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人类登上月球的20周年。美国、欧洲、加拿大、日本正式开始着手开发前所未有的自由宇宙基地。在人类长期滞留宇宙空间这一时代到来之前,日本读卖新闻社于今年730日在日本召开了题为《人类与宇宙开发的意义》的讨论会。会议认为“宇宙基地不但将成为人类进行火星探测的重要基地,而且也将成为开发宇宙空间的国际性合作舞台。”会议期间,该报的记者采访了几位从事宇宙开发的精英,他们的介绍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读者对“自由”宇宙基地的了解。

——首先请介绍一下关于“自由”宇宙基地的建设计划及宇航员的培养情况。

莱尼(美国宇航局)目前我们的计划是从1995年初开始分阶段发射。整个计划可分为20次发射,第一阶段发射5次。在1995年底,将宇航员送入宇宙基地,1996年之后,宇航员开始在那里常驻。1997、1998年完成整个宇宙基地的组装。宇宙基地的建设资金在开发阶段约为900亿美元,这是一个假定的数字,因为还未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

一一日本的情况如何?

崛川(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日本准备将名为JEM的宇宙实验舱安装在宇宙基地。宇宙基地的合作协定在今年6月初已得到国会的认可。所以从现在起就可以正式开始着手开发。目前的目标就是1997年的发射。

——欧洲宇宙机构的计划又是如何?

阿莱兹(欧洲宇宙机构)欧洲宇宙机构将在特殊的实验舱内加进宇宙实验室和无人大型地球观测卫星。这就是所谓的“哥伦布”计划,目前预定于1997年发射、

——那么,这样就来不及赶上新大陆发现500周年的1992年了。

巴特(美国航宇局)是的,由于在财政、设计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因此稍许迟了一点。但是,我们的态度还是很乐观的,估计也不会拖延很久的。

——计划的延迟对于日本宇航员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毛利(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确实,精神上的考验是很严峻的。训练一名在宇宙基地工作的宇航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因此要长期保持精神上的紧张。

——欧洲宇宙机构有多少宇航员?

阿莱兹:最近,在西德的科隆附近建立了宇航员大本营。宇航员不仅是为了满足“哥伦布”计划,而且还要满足欧洲宇宙机构自己本身的“海尔梅斯”航天飞机计划。因此要考虑组织宇航员团组。

——美国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巴特:目前在美国休斯顿训练所有近百名的宇航员,一旦宇宙基地发射上去,宇航员的人数还要增加。因为除了航天飞机和宇宙基地以外,其它方面还需要宇航员。

——与苏联宇宙基地的关系怎么样?

莱尼:苏联也收集生理学方面的数据,在宇航员如何适应宇宙环境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苏联情报公开政策的执行,他们与西方国家的合作体制也会有所发展的。若大家能在一起认真研讨向月球及火星进军的宏伟计划,那么我们的计划将会更进一步。

——请就各国自以为在宇宙基地应用上值得夸耀的技术作些介绍。

莱尼:我们认为生物环境乃至生命维持系统是一个难度最高的课题。它就是通过生命维持装置来建立一个能使宇航员舒适生活的环境,让空气再生,起到恒定保持室温的作用,以前曾设想利用封闭性的循环装置来净化水和空气,但我认为装置的自动化难度非常之大。现在计划考虑将已经用过的水在洗涮及淋浴等方面再生利用,而不是作为饮用水来使用。

——那么,日本的技术呢?

崛川:日本能引为自豪的是装备齐全了可以在宇宙空间张开出去的“暴露部”设备和能将实验器械从加压部运送到暴露部的腕型机器人装置。这样就可以利用暴露部位的广阔空间来进行组装大型结构物的实验或进行天体观测、地球观测等活动。

——从技术利用的角度来看,又是怎样?

毛利:日本人的得意之处就在于开发出了能在狭窄的空间紧凑地装入大量实验装置的技术。而且这一技术成本低、性能好。JEM实验舱以及利用1991年发射的航天飞机进行的宇宙实验都将采用这种技术。它能在两个器械架上装入五个电炉,由于装得紧凑,因此可以做大量的实验。

美国制作的居住舱,其容积为1M×1M×2M。乍—看还以为是日本的钻入式蜂巢型旅馆(一种室内配备了电视、广播、空调等遥控装置的居室——译者注),这是一个舒适的空间。能在如此狭窄的空间惬意地生活,对于日本人来说是心满意足了。

再有一点,在约翰逊宇宙中心备有许多种宇航食品,我也曾食用过30多种宇航食品,其滋味要比想象的鲜美,但大多都是以肉为基本原料的。与西欧人的食性习惯不同,日本人喜欢食用鱼类或海菜类食物。

——巴特先生是有在宇宙空间生活过的经验的,您的感受呢?

巴特:若在宇宙空间停留的时间不长,除了饮食以外,还有其它方面的生活乐趣,最使人激动不已的是远眺地球。

——在月面基地的建立及火星有人探测方面,国际性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吧?

阿莱兹:在国际合作方面可举两例。一个就是今天所说的宇宙基地计划,合作已在进行。再一个就是在科学领域中的合作,例如已经实现了的哈雷彗星观测等,这类合作今后要继续下去。

莱尼:我认为由于宇宙基地上的工作人员是各个国家的,因此,相互之间要交流各自不同的文化,这类事情过去是没有的,其深远的意义可从这一宇宙计划中得以体现。

——电子计算机方面的情况怎样?

莱尼:在宇宙基地竣工时,必须要事先配备与其相适应的、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目前正在开发计算机与高级语言的软件,努力使其标准化。

——我们认为在宇宙空间组装宇宙基地是一项相当困难的作业。其辛劳的程度在地面上是想象不到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请介绍一下人与机器人在宇宙活动中的作用。

巴特:我们为了适应失重环境,利用与宇宙环境非常相似的特殊水槽进行训练。在宇宙活动中,要很好地区分利用人的灵巧度和机械精密度的长处,人与机械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在宇宙基地建设中,先在地面上将材料组装到一定程度,然后再用航天飞机运送到目的地,到基地竣工估计需要运送二十共次。

——人与机器人的分工怎样?

巴特:与机械自动作业机器人相比,宇航员进行遥控操作的遥控机器人最为重要,人工作业的难点就是在失重状态下没有支持手足的物体,因此,需要边计算边移动身体。

——毛利先生,在使用机械方面,地面与宇宙的最大不同之处是什么?

毛利:在宇宙中,不存在水蒸汽或尘埃引起的光散射,一切物体都能充分反射光线,因此清晰度非常高。另外,由于没有高山及建筑物等参照物,因此距离感要比地面上大,在遥控操作时易发生相当大的问题。再有,宇宙基地每90分钟围绕地球一周,昼夜变化频繁得很,人眼来不及适应。

一一这样说来,在宇宙空间人与机械的关系远比在地面重要得多。

崛川:是的。哪个国家的宇航员 · 都希望装置及操作规范要尽可能标准化。

阿莱兹:欧洲已充分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与美国缔结宇宙基地协议时,明确欧洲的宇航员从开始阶段就参加欧洲实验舱的组装。

一一在每90分钟就有一次昼夜交替的宇宙空间,作息时间又是如何规定的呢?

巴特:在航天飞机内的欧洲宇宙机构实验室,两人每12小时交接班1次。休息的任务就是吃饭睡觉。在宇t基地,每人工作的最短时间为8 ~ 9小时,这对于常驻在宇宙基地的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较为合适的工作时间标准。

——地面与宇宙空间相比,哪边的工作易感疲劳?

阿莱兹:若是物理性的工作,在宇宙空间就比较有趣,因为能自由地活动而感到舒适,精力也比较旺盛。即使工作任务非常繁忙,也不会产生疲劳感。

——用于宇宙基地的材料,与地面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另外还要留意些什么问题?

毛利:由于宇宙空间一直处于真空状态,温差剧烈,并且充满了强烈的宇宙射线,所以就需要能耐受这种环境的材料。一般考虑宇宙基地的耐久性为30年,这就需要开发出即使受到宇宙射线侵袭也不会产生模糊的窗玻璃。并且,在宇宙空间的人员一直是处于悬浮状态,所以立脚点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搬移大质量的物体或急加速时,必须要有一个坚实的立脚点。

巴特:在建造宇宙基地时,也有会发生工伤事故之虞,所以在航天飞机内通常装载了昂贵的医疗设备。在宇宙基地的居住区设置了大规模的医疗设施,能够进行日常性的健康检查或紧急抢救。

——现在已计划日本的宇航员也参加宇宙基地的建设,那么需要多少日本籍宇航员呢?

崛川:日本的实验舱于1997年发射。届时,日本有1名宇航员参加宇宙基地的安装工作。若是长期滞留在宇宙基地工作的话,那么就必须要有两名日籍宇航员_所以现在就要招募、培养与此相适应的宇航员。

——已经用去了诸位许多时间,请各位最后再各谈一点见解。

阿莱兹:欧洲宇宙机构从宇宙基地发射出去的极轨无人大型观测卫星将会起重要作用。这个领域的国际合作是极为需要的。

莱尼:身着宇航服进行作业是一项非常剧烈的体力劳动。我们要尽量利用遥控机器人的遥控操作来进行作业。

巴特:我认为这次会议是建立“自由”宇宙基地的国际合作体制的很好范例。

毛利:宇宙基地是向月球或火星进军的跳板,它将成为证明人类究竟是否能真正完全适应失重环境的重要机遇。我们期待着通过国际合作,能够早日揭开宇宙对于人类的影响之谜。

[《读卖新闻》(日)1989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