。为了求得生存,就不得不一步步强化生产的集约程度。虽然前面列出的农场平均收入在逐年下降,但那些具有强烈的竞争性格,并富有一定财力的农民,通过进一步的集约化生产,在日益下降的利润趋势中寻求对策。

5. 农民的前途

随着欧洲经济共同体牛奶限额生产政策的实行,联合王国历史上农民们自由发展生产的权利在和平时期第一次受到了约束。正在考虑的一个选择性措施就是降低上述产品的价格。

面临限额政策的实施以及属于限额产品的限价政策,农民们即刻作出的反应可能是在可供选择的三种方案中选择其一。第一,对于限额的产品,有的农民可能会铤而走险超额生产,但也有可能因超额生产而遭受不利的后果。但是,只要他们总的生产成本能够降低,哪怕要遭受额外征税,也总会想方设法进行生产以资有利可图。但能否获利,这主要取决于其余农民的反应以及该产品全球性是生产过剩还是生产不足。

第二,假定某一限额指标可以转让的话,只要增加的成本能够被增收的利润补回来,那么就有农民会购买或租入额外的定额生产指标。采用以上两种方案,都有可能继续进行相对集约化的生产,并严格实行各项管理措施以达到投资与产值的关系最优化。

第三种很有可能的方案是农民严格按自己的定额进行生产。假定分配给他的定额指标低于原来的生产水平,那么他就要在该项生产上减少投资,同时使自己所从事的产业多样化。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某些产品本身已经出现生产过剩情况,尤其是畜牧业。在转向国家没有实行限额生产的可供选择的产业之后,他又有可能在那些产业中实行高度的集约化生产。

大幅度降低农产品的价格,会使小型农场的经济变得更加脆弱。譬如那些土地质量差,或处于边远地区交通闭塞的农场,他们的成本费用相对较高。产品价格一下跌,就会使他们面临的问题更加严蜇。因此,降低农产品的价格会使更多的农场或农业工人背井离乡。显然,农民是有较大的韧性和强烈的生存天性。树立起坚强的进取心坚持自己的生产,但是,哪怕他们的生活费用是低标准的,其困难程度与其他行业的人们都是无法比较的。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大幅度地降低农产品的价格会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越来越少。少数幸存者可能会“吞并”倒闭拍卖的农场,导致今后的农业经营单位越来越少,而规模却越来越大。幸存者为了减少成本,为了保持竞争力,又会重新追求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今后通货膨胀的速度会明显地对这种变化趋势产生影响。

6. 低成本生产——眼下农业的出路

不少评论家认为低成本生产是解决目前联合王国农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万全之计。这样不仅能压缩生产,从而解决生产过剩问题,而且低成本的农业还能够避免不少令人厌恶的污染问题以及农业生产对野生动物和农村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然而,这仅仅是着眼于减少投资,而要在降低投资和压缩生产的同时,仍然达到一定水平的利润率,却是很困难的。就以畜牧生产而言,似乎可用“廉价”的草料替代“较贵”的浓缩饲料,但要做到真正的节约成本并非易如反掌。要生产高质量的贮藏牧草就会引起大量的机械设备费用开支,因为牧草经过现代化的加工处理是非常花钱的。要牧草长得既好又多,就需要足够的肥料,由此又会引起严重的新的污染问题。牲畜还需要畜舍来圈养。奶牛场不管其规模是大是小,均需要采奶的各种设备,至于种植农场,一概而论压缩投资的说法也是片面的,这样往往会使保证“基础水平”的生产投资也被减缩掉。

节约机械费用的目标某些农场正在实施。例如,减少各种机械的闲置时间,延长机械的使用年限。采用承包或者集团机械所有制的合作形式。大量节减雇用劳动力也是一项经济的措施。但这有可能最终又使成本增加,假如采用机械替代劳动力的话。

7. 社会政策

通常,政策的制定者关心的是控制对农业生产的社会性支出。但是压缩对农业本身的扶持性投资那是目光短浅之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依靠对象,也是整个国家大部分地区的社会主要组成部分。单单从经济上考虑问题就不能有效地预防大量的农业人口持续不断地涌入已经负担过重的城市里去。也不能有效地解决由此而产生的农业基础不稳定的问题。更不能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和优美舒适的乡村田园风光。

在发达国家里,若希望农业乃至整个农村幸存下去的话,就迫切需要长远的考虑。现在看来颁布的农业政策要有干预性和行政权威性来保护英国农业的生存,对那些将成为农村中举足轻重的农场主要使他们养足规定的家畜生产指标数,种足指令性的作物面积。但这又是一项巨大的社会投资。

上述农业问题的由来以及集约化生产所带来的后果,一定可供那些尚未出现这类问题的不发达国家作为思考的材料。

[Outlook on agriculture,1986年15卷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