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哪些技术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近日,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从众多技术中挑选出了6项,并作了以下解读。
2020想象:远程呈现机器人
通常在某个会议期间,与会同事会互相走动交流。但是,如果你的同事以一种远程操控的机器人形式出现在会上,那会不会很失礼?
随着远程操控机器人的出现,这种典型的礼节性问题也渐渐浮现出来。它能带另一个“你”到世界上的任意一个角落,这些机器人有可能改变我们旅游和互动的方式。
如今的远程操控机器人,例如VGo Communication公司的VGO,Anybots公司的QB机器人,在轮子上有一些简单的显示屏,配上相机和麦克风等设备,操控者使机器人能自如活动并和周围的人交谈。这个装置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操作。
这听起来像是儿戏,但远程操控机器人赋予控制者在另一地点移动实体存在的事实,对社会交往有巨大的影响。机器人技术研究员凯萨琳·崔(Katherine Tsui)说:“它们有助于培养一种更紧密的联系。”视频会议改变了企业运作的方式并使得远程交流更方便。而远程呈现是下一步。
如果远程呈现的技术到位了,那将会产生新的社会规则。例如,如果你打电话,你就不能屏蔽远程画面,对方能始终看着你。“有些人不回你电子邮件、不接你电话很容易,但当你是以一个机器人的身份走过去并开始谈话,无视你就很困难了。”
对于已经惯于不太尊重机器的人类而言,这种技术会形成个人空间和骚扰的概念吗?如果你将某人的音量调低或拒绝和他通话,这会打破既有的社会规范吗?
2020想象:增强现实技术
有朝一日,我们的城市会被肉眼辨识不出来的秘密所覆盖。街道、建筑、有时甚至是人们自己都会被赋予虚拟信息。在增强现实技术(AR)的帮助下,你可以在酒店墙上看到此店的出租率,还能在经过饭店的同时,读到其他顾客对它的评价。甚至在你和任何人打招呼作自我介绍之前,就知道了他们的姓名、工作、身份头衔。
增强现实技术,简称AR,就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视觉信息、声音、味道、触觉等),通过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到现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AR所需的照相机、加强眼镜正变得更小、更聪明、设计更精致,从而能快速转换记录我们体验周围空间和物体的感觉。
从广告到社交网络等无数的信息源将重塑我们的城市。就购物来说,麻省理工媒体研究所AR研究人员普兰威·米斯垂(Pranav Mistry)描述了信息是怎样浮现在货物上的。在杂货店里,热带鱼身上隐约的信息告诉你当天最佳交易时间;货架上的货物不但会表明价格,还会显示数千条的评论、原始产品的信息等等;西兰花是否可以持续养殖?这些都有回答。“事实上,这些信息终将会变成物体的一部分。”米斯垂说。
这就意味着我们大多数的决定会被外包给设备和网络。这会使我们过于依靠科技,“一旦设备被撤销,使用者会难以适从,部分失去自己的判断力。”阿里班说。
伦敦建筑师、AR设计者基迟·松田(Keiichi Matsuda)认为,AR可能更多地会扰动人们所遇到的惰性者。从社交网络以及其他网络资源收集到的信息会被展示出来。他说:“轻易地在任意时间得到信息会对我们社会的相互关系发生重要影响。”
很明显,这种个人的信息展示会引起对隐私泄露的恐惧。如果哪一天,你的设备可以连接任意一个街上碰到的人的facebook的首页,那匿名就很难做到。尽管如此,AR技术会指引我们进入更富有,更具活力的世界。只有少数的人会拒绝将阴天变成艳阳天的机会。
2020想象:遗传算法
我们正处于发明历史新纪元的巅峰。这意味着软件不但具有自动进化技术,还能创新一些人们不曾想到的设计。这些发明将会改变机器人运动、电脑安全和药物设计等领域。
正如基因组是由片段组成的那样,通过描述设计的方法,遗传算法可以模仿出自然片断。每一片断都蕴含着一项发明的参数,譬如说,从形状、细粒度等方面的不同,可以推知如电阻或化学分子亲和力。通过随机改变片断――或者使它们“变异”,算法就能推进设计。最好的结果是将所有的片断放在一起去探索更深的领域。
直到现在,大多数的台式电脑还不能从上百万代中筛选、分离出那些不适合的突变体。“现在都变了,遗传算法正准备在R&D上做更深层次的研究”,斯坦福大学约翰·科扎(John Koza)说道。他是将遗传算法运用到工程设计的先行者。他已经用这一方法设计了高效能的无线电天线,他说:“真正有趣的是,进化发明的机制并不是非常清楚。没有人会想到天线可以设计成如此怪异的锯齿形。另外,软件可以围绕现有的专利而设计。”
2009年出版的《机械精灵》记录着该项技术的兴起,作者罗伯特·普洛特金(Robert Plotkin)说:“进化发明在不同的领域中都有用处。”药物发明公司变成了该项技术最大的使用者。例如,进化新的分子机制,来得到人们从未想到过的受体。以及这项技术还用于改善机器人行走步态。
2020想象:3D打印技术
傍晚时分,你将车开进你刚装修2天的房子里。今天还是你太太的生日,你藏着一根从打印机上取下来的个性化金项链。而今天的晚餐,你也不需要切东西,不需要帮任何东西去皮,调料就直接进入你的炒菜锅里。
多亏3D打印技术,创造所需的物体、建筑和食物会变得很平凡。比方说,要构建一个物体,可以将金属或塑料放进3D打印机内,薄薄的一层材料一次就能成形。早期的打印机用易碎的或易干的石膏和树脂作为原料。而现在所使用的新材料,例如ABS塑料和光聚合材料就能提供更好的适应性和强固性,使3D打印机创造出更多不同的物体。
小型3D打印技术能制造个性化的珠宝和工业零部件,而现在的规模趋向大型化,例如,在一系列龙门式机器人建筑的工程中要倾倒即干水泥。生物构造也能结合3D打印技术做出人造骨头。麻省理工学院的桑吉塔·博提亚(Sangeeta Bhatia)创造出的生物组织,能用于生物打印人体肝脏,她希望“有朝一日,个性化的器官也能制造出来”。例如,通过结合其他组织培养的方法,为患者量身定制所需要的器官,降低其因器官移植而罹患并发症的风险。
这是个戏剧性的例子,但同样也表明了随着3D打印机的价格下降,其影响范围会越来越大。工业制造也可以融入其中,公司可以将设计和需要的部分用3D技术打印出来。另外,消费者可以绕过大规模生产,在当地打印场或家中打印物体。全球进出口贸易模式也可能因此发生戏剧性转变。
以后,只要人们能想到的物体都能被打印、复制或定制。只要按一下按钮,就能轻轻松松的变出你想要的任何东西。
2020想象:脑机对接技术
在技术能提供的所有帮助中,在人脑与电脑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依然属于最涉及个人隐私的一项。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在线报道,脑机对接技术正挑战人类对于身份、罪责的观念,并最终挑战人类发展的极限。
脑机对接技术主要通过接收人脑发出的电磁波来起作用。通过微创手术,在大脑灰质或颅骨内植入电极,这一方法目前已经在一些瘫痪病人身上完成了试验。不同的研究小组共同研制只需依靠脑电波就能控制的轮椅、机器人和电脑。斯坦福大学的克利须那·申诺依(Krishna·Shenoy)正在研究通过改进算法来提高大脑内植入物的精确度,控制显示屏上的光标。他相信,脑机对接技术将很快达到或超过已有的电脑控制技术的水平。
非植入式的脑机对接技术能够沿着头皮记录下人的脑电波图。这些脑电波被用于玩电脑游戏、驾驶车辆,甚至可以让士兵们通过“心灵感应”来进行交流。
但随着脑机对接技术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也产生了一些相关的伦理问题。德国图宾根大学的医药伦理专家贾森·克劳森(Jens·Clausen)指出,训练人们如何发出正确的神经信号以控制机器,会对人的情绪和行为产生作用,还会对记忆和语言能力有影响,而且会出现一些犯罪问题――在未来,我们能把一个人的罪行归咎于他大脑中的植入体吗?
克劳森指出,幸运的是,类似问题,如同以前我们碰到的,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责任不明晰的困难。比如,药物对人体产生副作用是十分普遍的,所以医生有时可以不负责任;又比如,在一起车祸中,需要负责任的可能是司机,也可能是汽车制造商或技工。
从原理上来说,脑机对接技术最终会增强人的大脑机能,比如记忆,只需将人脑连接到一个增强认知能力的信息处理端上,人的记忆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提高。但这在伦理上更存在问题,因为这些大脑机能的变化有可能导致个人的特质发生变化,并最终改变人的自我意识。
问题的关键在于脑机对接技术是否会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应用。健康人在什么程度下被允许提高他们的脑力?他们愿意这么做吗?事实上,很多失聪人士反对在他们的耳蜗中放进植入体以提高听力,因为他们并不认为失聪属于残疾的范畴。大脑植入技术将使人类超越自身的极限。这既会造就精英分子,也会产生下层阶级。有钱人能够享受这项昂贵的医疗服务,但很难维持下去。
2020想象:水晶球网络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政治科学家菲利普·泰勒克(Philip Tetlock)就从那些有远见的人们那里搜集预言。他关注了280位专家,他们大多是电视评论家或者政府顾问,能够对中国崛起或中东安全等问题作出自己的预测。随着时间的流逝,泰勒克会检查他们的预言是否已变为现实,其结果却令人失望。
但是,现在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预测方法――“文本挖掘”。这项技术将网络上海量信息集聚到一起,包括人们发表在博客上的各种评论、意见,以及贴在facebook等社交网络上的各式言论等,对这些信息进行取样,从而获得对于世界发展趋势的认识,并据此对世界的未来作出预测。
这仅仅还只是个开端。目前有几家公司正致力于将整个互联网的信息网罗到自己的口袋,分类存档后进行分析,以作出更加有力的预测。位于美国加州的智窗公司(WiseWindow),宣称他们正在监测facebook以及其他社交网站上7700万用户发表的评论。这家公司从这些海量的信息中搜寻数据,从中找到能够显示消费者意见的线索以及一些潜在的趋势。不少公司和制造商前来购买这些信息,将其视为打败竞争对手的方法。上述由公司作出的预测并没有经过深度检测,至少没有公开地被检测过。但是,如果人们能证明这些由公司作出预测的准确度与专家在大众评论上所做的预测同样有效,网络预测将会被大大地推进一步。
这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举例来说,如果政府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经济趋势,他们或许能把经济衰退控制在萌芽状态:一个基于社交媒体的预测体系也许能对阻止2008年的金融危机有所帮助?现在做出这样一个大胆的判断可能还为时过早,但到目前为止,网络预测的进展程度显示,上述愿望并非幻想。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不好的一面。如今,人们在博客上贴出的那些分享彼此想法的意见,已经变成了广告商的目标。不管喜不喜欢,所有网民都已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研究项目的组成部分。
资料来源 New Scientist
责任编辑 李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