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垃圾回收业将是一个发展最快、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

  20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国际经济领域正在和继续出现一批新兴产业,其中不少是令有眼光的企业家趋之若鹜的闪光点。在结束不久的武汉首届“汉交会”上,该市的生活垃圾处理与应用成为与会外商关注的热点之一。位于武昌的两座大型垃圾处理场,目前已经为外商“承包”,其投资额均在数千万美元以上。近日,荷兰政府代表又与武汉市政府正式签订合同,共同为该市建设一座垃圾发电厂,总投资达1.34亿元人民币。这座垃圾发电厂占地面积达350余亩,可日处理垃圾800吨。与此同时,美国和加拿大两家公司亦与武汉市政府达成初步意向,两家公司拟投资1.85亿美元,在武汉市兴建两座垃圾处理场,同时利用生活垃圾生产管道燃气。

  显然,外商千里迢迢到中国来,乐意出巨资处理中国的垃圾,主要是认为人口众多的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垃圾资源大国,拥有一座尚未被中国人重视的巨大“金矿”,而外商却认为挖掘这座“金矿”可以从中获取巨额利润。如此看来,外国人的眼光看得比我们远,他们的行动对国人应有所启发。

  垃圾,从生态环境角度看是一种污染源;而从资源角度看,它却是地球上唯一在增长的资源、一种潜在的资源。面对垃圾,世界各国的视线已不再仅仅停留在如何控制和销毁垃圾这一老问题上,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着手科学地处理、利用垃圾,将垃圾列为维持经济持续发展的“第二资源",向垃圾要资源、要能源、要效益。

垃圾发电大有可为

  早在70年代初,发达国家就已开始筹划通过焚烧垃圾,利用其热量作为电厂的能源进行发电。70年代末,美国和欧洲已出现垃圾发电站,如美国皮内拉斯市1982年建成的垃圾电站,发电能力达100兆瓦,每天处理垃圾60万吨。据初步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垃圾能源处理工厂850座,预计2003年这类工厂可增至3000座以上。

  经科学家计算,由于垃圾中的二次能源物质——有机可燃物所含热量多、热值高,每燃烧两吨垃圾可获得相当于燃烧一吨煤的热量。如果措施得当,利用一吨垃圾,可获得约300~400千瓦的电力生产能力。日本的大量试验证实,将200公斤有机废物进行处理,可转化为110度电能。日本每年产生2000万吨有机废物,可转换成100万度电,相当于一座核电站一年的发电量,但投资成本仅为核电站的1/5,而且可带动的相关产业远广于发展核电。我国年产垃圾1. 3亿吨(城市),如将其1/3有效地用于发电,相当于每年节省煤炭2100万吨。以往,长期阻碍垃圾发电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难题,是如何清除垃圾燃烧时产生的剧毒气体。目前,这个问题已获解决。日本于去年起推广“超级垃圾发电技术”,利用新型“汽化熔融炉”,不仅使炉内蒸汽温度升至500℃,使机组发电效率由10%提高到25%,而且将有毒气体的排放量降至0.5%以下,低于国际环保机构规定的标准。至于垃圾发电的成本,目前仍高于传统发电方式,其主要原因在于配套服务未能跟上。专家相信,进入21世纪后,垃圾回收、处理、运输、综合利用等将趋于规范化、商业化,加上普及现代化管理手段,垃圾发电将成为最经济的发电方式,其效益将高于传统电力生产。

变废为宝垃圾堆

  有效地利用垃圾能够变废为宝。在汽车拥有量最多的美国,每年有数百万只废旧轮胎经特殊处理后用作高速公路路基填料,其效果远优于传统沙石填料,可使公路使用寿命延长两倍。在德国,从河道、下水道清理出来的污泥,90%获得利用,包括制成优质肥料和干净的燃料。德国商店里供应的野炊用便携式块状燃料,主要成分就是经处理的污泥。这种燃料极轻,无毒,燃烧时无味,燃烧后无任何渣滓。法国电厂产生的粉煤灰100%回收,将其掺入水泥中,不仅节约成本,而且建材质量显著提高。荷兰的家禽饲养业发达,该国从90年代初开始利用家禽粪便经处理后加工成高级有机肥料,大受有机种植用户的欢迎,目前每年出口数10万吨,产品远销近百个国家。

  日前我国棉秆、麻秆、玉米秸、豆秸、烟秆、稻壳、甘蔗渣等农业剩余物,每年多达4亿吨,其中相当一部分被扔掉。经计算,若将其中的10%(4000万吨)投人人造板生产,可为农民每年增加100亿至120亿元的收人。据统计,4000万吨农业剩余物可生产各种人造板材4000万立方米,这个数字约是我国1997年人造板产量的100倍。同时这4000万立方米人造板还可以节省原木1亿至1. 2亿立方米,几乎相当于我国目前的计划森林采伐量的两倍。

亟待培育的垃圾产业

  联合国环保机构在一项调查报告中指出,垃圾回收和再利用,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一个亟待培育和扶持的新兴产业。例如,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加速发展计算机产业,电脑迅速普及,其更新换代速度异常之快。目前,美国每年售出的个人电脑,近50%是用来淘汰过时的电脑。据调查统计,发达国家目前已有1. 25亿台旧电脑被堆放在仓库里。预计到2003年,全世界会有5亿台旧电脑等待处理。至于被废弃的软盘,用“堆积如山”来形容更是绝不为过。这些废旧电脑和软盘,蕴藏着多么巨大的利用价值!何况还有汽车、家用电器、家具、日用品、服装. . . . . . 都存在如何回收利用的问题。联合国有关官员相信,21世纪的垃圾回收将是发展最快并且最有前途的一个产业。

  美国世界观察所1998年在一项调查报告中指出:“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称得上是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效率革命,这种革命在由工业经济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变得更有魅力,因为这是人类为了求生存而寻找可持续发展道路所必须采取的步骤。”但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至今仍未将“垃圾产业”放在应有的战略地位。实际上,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均面临垃圾危机。因此,从长远来看,关键是要形成一个环保产业群体,而垃圾回收和再利用应成为21世纪环保产业中最重要的分支。在美国,目前每年为处理垃圾要花费至少400亿美元;在日本东京,1997年用于垃圾收集、处理的费用为3088亿日元,占其总预算的5%,而日本1998年用于垃圾收集、填埋的费用高达2.45万亿日元;而整个第三世界国家每年为此付出的代价高达6000亿~8000亿美元,预计10年后上述代价将达1.5万亿美元。报告说,为何不能将这笔巨支用于发展垃圾产业呢?

企业界在行动

  70年代初,生物学家、物理学家、社会学家及经济学家开始关注经济、社会和政治现象与全球环境的关系,并逐渐创立了环境经济学这一新学科。进入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重心逐渐转移到“可持续发展”这个令大多数国家感兴趣的课题上来。其中,涉及到人类社会持续发展赖以生存的资源、能源和环境这三个因素,均与垃圾密切相关。这一现实不仅引起了各国政府部门的重视,而且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界人士行动起来。

  美国波特兰Deja鞋业公司从1993年开始生产再生鞋,原料是废弃的轮胎、纸袋、纺织品,成本降至原先的1/5,利润猛增1. 25倍。日本制衣企业山喜公司与帝人和日清公司合作,生产出原料中25%为废塑料瓶的再生聚酯衬衫、T恤衫、运动服和工作服,公司利润猛增几成。德国汉堡市一家垃圾回收公司专门雇用1000名劳动力分拣垃圾,将垃圾细分为12大类80个小类,对不同的垃圾进行处理后,以比成本高出15倍的价格卖给产品生产企业。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不景气,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将发展高科技的目标转向垃圾开发。如今,“松下电器”、“日立电器”已不仅仅是立体声系统的概念,大量针对垃圾处理的家用电器源源进入市场。日立公司研制的能将香蕉皮、鱼内脏和咖啡渣变成肥料的装置在国内大受欢迎。松下电器公司19988月推出“厨房垃圾处理器”,利用热空气风干并压缩有机废物,可将废物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7。而提供产品的厂商均承诺以公平的价格回收经处理的垃圾,既推销了产品,又得到了便宜的再生原料,用户也得到了实惠,并且获得政策上的支持,一举多得,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据调查,日本产业界仅1997年在垃圾资源开发领域的投资就达2500亿美元。日本政府承认在垃圾回收问题上不如企业看得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是个垃圾生产大国,垃圾回收、利用潜力巨大。据调查,仅一个北京市,年产生活垃圾就达483万吨,每一吨垃圾从中转站运至堆放场至少得花100元运输费,一年就是5~6亿元,这还不包括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费用。有人算过,我国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损失约250亿~300亿元,而城市垃圾本可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中国迫切需要一个适应21世纪发展的垃圾产业,更需要一大批有志于垃圾产业开发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