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世纪以来,关于意识本质的争论一直是哲学家的范畴。但近来探讨这一话题的书籍层出不穷,犹如一股洪流。种种现象表明:科学家正在进入这场关于意识本质争论的游戏中。

关于意识的本质,是否目前已经从一个哲学问题转变成一个能通过实验解决的科学问题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问的是谁。不过,科学对这个模糊不定的古老问题的兴趣似乎在于收集数据和要素。但迄今为止,虽然存在不少有关意识本质的理论学说,但科学实验的数据却非常少。

纵观历史,哲学家对意识的论述深受勒奈 · 笛卡儿(Rene Descartes,著名的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学奠基人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译者注)的影响。这位法国哲学家在17世纪中叶宣称:肉体和精神完全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他断定事实肯定如此,因为肉体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二者缺一不可,而精神的存在无需空间。

近年来,科学上对意识的报道普遍否定了笛卡儿的论述,大多数报道更喜欢把肉体和精神看作同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根据这种观点,意识应源自大脑中神经元的特性和组织方式。但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凭借着对客观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测量的热爱,科学家们如何才能进入这个历来被视为神秘、主观的领域——意识王国呢?

对意识的了解有些来自对神经病学上的病人的检查(伤害改变了这些人的意识)。脑干中某些进化上比较古老的结构的损害会使人的意识完全丧失,从而使人处于昏迷或永久的植物人状态。尽管这些区域可能是意识的主控开关,但它们不可能是意识唯一的来源。

意识的不同方面可能是在不同的大脑区域中产生的。例如,大脑皮层视觉区域的损伤能产生一些只限于视觉意识的奇怪的缺陷。曾经有一个被广泛研究的病人(名叫D.F.),她不能辨认出形状或确定桌子上一条狭缝的方位;然而,她却能轻易地捡起一张卡片并将其穿过这条狭缝。要做到这点,在某个水平上她肯定知道狭缝的方位,但是她似乎没有觉察到这个情况。

一些经过设计的实验能够在没有神经性损伤的人群中产生相似的无意识和意识的分离。研究者希望对受实验者的大脑进行扫描,这将揭示出一些关于意识必需的神经活动的线索。而对猴子进行的实验也可以阐明意识的一些方面,特别是视觉意识——给猴子创造一个“双稳态感觉”的视错觉,即某个物体一会儿看像一个东西,一会儿看又像另一个东西(方位变换的奈克方块“Necker cube”就是一个有名的例子)。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搜寻使猴子做出感知的神经元,他们希望这些神经元能引领他们找到涉及视觉意识的神经系统,并最终解释一种特殊的光子撞击视网膜的模式是怎样产生“看见”(比方说,看见了一朵玫瑰)这种感受的。

目前进行着的实验一般仅专注于意识难题的浅显部分,几乎没有涉及到人类意识最高深莫测的方面——对自我感知的实验。不过,实验工作已经启动了。即使实验结果没能详细揭示出意识是如何从错综复杂的神经元网络中产生的,研究人员至少也应该提出问题的下一轮研究思路。

最终,科学家希望不仅能弄清意识的生物学基础,而且还要知道它为什么存在。是什么样的选择压力导致了意识的发展,我们的生物同伴中有多少拥有意识?一些研究者猜测,意识并非人类独有,当然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意识是如何定义的。将生物学标记用于意识研究,可能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并能搞清生命早期意识是如何发展的。这些标记也能给这类人(被别人爱、自己却无动于衷)的医学诊断提供信息。

直至最近,研究意识课题对任何没有职位保证的科学家来说,都是一个不确定的职业变动。幸运的是,现在更多的年轻人正在加入这个行列,这些没有解答的问题要让他们和印刷机在未来忙上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