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学》已渡过了20岁生日,值此之际,对它的成长过程,作一点回顾,以增进广大热心的读者对它的了解,也算是一种有意义的庆贺吧!

写到这里,也许先要回答一个读者可能有的疑问:每期目次页上不是都明白无误地写着“1978年创刊”,怎么今年又变成本刊20岁的生日了呢?这是因为1978年创刊,是把由上海科技情报所主办的本刊前身一名为《世界科学译丛》的不定期刊物——并算在里面的。作为定期刊物的《世界科学》则是从1979年才开始出版的。

不管怎么说,本刊确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经过10年“文化大革命”的自我封闭,不仅中国的科学技术大大地落后,而且连国外科学技术发展的信息也不甚了解。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总之,不要关起门来,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否则就会信息不灵,睡大觉,而世界技术革命却在蓬勃发展。”本刊办刊的宗旨就是想促进解决这个信息不灵的问题。在这里,我想摘录在本刊两周年之际,我代编辑部起草的《本刊的使命——告读者》中的有关段落:

本刊是为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而举办的。现代科学技术具有高度综合化的趋势。一方面,学科越分越细,门类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它们越来越相互渗透,相互交叉……

博才取胜。这是经过统计分析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在今天,科技人员如果知识面过狭,不了解相邻学科的进展,不能从别的学科引进新的理论和方法,要想在科研工作中取得重大成就,那是很困难的。

“要管理就要内行。”这是列宁早在60年前就提出来的命题。特别是到了今天,现代管理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管理干部如果不具备较广博的知识,没有一定的科学修养,那是无法管好现代化企业的。

教育要着重智能训练。在现代知识废旧加快的情况下,一个人的知识必须不断更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学校教育不能只限于向学生灌输知识,而要着重提高学生的智能,即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学得宽些;相应地,也就要求教师见闻广些。

把这一趋势告诉读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适应这一趋势的要求,这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本刊的使命。本刊以翻译为主,原文精选自各国著名科学杂志,也发表科学文摘和综述,内容注重启发性、综合性、边缘性,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转移。这是本刊的特色,也是本刊生命力之所在。

时针已经转过了20年,检阅本刊的内容,是否离开了上述的宗旨呢?回答是没有。不论环境有什么变化、“热点”作怎样的转移,也不论市场大潮如何冲击、经营状况有何不利,本刊同仁都不改初衷,一以贯之的抱定上述的宗旨,勤奋地、孜孜以求地笔耕着。那么,20年来本刊的内容在宗旨不变的情况下有什么进步没有呢?还是有的。以我看来,本刊的进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量有所増加。在向国内读者介绍世界科学信息的同时,适当増加介绍国内科学研究成就的内容,让世界有所了解。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科学》的信息传播应该是双向的。

二、坚持科学精神,抵制伪科学。20年来,本刊始终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不猎奇,不跟“风”,不追求所谓轰动效应,凡是未经在严格的科学条件下实验验证的所谓新发现、新发明,包括“特异功能”之类,本刊从未作过正面的报道和介绍。

20年来,本刊并未取得什么卓越的成绩,但是,差可告慰的是,本刊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得到社会的认同;已经有了一个稳定的读者群,一批热心的作者和译者,一些提供咨询意见、协助审阅稿件的各学科资深专家和若干真诚支援我们的单位。

当前,正是20世纪即将过去、新世纪行将到来的时候。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本刊又如何迎接这一变化呢?我们没有什么惊人之举,只是送上八个字,叫“抱定宗旨,求精求新”。“精”,一是精炼,尽量在有限的篇幅中,提供给读者更多的信息;二是精确,不断努力保持和提高本刊内容的科学性。“新”,不仅要重点反映科学技术之新,而且要适当反映政策方法之新和组织管理之新。值此本刊20岁生辰之际,书此以自勉,并求正于广大热心支持本刊的读者们和作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