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训佳教授可能自己不曾想到,她的人生之路会因一种叫做阿米巴的寄生虫而根本改变。这位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病原生物系系主任、优秀科技启明星日前在接受笔者采访时,称自己这些年在科研、教学上的发展、现有的学术影响力乃至今后的研究道路已经与阿米巴和医学原虫难分难解。我注意到程训佳所在的原寄生虫病教研室的网页上就配放了一幅原虫的显微镜图片,而程训佳在介绍阿米巴时的感奋之情更让我难以忘却。是什么原因使得程训佳和她的同事们对一般人避之不及的寄生虫阿米巴如此有兴趣?她在与阿米巴打交道的这十几年里有哪些新发现?这些自然成了我访问这位寄生虫学研究专家的主要内容。

程训佳说她走上阿米巴研究之路事出偶然。1978年从上海复旦中学考入上海医科大学,日后当一名能为人解除病痛的医生是程家几代人的心愿。到了最后一年见习医生期间,程训佳以满腔爱心倾注到病人身上,特别在当她到血液科实习时,目睹一些白血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很快,大大激发了她的同情心。她时时想着如何尽可能地为患者减轻痛苦,一年实习下来,她的体重下降了十几斤。这种无法摆脱的患者情结,使程训佳意识到临床医生可能不是自己这种性格的人的最好选择。毕业时程训佳选择了从事医学研究的职业。她的想法是,不能直接为病家解除病痛固然是一大遗憾,但如能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研究某些疾病的起源,进而为更多的人解除病患也不失为高尚的职业。

在毕业考试中她获得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本可以轻松地选择一个时髦的专业来进一步发展自己。但她却走进了基础学院寄生虫病学教研室的原虫组,这是一个和谐团结的研究集体,程训佳觉得这样的集体正适合自己。在原生虫组,程训佳见到了自己的带教老师黄美玉。正是在黄老师的影响下,程训佳对阿米巴这种变形虫产生了兴趣,这种看似结构简单但危害极大的原虫激发了她的研究欲望,并最终走上了长达近20年的阿米巴研究道路。

程训佳具体研究的是溶组织内阿米巴,这种很不起眼的单细胞动物每年造成了上千万人感染和近10万人死亡。尽管全世界有一大批科学家对阿米巴进行了长达一百多年的研究,但迄今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释,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发现阿米巴病在艾滋病患者中发病率偏高,这表明人类对阿米巴病的认识还远未到尽头。

追溯程训佳从一个刚入门的从事阿米巴研究的实习研究员到在该领域有一定知名度学者的成长轨迹,不能不提到程训佳的“日本缘”。20世纪90年代初程训佳在广州参加阿米巴学术会议,与日本同行一起探讨了有关问题,引起了日本东海大学学者的关注。会后,东海大学的这位学者邀请程训佳前往日本合作研究。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程训佳于1992年6月成行,并按规定时间于1993年1月返回原上医大。这半年时间令程训佳受益颇多,不仅与日本在研究阿米巴领域最有影响的东海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渠道,更重要的是,程训佳觉得自己的自信心大为增强。她很快适应了异国他乡的生活、胜任了科研工作。出国前程训佳带着很多平时积累的问题想在日本得到解答。半年时间里她主要靠自己的动手实验,解决了大部分问题。为了想知道事情的究竟,程训佳在日本的这半年日子基本上是在实验室里打发掉的。这种没日没夜的工作劲头连以工作狂闻名的日本人也对这位娇小的中国女性刮目相看。

1993年~1994年,发生在程训佳身上的有两件事,一是被聘为副教授,二是入选上海科技启明星计划。这大概可以表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和积累,程训佳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继续从事阿米巴的研究。

以当时启明星计划5万元的资助,程训佳想完成相对庞大的研究项目——溶组织内阿米巴病的相关表面抗原的特性研究和应用——显然经费拮据了一些。程训佳再次想到国际合作的途径。在日本同行的帮助下,她申请到了东海大学研究员的职位,并充分利用当地的先进设备和仪器完成了启明星课题的部分工作,该课题于1999年通过了鉴定。此后在日方学者的大力支持下,程训佳留在日本东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和博士后研究。在近6年时间里,程训佳不仅拿到了博士学位,还和日本同行一起在SCI杂志上发表了近10篇文章。至此可以说,程训佳已经在阿米巴研究领域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与日本科学家的合作更使她能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上找准自己的研究方向。

对程训佳来说,在日本期间发生过许多值得回忆的事,其中有一件事情很值得讲述。程训佳在国内及在日本合作研究期间,对溶组织内阿米巴表面蛋白做了大量的研究,最终发现在原虫的表面有一150 kDa的凝集素蛋白质,这一蛋白质左右着原虫的致病性。程训佳及其同事将这一结果写成论文投给美国的有关权威杂志。但未想论文很快被退回,再改投其他相关杂志,又被退回。退稿原因是美国寄生虫学会的一位权威认为,程训佳他们提出的这种蛋白只是他们原先发现的260 kDa凝集素的降解产物,没有发表意义。由于这位美国学者的学术地位,他的意见被视为准则,不同观点的文章均不被采纳。程训佳没有认这个理,她一方面继续这一研究不动摇,另一方面把论文投给德国杂志。结果很快在德国的杂志上刊出。接着又发表了一篇关于这一凝集素具有疫苗意义的论文,终于使那位美国寄生虫学权威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并致函表示希望合作研究。原想息事宁人的日本学者从这一事件中进一步认识了敢于在学术上坚持己见的程训佳……

2001年圣诞,上海复旦医学院院长找程训佳回国谈话,让她挑起病原生物系的管理重担。对学校领导的信任,程训佳全力以赴予以响应。她凭着诚心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如今,新一轮的研究课题正在拟定,与日本等国际同行的合作计划也将继续下去。我去访问程训佳的那天,已近晚上7点,但整个实验室里依然灯火通明,教研室骨干教师孙建华副教授正带着一批学生在实验室里忙碌,而程训佳说她接着还要干下去,不到晚上10点回不了家。

在程训佳教授的带领下,他们的团体力争将寄生虫病与原虫的研究成果达到国内一流、乃至在世界上有影响的水平。目前他们除了得到上海市科委、市教委的资助外,也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我想以他们这一研究集体的已有水准和带头人程训佳教授的学术视野和为人,上述目标的实现完全是可以预期的。作为访问者,我感谢程教授使我知道了有关阿米巴的一些事情,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中国的阿米巴研究以及中国的寄生虫病研究。

[江世亮采写自200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