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采访林刚(上图)主要是因为他是来自企业的启明星,而且也因为他从事的抗菌不锈钢课题蛮吸引人的,于是就约了他。后来一查林刚所供职的宝钢不锈钢事业部所在地就是上钢一厂,而这个厂是我曾经工作过十多年的地方,由此此次采访于我而言有点重回故地的意味。实际上我知道十多年前上钢一厂这个曾经的农用复合钢、螺纹钢等钢种的生产大户因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为宝钢所重组,现在已成为主要生产不锈钢的宝钢属下企业,由此带来的变化之大可以想见。直接变化之一是专门设立了不锈钢技术中心,作为宝钢研究院的一部分,专业从事不锈钢材料和工艺等研发,林刚正是该中心的研究员。
 

考博志在拓展专业知识

  林刚所在的不锈钢技术中心位于厂区对面,中心的那幢建筑宛若帆船的造型至少在钢铁厂为主的那条长江路上很引人瞩目。一见林刚的面,和他一交谈就知道这是一个憨厚实在的小伙子,我见过照片上穿着西装打领带的林刚很帅气的样子,此番见面的林刚虽然身着工作服但英气亦在。
 
  现年36岁的林刚是吉林长春地区人,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里排行老二,在家乡念到高中,高考较顺利,比录取分数高出几十分就读于位于秦皇岛以工科见长的燕山大学,学的是模具设计加工专业。硕士也在燕大,专业是锻造冲压,偏机械设计。硕士毕业后,当时这个专业找工作还是容易的,但感觉自己学的东西不够扎实,加上原先的专业再深入下去创造性不强,这样,林刚就有意考到位于沈阳的中科院金属所读博。
 
  林刚在沈阳金属所跟着导师杨院生教授做不锈钢的成分、组织及机理研究,包括微观机理研究。到金属所后,林刚开始找到了做科学探索的感觉。
 
  不锈钢是一种已相对成熟的钢种,但新世纪以来国际上出现了一些以不锈钢为主通过成分及制备工艺等变化而产生的新钢种。林刚在沈阳金属所期间跟着导师做的一项工作就是通过某种特殊工艺,如电磁凝固技术达到改变不锈钢的性能的目的。林刚介绍说,所谓电磁凝固技术就是在不锈钢浇铸的凝固过程中,在其外围加了电磁场,让其在电磁场环境下凝固,这样有可能优化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而提高或改变其性能,如力学性能改变有助于提升其延展性等。这类偏基础理论的研究虽然离实际应用还有较长距离,但林刚由此学到了科研的过程和方法,也感受到了研究的乐趣。
 

读博意在感受科研乐趣

  中科院沈阳金属所的三年多读博生涯至今让林刚感念不已,“金属所的学术氛围很浓,和高校看重文章不同,所里的导师从无硬性指标要求学生发多少文章,这样我们有想法的话就有时间去做实验。导师很支持我们学生的想法,而且在实验经费上也很支持。总的来讲,所里不是把发文章作为第一指标,所以学生的学术压力不大。”“虽然学术压力不大,但这个所里的工作压力不小。读博第一天,导师约谈时就对我说,你在读博期间要有瘦十几斤肉的心理准备,言下之意这里的工作节奏是很快的。这里的导师包括所长卢柯院士基本上都没有休息天,每天晚上干到9~10点是很正常的,晚上实验室都是灯火通明,基本上是学生先走,老师后走。”
 
  另外一点给林刚印象颇深的是,金属所严格执行科学院有关每年每个导师只能带一个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多位规定,那时所里有60多位博导,7~8位院士,而每年只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各80人不到,林刚说他们甚至能做到学生选导师,而不是导师选学生。这和其他高校、院所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受益于这样的制度,这里的研究生能得到导师充分的指导,所里每个课题组每一两周都有学术讨论会,每次让一两位学生主讲。
 
  在金属所三年多,林刚学到不少东西,他在电磁凝固技术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博士论文也是这个方向,尽管这一技术离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但是经历了整个过程让林刚学到了很多东西。
 

面向市场满足客户需求

  读博期间,导师就推荐林刚去宝钢,这于林刚当然是很好的选择。即使在今天的国内钢铁业界,宝钢仍然很有吸引力。毕业后林刚就如愿进了宝钢研究院,当时宝钢已有设立博士后工作站,院里有近百位博士硕士,每年的科研经费有几亿。
 
  由于不锈钢专业的背景,林刚在2007年进入原为上钢一厂的宝钢不锈钢事业发展部,具体是在技术中心做产品研发和新产品开发。尽管也是做研发,但企业的研发中心和研究院所、高校的实验室大相径庭,林刚说他们的题目基本上来自市场和用户。销售人员将市场用户的反映回馈到他们那里,他们就要千方百计满足这样的需求,如一种B425经济型不锈钢在中低端用户中需求很大,林刚他们就通过精简某些工艺过程使产品的价格有所下降,以较低的价格满足用户所需要的用途,目前这已成为一种趋势。
 
  除了市场需求主导科研课题外,宝钢研究院也允许鼓励研究人员通过看资料交流等,提出一些预研课题,以为未来几年作技术储备。有着较好科研背景的林刚很看重这些预研性课题,这几年里他的一些获得好评包括此次获得启明星计划资助的项目都源于这些预研性课题,如用于高档汽车外端的金属镶条“汽车装饰用铁素体不锈钢”的研发。这种镶条原先都是采用进口不锈钢,林刚课题组开发出的这种不锈钢材料在性能和外观上与进口不锈钢相似,但价格仅为进口的一半,现已批量使用。
 

“抗菌不锈钢”体现了企业科研的追求

  话题进入林刚这次获得2010年度上海科技启明星计划资助的“抗菌不锈钢”。关于这一课题的原始想法林刚坦率地告诉我,主要来自7~8年前日本的文献资料,但文献上只是讲开发了一种能抗菌的不锈钢,具体性能及过程、数据,包括实物都没有公布。经过这些年的探索,林刚对抗菌不锈钢已有较深刻的理解。林刚说,所谓抗菌不锈钢是指利用一些能抗菌的金属元素,如铜、银等掺入不锈钢里,以达到杀菌效果。当然怎样掺加、掺入的量等是至关重要的,简单地把铜银混合到不锈钢中用常规方法冶炼、加工,是达不到抗菌效果的,而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冶炼工艺(如热处理),才有可能发挥出铜银的抗菌效应,最终使不锈钢有一定的抗菌效能。另外加入的铜银材料的比例不大,一般只有百分之几以下,属于少量附加。
 
  对这项预研性课题,宝钢研究院给予了大力支持,这几年里,林刚和他的同事完全靠自己摸索逐步搞清了其工艺过程,并逐一解决了实验室成果移植到大生产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包括设备配套及能力问题等,实现了这种抗菌不锈钢的小批量生产。
 
  去年到现在,宝钢不锈钢事业部已生产了约2千吨抗菌不锈钢,目前这种抗菌不锈钢主要用于餐厨具及一些食品医疗设备,其中比较多是用于生产筷子,以及勺、叉、水杯等餐厨具。林刚告诉我,国际上对抗菌不锈钢有一种要求,即要求24小时的杀菌率要达到99%以上(材料与细菌接触24小时后)。抗菌不锈钢主要能防止细菌滋生,以后洗衣机、空调等对这种材料都会有需求(有关抗菌不锈钢的详细情况请参见本期启明星综述文章)。
 
  林刚说,抗菌不锈钢项目他们已做了4~5年,影响产业化的技术和工艺上的问题已经解决,目前在国内外做到批量化生产的惟上海宝钢一家。接下来主要是市场如何推广的问题。林刚很希望借助这次的启明星项目得到市里的更多支持,以助其实现产业化。
 

大型国企应有引领未来发展的布局

  在宝钢这样的大型国企已经工作了6个年头的林刚考虑问题的方式、对市场经济和经济效益等的理解显然已经比他的那些在研究院所或大学工作的同学更深一点,因此他也能理解对企业研究人员的考核主要不是看论文,甚至不是看专利,而是看你研发的技术产生了多少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做法,因为企业主要是追求利润的。但是因为毕竟骨子里还是科研人员,林刚希望企业领导能对从事预研课题研究的科技人员在考核上能有所倾斜,还是要鼓励一小部分人去做短期内可能看不到结果的前瞻性课题,否则企业的长远发展后劲肯定会受到影响。
 
  我赞同林刚的这番话,曾经看到一份材料上讲,制药业巨头辉瑞公司每年科技研发方面的支出约为300多亿美元,差不多所有的500强在科技方面的投入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意味着这些企业里都有一大批科技人员在工作。听说有些国际跨国企业甚至会养着一批人让他们无所事事发呆后奇思妙想,我不知道这些传闻可靠性如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至少在我们一些经济效益不错的大型国企,应该有能力养着一帮人去思考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可供选择的技术,宝钢已经有这样的眼光和安排,如果能做的更好一点,就更令人羡慕和值得向他们致敬了。
 

江世亮采写自2011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