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一场垒球比赛,三击不中即为出局,九局便结束一场比赛。宇宙也有它自己的比赛时限,不过它没有场外的记时员而已。从奥古斯汀(Augustine)以来的思想家都曾说过,空间和时间是组成宇宙的两大部分,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爱因斯坦相对论在解释犹如时空几何学上的“弯曲"的地心引力时,已经预见到20世纪天文学中的一个基本事实,即宇宙的膨胀。宇宙学家通过像电影回放那样向后推测这一膨胀过程,他们已追溯到创世大爆炸开始后的那百万分之一秒的宇宙史。
不过,倘若要问在创世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这有点像垒球赛开始前看站在垒内的是谁。然而,那个时候是没有什么“那时”的。
尽管如此,还是没能阻止理论家们去探测宇宙的奥秘。如哈佛大学物理学家西德尼 · 科尔曼(Sidney Coleman)博士曾经说过的那样,是如何作出其“从永恒进入时间的量子跳跃的”。
有些物理学家推测,在时间为零时的“镜子”背面有另一个宇宙正在时间上返回。而另有些人则推测说,由于互相撞击的宇宙岛在无休止地跳动,我们所知的创世不时地被中断了。
在物理学家把爱因斯坦的地心引力说与描述亚原子粒子行为的量子规律联系起来以前,上述这些想法都是奇谈怪论。科学家们一致认为,当宇宙还如此之小,以至于空间和时间都变得模糊不清和相互间断的、且互不联系的时候,要描述宇宙就必需借助量子引力论。正如斯坦福大学的宇宙学家安德烈 · 林德(Andrei Linde)博士常爱说的:“我们的时钟和我们的量规都不管用了。”
此时此刻有两种理论想取代那至高无上的理论。一种就是弦论,即公认的“万物论”,这种理论认为自然的根本组成要素不是许许多多的点,而是不断摆动着的许许多多细微的弦。弦论者们在对黑洞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在黑洞中物质被压缩成相当于创世大爆炸那样的令人可怕的密度),但是,对于创世大爆炸本身,他们的研究几乎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环量子引力论是弦论的一个鲜为人知的对手,这一理论不试图去解释除了地心引力和时空之外的其他东西。
最近,德国马克思-普朗克重力物理研究所的马丁 · 波约瓦尔德(Martin Bojowald )博士发现,他能运用这一理论追溯到宇宙进化的所谓起始点上。他说,根据这一理论,与其说宇宙有一个称之为奇点的“零瞬间”,不如说宇宙很早就开始收缩,创世大爆炸只不过是一次大的反弹。
这两派理论家们都希望他们正在进行的探索是同一想法的两个不同侧面,尽管目前尚不清楚,但这一想法有可能解释时间、空间和其他万物是如何从无到有的。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家约翰 · 惠勒(John Archibald Weeler)博士说,这是解释“没有规律的规律”的一个妙法。
作为物理学界卓越的诗人,惠勒博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根据量子理论著名的不确定原则,亚原子粒子的特性如量子的动量或位置在未被测量或碰撞前,总是处于有待验证的可能性的云雾之中。
同样,惠勒博士还曾公开表示怀疑,宇宙是不是通过积累了无数的量子相互作用后依靠自力而形成的?也就是说,从微观上看,宇宙是自己站了起来并跌跌撞撞地把自己弄醒了。他曾把这一想法称为“观察者起源"说。然而现在,为了突出量子力学与信息理论之间的联系,他把这称为量子起源。
如果量子起源说是正确的,那么,它意味着宇宙起源于非常久远之前的说法必须抛弃。惠勒博士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以前 发生的事情是理论上的,除非现在有记录,否则它是不存在的。从微观上说,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创造中,我们都是参与者。”如果宇宙起源不受时间约束的话,那么,它随时都可能产生。创世大爆炸此时此刻就在发生,每时每刻都在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