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硅谷

硅谷位于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是一块被太平洋和旧金山海湾环绕的半岛,面积约50平方英里。这里土地肥沃,一年四季阳光普照,气候与我国的广东省和海南省类似。过去,硅谷以盛产各类水果而被称为“果脯之乡”,干梅子、樱桃、杏子是其主要特产。50年代初,这一地区每年的总产值约6500万美元。当时,硅谷还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地方,甚至连地名也没有(至今,在美国的地图上也没有“硅谷”这个地名)。

从本世纪30年代开始,许多对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发明在硅谷诞生,如真空管、电子管、录像机、音乐合成器、游戏机、电脑微型芯片、电脑硬盘、电脑工作站、电脑鼠标、个人电脑、手提式电脑等等。有计算机知识的人都知道,电脑芯片某种意义上比黄金还要珍贵。电脑芯片由硅片加工而成,而硅片则是由海沙中提炼出的硅制成的。因此有人说,硅谷是在把海沙变成黄金。其实,如果把这句话改成“硅谷不仅在把海沙变成黄金,而且在把海沙变成智能”就更加准确了。

硅谷如果不是全世界,也是全美国最新财富和科技人才最大的集中地。在硅谷驻扎着7000多家高新技术公司的总部,世界上最大的100家高新技术公司中,有20%在硅谷安家落户,如著名的惠普公司、软件大王微软公司、芯片大王英特尔公司、网络巨子网景通信公司、网络新秀Yahoo!公司、感光材料大王柯达公司等等。硅谷平均每个星期有10多家新组建的公司鸣锣开张,平均每5天就有一家公司的股票上市。目前,上市的硅谷公司总股票市值已达4500亿美元,这个数字告诉人们:即使撇开商标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不论,撇开未上市公司的资产不计,其资产是50年前年产值的7000倍!

由于硅谷温和宜人的气候、浓厚的科技氛围和适宜科技人员发展的特殊环境,世界各地许多高科技人才来到这里寻求发展,目前硅谷拥有20万名大学毕业生,6000名以上的博士。由于先天的素质和硅谷特有“气候”的熏陶,硅谷儿童的智商之高也同样令人咋舌:在美国,每万名儿童中,智商特高(智商超过145)者约有12人,而在每万名硅谷儿童中,特高智商者达500人,是全美国平均水平的40倍!

硅谷的发展历史和取得的成就,不仅对美国,而且对世界科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美国,“硅山”、“硅沙漠”、“硅草原”、“生物工程谷”等大量涌现;在世界,德、法、英、日、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竞相建立起了自己的“硅谷”、“硅区”、“硅岛”;在我国,人们也有意无意地把高新技术的集中地北京中关村称为“中国的硅谷”。

硅谷神话

提到硅谷,就不能不提到利兰 · 斯坦福和斯坦福大学。斯坦福是美国中西部铁路大王,他捐助了8800英亩土地和2000万美元,于1891年创建了斯坦福大学。后来许多对硅谷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都是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硅谷能取得今天世界科技“麦加城”的地位,与斯坦福大学在技术上、人才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密不可分。斯坦福大学建校不久就极力鼓励学生们把自己的科学发明推向应用市场,倡导和支持毕业生们开办自己的公司,这在当时是具有开创性和需要胆识的做法。1939年,在斯坦福大学副校长、现被称为“硅谷之父”的弗雷得 · 特曼教授的鼓励下,斯坦福大学毕业生威廉 · 休特利和戴维 · 帕卡,把自己的一项发明卖给了迪尼斯娱乐公司,后来,他们在硅谷的一间车库里创建了惠普公司。如今,惠普公司在全球已拥有员工10万人,年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成为信息产业领域一流的巨型跨国公司,即使是在远离硅谷的中国,我们也会不时感受到惠普公司广告的冲击力。198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政府把惠普公司“发祥地”的车库确定为历史文物,并在上面挂上了—块铜匾:“硅谷诞生地”。

硅谷还创造了许多神奇的故事。

许多科技人才在这里一举成名继而暴富,这在世界其它许多地方可能是神话,但在硅谷却并不稀奇。远的不说,就说90年代的两个例子:网景通信公司的爱德 · 安德森和Yahoo!公司的杨致远。安德森,现28岁,大学毕业后在硅谷的一家公司工作,他开发出网络信息浏览软件后,1994年与他人共同创建了网景通信公司。公司股票上市的第一天(1995年8月8日),就从每股27美元飙升到了71美元,不到18个月,安德森和他的搭档双双成为了亿万富翁,仅三年时间,网景公司从13人发展到了今天的4000人,总资产达5亿美元,华裔青年杨致远,现27岁,从小生活在硅谷,获得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在开发出网络信息搜索软件后,1995年与他人共同创建了Yahoo!公司,公司股票上市不到一天便行情飞涨,一日之间他和他的搭档又双双成为了亿万富翁。1997年,杨致远的公司收入高达4亿美元,公司总资产已达20亿美元,以至于媒介惊呼:戴着眼镜、看上去依然学生气十足的杨致远已成为无数美国青年心目中的偶像

硅谷奥秘

硅谷对世界科技具有巨大影响且久盛不衰,令人禁不住要问一声:硅谷有何奥秘?

硅谷人着装简单、举止随便,即使是网络新秀杨致远和软件大王、世界首富比尔 · 盖茨这样的重量级人物,看上去也丝毫没有“大款”的派头——硅谷的精神不是在派头上,而是在敢于创新、永无止境的创新上。有人说,硅谷人什么都不缺.就怕缺少创新精神。的确,没有敢于创新的精神,就不可能在车库中.诞生惠普公司,就没有今天的微型电脑芯片和个人电脑,更没有网景和Yahoo!等公司今天的风光。没有创新的精神,自然也就没有了今天的硅谷。

硅谷人的另一大特点是团结协作、在这个人才荟萃的地方,人人抱负报高、个性极强,有的人甚至古怪、傲慢自大,但他们尊重科学,不执偏见,公平竞争,重视配合协调的重要作用。如英特尔公司的“三套车”葛洛夫、摩尔、巴瑞特已经配合了25年.这种被誉为“黄金搭档”的例子在硅谷并不少见,另外,硅谷的公司鼓励人们靠知识致富,对作出贡献的员工及时给予升职、给予重金奖励从至赠给股份,刺激员工充分发挥S己的潜能,这也是硅谷久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除了创新和协作精神外,硅谷人为科学、为自l!的事业顽强奋斗的精神也是世界上罕见的,甚至可以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在硅谷,每一家公司,每一个员工,几乎每一天都在做着同样一个梦:用技术赚钱,最终出人头地。即使是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硅谷地区也很难看到有人在外面闲逛。在硅谷,人们甚至把睡觉视为一种浪费和奢侈,许多人常常借助大杯大杯的浓咖啡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钟。在硅谷的企业家、项目经理、软件开发人员们的意识中,睡得太多,就会被别人抢先得到专利、升职、项目资金或者市场份额。杨致远的搭档、Yahoo!公司的另一创始人戴维 · 费洛,虽然现在已经成了大富翁,仍然很少每晚睡4小时以上,有时人们会看到他在办公桌下面睡着了。一些公司为了鼓励员工多回家睡觉,不得不撤销了设在公司里用于员工短暂休息的床位。对外界来说,硅谷人这种“比谁睡得少”的工作方式或许有些病态,但正是有了这种“病态”的工作方式才有了科学的硅谷。

值得一提的是,华裔力量(包括大陆、台湾和香港人)正在硅谷崛起,一大批华人科学家、企业家在这里建功立业。天津南开大学的王庆人等带着光学字符识别技术来到了硅谷,创办起了自己的公司,其产品曾在测评的20个项目中夺得19项第一名,击败了世界8家同类公司。华人公司在硅谷收购美国公司也早已不是新闻,有的收购行动动辄上千万或上亿甚至几亿美元,气魄相当宏大。

转轨中的硅谷

如今,硅谷正在经历着一个重要的转轨时期:从电子技术向电脑技术、电脑网络技术转换,从制造业向信息业转换。第一个转换促进了电脑网络硬件和软件的迅猛发展,已经在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第二个转换则是一个很值得发展中国家研究的新情况,硅谷的公司正在逐渐脱离制造业,而转向设计、管理和销售,出现了用美国本土技术在国外进行产品制造,国外的产品再流向世界各地包括美国本土的奇特现象,如西捷(Seagate)公司在新加坡用美国技术大量生产电脑硬盘,其产品又大量回流美国;柯达公司今年收购除乐凯以外的所有中国胶片公司也属这类现象。这种靠掌握技术、信息和管理,而把生产制造交给别人去做的新模式,会不会成为未来信息社会中高层次企业的模式?我们可以拭目以待。当不少发展中国家为自己引进了多少外资而欣喜时,硅谷的公司也在为他们的成功而欢呼雀跃,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