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定格的孔雀分形艺术照

 

  科学所揭示的自然之美俯拾皆是:借助功能越来越强大的望远镜,我们把目光投向辽远的宇宙,浩瀚的星空、瑰丽的星云,一如璀璨无边的梦幻;微观世界亦自有其美妙之处,有了高倍电镜,人们便能一窥生命或非生命体显微结构之精巧,如集对称互补为一体的DNA双螺旋结构,仅凭四种碱基的无穷多组合就拼接出如此丰富的生命画卷,堪称完美。更有奇美绝伦的罗伦茨蝴蝶、科赫雪花以及曼德布洛特集合:分形理论下的大自然被描述得如此层层叠叠曼妙惊艳,无不抒发着秩序之美、和谐之趣。正所谓“造物无言却有情”,科学揭示的自然之美,其实也赋予了艺术创作以更多的灵感。
 
  就科学理论的内在审美价值来说,科学美最初被发现,应该直接来源于科学研究者的审美体验。早期,毕达哥拉斯学派在醉心于数学研究的同时也从中发掘了数学之美,用数学表达的黄金分割率无处不在,堪称美的规律;而音乐中谱写了无数华章的和谐音程竟然也受到源于数学研究的影响。物理学家海森堡,在创立矩阵力学并推算出测不准关系的同时,继承了毕氏的传统,海森堡认为,数学关系不仅是“真”的印记,也是“美”的源泉,自然界多样性统一的客观规律,通过和谐的数学关系表现出来了。爱因斯坦则是斯宾诺莎的拥趸,毕生探求宇宙中崇高庄严且不可思议的秩序,从而得到了优美简单的引力场方程,建立了广义相对论。彭加勒、狄拉克和杨振宁等诸多杰出的科学家都对科学美有着独特的感悟。不无巧合的是,这些科学家大多对艺术也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也许正是在这种科学与艺术的碰撞和共鸣中,科学之美被“顿悟”了,被发现了。
 
  在科学美的辞典里,不仅有自然之美的壮观、奇异、精巧、玄妙,更有简单、对称与平衡;结构、逻辑与秩序;自洽、谐调与统一,它们闪耀着理性的光芒,体现着科学的内在审美价值。同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充满神秘、敬畏、崇高、庄严及至持续的愉悦和归于静谧的跌宕起伏的科学审美体验,更抒发了研究者对自然对科学的热爱之情,表达着更高境界的科学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科学工作者身处科学的群山中,也观照于群山之外,理解、感受着科学美的真面目,就像体会音乐、绘画艺术的美感一样。狄拉克就如是说:“正如艺术中的美不能定义一样,数学美也是一种不能定义的性质,但研究数学的人欣赏到它通常不会有丝毫困难。”
 
  科学具有美的属性毋庸置疑,科学美包含了科学探究所揭示的自然之美和科学理论本身的内在审美价值。更有学者还进一步论证了科学兼具真、善、美的意蕴,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统一体”,这大约也是科学精神不懈追求的目标。“求真、为善、臻美”,无论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应该是科学理想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