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娜·梅斯是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先驱,她对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进行了彻底修正。
乔治娜·梅斯(Georgina Mace)为现代生态系统及其保护奠定了两大基石:一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全球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另一个则是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作为她那一代思维最敏锐的人之一,她努力通过严谨的分析并采用跨学科方法来记录和阻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2020年9月19日,梅斯与世长辞,享年67岁。
在职业生涯中,梅斯开发了基于证据的决策工具。在她之前,红色名录的编制依据的是专家的提名,而非数据,这使得准确性大打折扣。为此,她制定了标准,实现了评估工作标准化。如今,红色名录已经成为评估全球生物多样性趋势最常用、最可信的来源。
梅斯于1953年出生在伦敦。她曾就读于英国利物浦大学,主修动物学。之后,她获得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史密森学会进行博士后研究。1983年,梅斯进入隶属于伦敦动物学会的研究机构——动物研究所,并在此工作了23年。2000年至2006年,她担任该机构的负责人。在那里,梅斯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西部低地大猩猩等多个物种的生存状况,阐释了生殖技术在管理圈养濒危物种种群(如阿拉伯羚羊和普泽瓦尔斯基马等)方面的价值。她对种群的生存力和灭绝风险以及制定保护优先权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
正是凭着这一兴趣,1991年,梅斯与美国人口生物学家拉塞尔·兰德(Russell Lande)均对IUCN对物种受威胁程度的分类以及相关的提名程序提出质疑,认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他们根据某一物种在特定时期内(如五年或两代)灭绝的概率来确定它们的受威胁程度,并据此提出三种分类:极危、濒危和易危。他们还以人口生物学理论为基础,起草了评估标准,如总有效种群规模,即过去五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以及观察到或可预见的栖息地丧失。后来,梅斯还提出了针对目前尚未受到威胁的物种的分类。得益于此项工作,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目前使用的分类最终得以确立。
2006年,梅斯成为英国伦敦帝国学院全国环境研究委员会种群生物学中心的负责人。在那里,她致力于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定义,评估物种在气候变化面前的脆弱性。与此同时,她还研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人类可以在碳封存、药物或废物分解等方面从大自然中获益。
梅斯也是伦敦大学学院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研究中心的创始负责人。2012年,她开始对自然资产核算产生兴趣,该方法用于计算某个生态系统或某个区域范围内自然资源和服务的总存量和流量。她将经济学和生态学理论相结合,为自然资产编制了风险登记册,从而为监测和数据收集提供了有效的焦点。
梅斯弥合了遗传学、种群生态学和宏观生态学之间的鸿沟。她指导自己的学生在这些子学科间构建网络。她还展示了自然资源保护者与其他学科研究人员合作的重要性,如气候科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等。她擅长与不同的人建立共识,而这是制定循证政策的关键一步。
梅斯是2001年发布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中生物多样性部分的主要作者之一。2010年,她赞成对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中的生物多样性目标进行发展性评估。
梅斯曾数次创造历史,是第一位来自北美之外的国际生物保护学会主席,也是英国生态学会的第一任女性主席。梅斯严格而公正,精于合作,忠诚可靠,平易近人,是人人都梦寐以求的良师益友,她为众多生态学家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受其影响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她的去世留下了无法填补的空白,她将永远为世人所铭记。
资料来源 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