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4年伊始,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史无前例”地刊发了一本中文增刊,其中收集了8篇由美籍华裔科学家撰写的文章。他们在充分肯定近年来中国科研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直言不讳地指出了诸多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宝贵的改进建议。诤言难得,弥足珍贵。为了有助于更好地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腾飞,特将该刊主编菲利普 ● 坎贝尔博士刊发这一增刊的缘由说明、杨向中教授有关胚胎生物技术的文章全文以及吴瑞、蒲慕明二位专家的文章摘要,在本期《世界科学》刊出,以飨读者。
《自然》中文增刊的说明
Nature杂志的同仁们对自己与中国科学家保持接触的历史感到自豪,我们的编辑、记者和出版者几十年来多次访问中国的实验室和其他机构。更重要的是,Nature曾发表过来自中国的非常优秀的科研成果,而且发表的频率越来越高。
我们这样做的主要动机反映了我们认识到几个积极的趋势,中国正在快速发展成为亚太地区以及整个世界的一个主要经济力量。之所以这样,部分原因是中国人天生具有宏图大志,但也是由于他们对新技术一如既往的追求。同样重要的是,中国多年来从未放弃成为世界级科学大国的努力。去过中国的人无不对这一努力所产的结果留下深刻印象。
但是这些趋势也有令人担忧的一面。尽管有这种不断的发展,尽管中国政府对科学研究投入巨大,但中国尚未充分发挥其科学潜力,其原因在我们发表的这些文章中进行了讨论。这种现象不仅导致中国在世界科学舞台上没有很高的显示度,而且也使其失去了充分利用世界其他国家的科学和技术成果的机会。这种现象还导致中国失去了发展本国经济和提高其国民生活质量的机会。
通过这次增刊,我们希望,它会成为帮助改变国际科学研究领域这一很不正常现象的一次重要尝试。我邀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一组专家来为中国的科学和技术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我当初的想法是,这些作者应当是置身于西方科学文化环境中的高级研究人员,但他们同时对中国的科研环境和科研机会有切身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您将看到内容涉及从生物医学研究到农业等几个学科的前瞻性文章。您还将看到与所有学科都有关的建议,以及关于一种文化和制度在科学上要被公认为世界一流所需的关键特征的建议。这些文章有两个共同的主题:一是中国需要与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保持更为积极的接触;二是中国需要采取措施鼓励在西方工作的最好的中国科学家回到自己的祖国。
我希望您会同意我的观点:这一增刊的著名作者,他们全部是华裔,在中、西方文化间成功架起一座桥梁,其方式会对中国的科学家和决策者产生启迪。我特别希望,这一增刊会受到中国那些没有机会出国旅行的年轻研究人员喜欢,会让他们品味到影响其科研生活的人的科学和政治趋势。
最重要的是,我必须感谢作者本人,他们非常热心地借助这一机会来帮助一个他们显然极为关心其科学未来的国家。我希望您能得出结论认为,他们的言词中有很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