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持续

看不到尽头的新冠疫情迈入第三年,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充分明确奥密克戎(Omicron)的影响——Omicron是2021年11月底发现的一种传播力超强的变异株。初步研究表明,疫苗对Omicron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科学家仍然在马不停蹄地研判Omicron的破坏力。

2022年,研究者和公共卫生机构会继续监测新冠病毒的新变种,同时对康复者进行随访,追踪新冠感染对人体的长期影响。

很多国家已经开始为本国公民接种现有疫苗的加强针,出于对Omicron的戒备,加强针接种工作很可能会继续推进,但全球仍有近一半的人口连一针都没打。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药企是否会放弃疫苗专利,或是采取其他方式使低收入国家打得起疫苗,以缓解全球疫苗分配严重不均的问题。

新冠疫苗升级

疫苗研发人员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新一代疫苗,以抵抗新冠病毒的迅速变异。2022年可能会有针对特定变异株的mRNA疫苗问世,一些公共卫生官员也希望让其他类型的疫苗发挥更大作用。蛋白质疫苗是一种更为传统的免疫手段,有些蛋白质疫苗已经有数十年的使用历史,包括预防肝炎和带状疱疹的疫苗。2021年,新冠蛋白疫苗在三期临床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的前景。相比于mRNA疫苗,DNA疫苗生产成本更低,也无须冷藏,因此新冠DNA疫苗可能是低收入国家不错的选择。

针对其他主要病毒和疾病的疫苗也有望取得进展,如艾滋病、疟疾和莱姆病的疫苗。

3.2.1

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光束线,这台对撞机会在2022年重启

物理学界迎来丰年

在多年的停机和大规模维护后,瑞士日内瓦近郊的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终于要在2022年6月重启了。LHC的主要探测器——超环面仪器实验(ATLAS)和紧凑缪子线圈(CMS)——已用额外的探测器部件层进行了改造升级。此次升级使ATLAS和CMS能从它们每秒产生的4000万次的质子碰撞中收集更多数据。

世界上四台引力波探测器——分别位于日本、意大利和美国(两台)——也将在完成升级后,在12月启动新一轮观测。

位于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稀有同位素束流装置预期于2022年初开始运行。这台造价7.3亿美元的多级加速器旨在利用已知元素合成数千种新的同位素。它将用于探索中子星的核结构和物理性质以及超新星爆炸。

3.2.2

俄罗斯的月球25号探测器将于2023年开启探月之旅

探月工程

各国航天局和私人公司的一大批轨道飞行器和着陆器将在2022年飞向月球。美国宇航局(NASA)将发射阿耳忒弥斯一号(ArtemisⅠ),这是对NASA一再推迟的发射系统的首次测试,其最终目标是让宇航员重返月球。同时,NASA的“月地空间自主定位系统技术操作与导航实验”(CAPSTONE)轨道飞行器也将开展实验,为“门户”(Gateway)空间站做准备——“门户”将是首个绕月飞行的空间站。

印度的第三次登月任务——月船3号(Chandrayaan-3),计划首次在月球实现软着陆,并将搭载印度自己的月球车。日本也将通过“月球研究智慧着陆”(SLIM)任务尝试在月球进行首次软着陆。俄罗斯计划通过月球25号(Luna25)探测器重铸苏联探月荣光。韩国将以探路者(Pathfinder)月球轨道器作先锋,开启该国的月球探索之旅。

私人航天方面,东京的ispace公司正准备发射Hakuto-R着陆器,将阿联酋的拉希德月球车送上月球。还有两家美国公司——分别是宾州匹兹堡的太空机器人(Astrobotic)科技公司以及德州休斯顿的直觉机器公司(Intuitive Machines)——正着手研制探测器,将NASA的设备送上月球。

奔向星辰

2022年俄罗斯和欧洲的ExoMars联合任务同样值得关注。本次任务拟于9月发射,将搭载欧空局(ESA)的罗莎琳德 · 富兰克林号探测器前往火星,探测器将在火星搜寻古生命的遗迹。这次发射原定于2020年进行,但因降落伞等问题推迟至2022年。

中国也计划完成天宫空间站的建设,并已安排了1000多项实验,包括天体和地球观测,以及微重力和宇宙射线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3.2.3

气候变化会加剧干旱。图为美国加州旱灾之后一处干涸的湖泊

气候行动

受到格拉斯哥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峰会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的鼓舞,全球代表将于2022年11月齐聚埃及沙姆沙伊赫,参加COP27。各国有望在此次大会上做出与2015年《巴黎协定》一致的气候承诺,即将全球均温较前工业化时期的涨幅控制在2℃以内。同时,研究人员将根据COP26上达成的承诺监测各方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减少煤炭用量、降低甲烷排放等。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受疫情影响有所减少,但在2021年出现了回升。

保护生物多样性

各国正在制定一系列新的目标,以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2010年确立的爱知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ABT)中的大部分目标在2020年的最后期限前都未达成。原定于2020年在昆明举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第二阶段会议拟于2022年4月25日至5月8日举行。但出于对Omicron变异株的担忧,这一计划可能会再度延期。人类活动造成的生物栖息地丧失及其他因素,已使近100万种动植物濒临灭绝。

资料来源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