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01.nyt.com/images/2017/01/19/science/19tb-zoos-colo-bday/19tb-zoos-colo-bday-master768.jpg

大猩猩科洛的生日庆祝会,她不久前去世,享年60岁,比她在野外生活的预期寿命约长2019571月,饲养员用奶瓶给幼年的大猩猩科洛喂奶

 

  2017年1月,世界上首只出生于动物园的大猩猩科洛(Colo)在安眠中辞世,它过完60大寿没多久。她的寿命比野生大猩猩长了大约20年,如此长寿的部分原因是她受到了人类很好的照顾。
 
  在现今的动物园,饲养员通过训练动物学会参与自我照顾,来减轻照顾动物的压力。例如,让大猩猩学会从奶瓶里喝奶,让犀牛学会刷牙,训练狮子接受疫苗接种。
 
  2016年5月,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动物园发生为救孩童射杀大猩猩哈兰贝(Harambe)的事件,引发了关于像大猩猩这样的动物是否应该圈养在动物园的讨论。但是大多数动物园的动物不会很快就放归自然,如果人们希望它们像科洛一样长寿,就需要照顾它们,关注它们的健康和福利。
 
  动物园并非总是一味强调减轻在照料动物方面的工作压力。利用恐惧和控制能让动物安静、麻木或激励。比如大象,早些时候,饲养员和大象危险地站在一起,这是“自由接触”驯兽法的一部分。动物福利研究所的野生生物学家舒伯特(DJ Schubert)指出,利用这种方法,饲养员使用残忍的方式――比如剥夺食物、用铁钩刺戳或用绳索束缚,驱使大象完成规定动作。
 
  并非所有动物园完全放弃了一些管理动物健康的过时方法,但是规模较大且获得认证的动物园已经从过时的驯象法中汲取教训,越来越多的动物驯养员正利用学习和记忆的行为原理,采用奖赏、减少危险接触来塑造动物的行为,允许动物部分参与照顾自己。
 
  “我们在动物园并不能仿效动物在野外的做法,”大猩猩科洛生活过的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动物园和水族馆的营养师戴纳·哈彻(Dana Hatcher)说,“但是我们正在尝试一些新方法,竭尽我们所能帮助动物重塑这些自然的行为习性。”
 
  以下是生活在动物园和相关栖息地的动物能参与自我照顾的一些方式。
 

大猩猩边看边学……

  在人类照料下成长起来的大猩猩妈妈可能不想或不能照顾自己的孩子。为了克服这个难题,诸如哥伦布动物园和水族馆这样的动物园的饲养员们成为大猩猩代理妈妈,一直守护在大猩猩宝宝身边。
 
  作为代理妈妈项目的一部分,人类代理妈妈模仿真正的大猩猩妈妈的行为,当大猩猩宝宝做不该做的事情时,他们会像大猩猩妈妈一样用咳嗽斥责。他们把大猩猩宝宝驼在背上,用手和膝盖爬行。仿照大猩猩妈妈的做法,代理妈妈会在胸口部位留下一些食物屑,让大猩猩宝宝来吃。通过对这些育婴行为的观察式学习,一些大猩猩成为这些大猩猩宝宝的养母,并且学会了如何照顾自己的宝宝。

 

https://static01.nyt.com/images/2017/01/19/science/19tb-zoos-colo-baby/19tb-zoos-colo-baby-blog427.jpg

19571月,饲养员用奶瓶给幼年的大猩猩科洛喂奶

 

  在动物园,饲养员通过训练大猩猩宝宝接近奶瓶而不只是接受喂奶,尽量弱化人类与大猩猩的接触。驯养员通过慢慢移动奶瓶远离大猩猩宝宝,直到宝宝学会必须自己动手获取食物。
 

狮子:接种疫苗压根不疼

https://static01.nyt.com/images/2017/01/19/science/19tb-zoos-lions/19tb-zoos-lions-master675.jpg

哥伦布动物园和水族馆的一头狮子及其幼崽们。经过训练,狮子的幼崽能忍受接种疫苗的针头

 

  人类圈养的动物需要打针或接种疫苗。就像很多人类一样,动物园的动物也不喜欢打针,但是可以训练它们不怕打针。
 
  例如,让狮子幼崽学会忍受接种疫苗的针头,需要很多细微的渐进步骤。通常,第一步是驯养员放置好一台叫作“滴答器”的噪声制造仪器和奖赏的食物,他频频重复这一动作,最终滴答器成为奖赏的标识。通过行为塑造,每当一只动物演示的行为越来越符合要求,驯养员就按下滴答器以示奖赏。
 
  为了让狮子幼崽习惯于身边有针头,驯养员先在幼崽身边放置了细小、有针盖的针头,然后依次变成大一点的针头。每当动物允许驯养员这样做,就会获得一次奖赏。这个训练过程取决于动物的情况,可能持续数周乃至数月。
 
  为了减轻动物对针头的恐惧,驯养员可能会让一只幼崽暴露在有针头的环境中100次,而只用针头戳它一次。经过一年的训练后,这头狮子接种疫苗时就不会慌乱。
 
  “动物把肩膀倚靠在饲养员身上,让饲养员注射疫苗。一点都不费劲,看起来有点像变魔术,”哥伦布动物园和水族馆的非洲动物饲养员亚当·菲尔茨(Adam Felts)说,“动物接种完疫苗后会示意说,‘谢谢,现在我能获得我的食物了吗?’获得食物奖赏后,它们就走开了。”
 

长颈鹿修脚、犀牛刷牙

  经过称为“目标训练”的过程,长颈鹿学会了由指挥棒上的网球联想到奖赏,让身体的不同部位朝着目标的方向移动。一头长颈鹿能跟随一个目标,学会把脚放在木头上接受蹄子护理。
 
  通过更多的行为塑造和奖赏,黑犀牛学会了让照料者给它们刷牙,从而预防牙龈疾病。驯养员奖赏它们一个大大的抓挠,就能让它们静止不动地接受牙齿护理。通过类似的方式,饲养员训练北极熊忍受人类给它们修剪指甲和滴眼药水。
 
  “它们学会了配合,这有点像是在驯养员和动物之间达成了一种相互协定,”菲尔茨先生说,“当你在训练这些动物的时候,你给它们想要的东西,它们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复学会了你要求的动作,这样饲养员就能对它们做一些有益健康的护理,帮助它们照顾自己。”
 

听到大号和铃声前进

https://static01.nyt.com/images/2017/01/19/science/19tb-zoos-wildebeests/19tb-zoos-wildebeests-master675.jpg

哥伦布动物园和水族馆的角马。那里的饲养员用铃鼓召唤动物从“大平原”回到主动物园

 

  超过12种非洲动物共同生活在哥伦布动物园名为“大平原”的一片广袤旷野中,模拟的是非洲真正的大平原。当天气不好的时候,或是动物需要维生素和体检时,它们必须分批回到主动物园,每次只能回来一种动物,否则有可能发生畜群惊跑或其他危险事件。
 
  通过把乐器的声音和如食物的奖赏搭配起来进行训练,动物学会:当听到某种乐器的声音后,那就是该物种集合返回主动物园的时候了。狮子响应的乐器是大号,长颈鹿响应的乐器是铃声,而最后回到主动物园的角马听到铃鼓的晃动就回来。一些动物是如此训练有素,看到饲养员的车开进大平原,就迅速开始列队集合。

 

资料来源 The New York Times

责任编辑 岳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