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日益广泛开展着对代表完整和有组织总体的各类系统进行理论和应用的研究。人们对这一新科学的方向很感兴趣。学者们所讨论的问题范围很广,从具体(工程技术、生物学、经济学的)系统的研究方法直到提出建立完整或跨学科的系统科学等抽象问题。

问题在于将出现独立完整的学科呢,还是系统研究将在控制论的某个部分范围内占有自己的地位?要对上述问题作出明确回答,显然还为时过早。在系统研究发展的现阶段,人们越来越注意对正在形成的新科学方向进行分析。

一方面,这种分析能够有助于揭示正在发展的方向与生活中实际发生的、科技进步所引起的过程之间更深刻的联系。另一方面,目标确有利于揭示这一新科学的界限和任务。

系统研究总的方向与科技革命发展中质的变化方面的新阶段密切相关,即与以现代计算技术为基础的人的组织活动范围实际开始的自动化过程密切相关。无论在一般系统理论方面,或在应用方面,都可以看出这种系统的研究方向。

上述论点绝不意味着否定任何别的系统研究方向(例如力求各个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完整化,力求克服复杂性和多元性问题等等)。恰恰相反,强调加深新科学方向与组织活动自动化过程的联系,能够使系统研究的某些方向和控制自动化的全部实践相互充实。

计算技术和数学方法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人类在自己的全部历史中,力求将他们所发现的自然规律用之于各种实践目的。其中有一个目的从太古时起就一直没有失去过现实性,这就是试图减轻体力劳动,即实现机械化以及自动化。

实际上,社会生活的一切生产技术方面,都贯穿着机械化和自动化,而自动化现阶段的特点是进一步把这个过程推广到组织活动的范围中去。

换句话说,现在成为自动化目的的是,不仅扩大定量测量的可能性(例如,肌肉应力、反应速度、准确性、单位时间内的劳动生产率等),而且扩大到人活动的定性方面,如分析与综合、决策、规划和预测。

这方面活动也要求自动化的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质生产的增长,科 - 工业潜力中经济和组织联系作用的提高。近几十年来,现代计算机的广泛发展及其在技术、经济、管理生产过程和科学研究各个领域的应用,对自动化新阶段产生特别重大的影响。

计算系统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跨过了最初三代,现在越来越清楚地显示出第四和第五代电子计算机的轮廓。

近年来加深了两个过程的相互影响:电子计算机发展过程及其在组织管理中应用的过程。

如果最初的三代电子计算机基本上是根据设备生产工艺发展特点划定的(第一代用真空电子管,第二代用晶体三极管,第三代用半导体集成电路),那么从第三代开始及以后,为了确定分界线,必须引入与解决自动化任务直接相关的某些概念。例如,对第三代特别是第四代机,其特点是:在获得信息过程中,用户与电子计算机直接联系状态,而对第五代是用户与实时操作计算系统的联系状态。

自动化过程进入人的组织活动范围,导致有必要积极地把人的因素加入自动化对象,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有这样一个难题——即用传统方法对对象的复杂行为进行完全一致的数学描述成为不可能了。

因此研究计算技术的专家,有意或无意地正致力于促进发展着的计算媒介与行为特性的有机结合。尤其是研究计算系统中的某些趋势正在导致这种结论。

重注意计算系统的结构。这种趋势证明,所选择的方向在于使计算媒介结构合理地复杂化,并必须使之接近自动化组织系统的结构。在这里分几个问题来叙述。

第一个问题是大型和小型电子计算机的比较,或者说,在集体使用的大型计算系统和型电子计算机网络之间进行选择的问题。

已开始广泛应用小型电子计算机,特别在美国和日本。显然,只谈小型计算机的商业优越性,不能反映事情的真实情况。

在实现小容量运算的控制功能,解决一系列大型机(准备数据等)过负荷常规问题时,小型电子计算机的效率比大型电子计算机要高,而主要的是:小型电子计算机有助于改善人与大型机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并且在小型电子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可以建立考虑用户特殊要求的系统。

不难看出,大型电子计算机与小型电子计算机的网络相结合,使将来完全有可能将计算媒介结构有机地列入管理构,而同时保持人在使用机器时的相当大的独立性。

第二个问题是选择电子计算机结构制造原则。现在人们为制造计算系统利用若干不同的结构原则,例如:并行结构、主结构、存储器控制操作分划及计算装置控制操作分划系统等。任何一种结构方案的特点取决于解题时处理机之间相互关系的性质。

有些意见认为,如果把找到提高机器快速动作潜力这一重点从装置问题(此处不考虑技术和工艺的限制)转到结构问题上的话,掌握大型集成电路技术将使具有处理机复杂结构的第五代机获得顺利进展。但是增加机器灵活性的趋势不仅与提高电子计算机动作的快速相关,而且与管理任务的复杂多样化关系更大。

第三个问题是建立分级存储器体系,即功能存储器和相联存储器。要注意建立计算系统的微型结构模块原则,注意宏观结构的组合和兼容性,注意完成机器存储器内部的逻辑运算部分。

第四个问题是软件结构的组合。软件复杂化旨在依靠宽广的程序调节、利用程序兼容的微程序设计等等来提高程序设计的灵活性。

与电子计算机主动联系的准备。正如上面已经提的,第三和第四代计算机奠定了向人与电子计算机直接联系过渡的基础,而第五代计算系统应使这种联系达到实际操作的水平。

这种趋势使人想到,提高人 - 机联系的水平有可能导致产生完全一致描述自动化对象性状的原则性新观念。

例如机器语言与人类普通语言的接近,可以归属为在这方面要解决的个别问题。看来创造通用的机器语言的尝试比创造专用的语言,成功希望更小。

考虑到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而人与计算机媒介联系的加强,可以推测,各种专用语言必然会占领人与电子计算机直接联系这个领域,并将有助于顾及自动化系统的特性。同时用计算网络解决总体任务时,在机器间联系和有语言传送的有效系统的条件下,通用语言的作用将得到发展

人和电子计算机理解信息的问题,人与电子计算机的语言联系问题,也在顺利解决中。人 - 机直接联系状态要求在这种联系过程中有更广泛的接触。

电传打字机、行式打字机、快速印刷装置、阴极射线荧光屏——现代通信手段远不止这么些。

专家们开始十分注意将电话这样功效大的现代通信与控制手段列入人和电子计算机的联系范围。但是有效利用电话作为电子计算机的联系,要在自动识别语言和根据打印信息来模拟或综合语言的问题解决后才有可能。

设备系统和程序系统的建立和组合又是另外一种类型的重要问题。人和电子计算机联系的加强引起程序设计性质的改变(通知机器的将是问题的提出,而不是解决它的方法)。由于程序、子程序、指令等模块的研制,向新的程序系统过渡已有了基础。

此外,人和电子计算机在实时操作中发挥功能的问题也正在研究。问题在于消除人 - 机在现有联系中的严重缺陷:即不得不较长时间地等待解题结果,这是由于机器的外围设备不完善引起的。

这样,自动化新阶段对开展该领域的各种科学研究便成了特殊的推动力。

就这方面来说,系统研究可以被看作为负有指导自动化过程转向其更高级发展阶段的使命的科学方向。如果这是正确的,那么在系统研究中又可指出一种趋势,即与提出和解决自动化新阶段的主要任务,尤其是与组织系统性状的自动管理问题的提法相联系的趋势。

基础的应用的系统研究与组织管理自动化的关系

现在的系统研究分两个方面:

第一一般系统理论;第二应用的研究,运算研究是其中最有代表的。

我们不是把叙述一般系统理论和运算研究的一切趋向作为目的,现在只谈一下与系统的自动管理问题提法有关的趋向。

般系统理论。它以Л. 冯 · 别尔塔兰菲、У. 罗斯 · 埃什比和其他研究者的著作作为其开端。

按照B. H. 萨多夫斯基的判断,认为一般系统理论的实际状况在目前只可以说是各个科研领域通过数学模拟装置或计算模拟装置的机械结合而已。

我们发现,Л. 别尔塔兰菲提出的一般系统理论的完整性或跨学科性正在引起极大的争论。他认为这种理论的应用范围”不局限于物质系统,而属于任何由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形成的“整体”。根据这一点,某些理论家试图把一般系统理论变成某种“纯理论”——解决神话般”任务的手段,这就引起完全应有的反驳。但是,一般系统理论的抽象定义转为具体内容,无论是“纯理论的反对者还是拥护者,在评价组织系统发挥作用的性状方面的意义上表现出很难得的一致。显然,有关系统性状完全雷同的模拟描述问题,是一般系统理论得以统一的要点之一,第一,导致这种结论的因素,是对一般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目标的讨论。上面提到,理论的兴趣范围主要集中在具有主动性状的系统上。一方面试图在理论上认识主动性状的结构意义,另一方面在实践上需要研究子系统和自动化目标的联系性质,这两者是非常一致的。

第二,得出这种结论是一般系统理论所应用的概念本身。从一般系统理论的最初阶段起,有组织有计划的复杂概念已替代组织粗率和紊乱庞杂的原先概念,成为该理论的组成部分。其所以有必要引进新概念,是因为当时正开始要统一所谓机械的和有机的这两种方法。

正在研究的还有其他新的概念。例如有人认为,说明系统方面相互联系的深度或系统组织水平的“组织程度”,应当成为系统理论观点的概念。“组织合理性”和“组织功能”的概念也得到采用,这些概念说明系统的组成部分或要素对其整个状况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关系。要想确定复杂系统的“潜在效率,就该研究实际系统的最大可能性。

一些作者为了阐明上述概念,以这种或那种形式把注意集中于:系统的效率不直接依赖于它的组成部分的性状。一般系统理论的研究者,在讨论组织的动机和目的时,都务实地去寻找确定管理效率的方法。

第三,获得上述结论的因素,是系统性状的模型试验和提出性状的方法。各种不同系统可成为建立来自这些系统的理论现象模型的基础。

主动或自组织性状的分析在一般系统理论中具有很大意义。由于主动性状的特点,决定了对它的研究采用非单义法。比如,Э. Г. 尤金研究了分析自组织系统的三个层次:形态、结构功能、结构性能。头两个层次是与研究系统的某些个别单元及其相互联系有关,而第三个层次是与研究完整的对象性状联系着的。这种方法要求引进性状结构概念。性状的作用和特征是性状结构的要素。

反映这种复杂和多种多样性状要素的几率可以作为模拟系统时性状的结构和数量特征,性状要素表现在下列性质中:不规则性和稳定性、自动性和联结性、紊乱性和有序性

性状的近似模拟的优越性是,在实际现象的模型中没有硬性的规定。非同义性就是对提出系统性状的方法也有其特点。系统性状的变化能够在内部结构的或功能的变化中反映库来,或在外部表现中反映出来。

第四,应该谈谈关于冲突性的研究和性状反应的划分。在冲突和联合的条件下作出决策现在占着博弈论中的整个篇幅,并在一般系统理论中进行着日益详尽的讨论。

我们承认,在任何组织系统中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冲突,我们正在探索分析冲突本和有效解决冲突状态的方法。

冲突的产生与系统中存在互相矛盾的局部及整个目的有关,与按系统各部分分配总资源的必要性有关,与存在开放系统的外部限制有关等等。

在系统的研究中产生了总的倾向,首先它与综合了社会的和心理的具有形式主义传统方法的尝试有关,其次它与分析主动系统时从复杂性状的结构中分出有规律成分的尝试有关。

这样,现在可以看到,对研究组织系统性状的复杂结构产生了最新的兴趣和关心。

显然,在这个问题上最集中表现基础系统研究与人活动的组织范围自动化新阶段的实际问题的联系。

很明显,组织系统性状的理论研究中的成就,首先将提高一辑系统理论的实际价值,并使之能引导飞速发展组织管理自动化的过程

作业研究。人们花去许多时间才把一般系统理论定为自己的兴趣范围,而作业研究就完全不同,它的问题范围从一开始就有清楚的轮廓。作业研究大胆地闯入人 - 机系统性状的领域,并企图就在这个以前完全属于人们所擅长的范围内找到解答。作出这种结论的根据是,在作业研究中所审核的有各类复杂化的任务。

例如,分配与管理储存品的任务与在下述情况下分析人们的个别或集体行为有关,即必须按所完成工作分配有限的现存资源,或者规定年度消费备用物资的水平。分配任务中行为的复杂性由系统可能性的直接限制造成,而管理储存品任务中行为的复杂性由系统可能性的间接限制造成(备用物资水平提高时损失或消耗也增加)。

人们要花相当大的力气在拟订系统性状的各种标准规则上。在作业研究中若干类任务与解决这些问题有关。大修的目的在于,如果遇到要求过多或设备不足的情况,须制订固定的保养规则。调整和配合的任务要求制订确定执行规定操作次序的方法,或者制订确定执行规定次序时紧急操作和耗费的方法。选择路线的任务与按网络节点确定先后顺序的方法有关。

决策时,组织系统中人们行为的特点是鉴别信息并力求消除不确定性。任务的相应等级,是指研究寻找信息的过程和随后分析获得的数据。

如同一般系统理论一样,在作业研究中十分重视有效解决冲突状态。这类问题的研究要在按冲突性质(游戏、争执、贸易)不同而区分的竞赛类任务中进行。在这里用来作为主要装置的博弈论,当在利益抵触和一个冲突面依赖另一个冲突面的损失而得利时,是分析行为逻辑的手段。

这样,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作业研究为现代科学方向首次承担了把科学方法引进组织管理自动化的困难任务。

近期展望

从上述已看清楚,管理自动化对发展系统研究的性质产生深刻的影响。系统研究集中在产生于自动化过程的一些主要问题上。

问题之一的基本特性一一控制系统性状,势必要在许多学科的边缘寻找解答。这时组织系统有规律组成的性状或有组织的性状首先可能得到形式化的研究。

从数学观点来看,这个一般性的问题要求研制新的设备来研究组织的复杂性,或制订不同于传统的质量数据的数量表示法。

如用传统的形式化方法,数量描述就要以失去质量特征或系统特性为代价。这种数量表示法适应系统的性状,但失掉了“人的因素”

能不能着手解决这个难题呢?对这个问题应当给予肯定的回答。现时在组织管理的实践中,开始越来越广泛地采用获得信息的鉴定方法。正是鉴定评价方法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因为这种方法保持人在评价系统性状特征过程中的主动性。当然人们积极参加获得信息的过程会大大增加描述系统的困难,但同时这种情况有可能研究获取组织系统状态和性状的客观信息的崭新形式。

原则上这些可能性蕴藏在专家们积累的经验及管理知识中,而鉴定评价法可以吸收专家们的上述实践经验、知识和直观认识,去建立组织系统性状的模型。

如果考虑到实践经验和知识很难由理论体系替代,那么鉴定法的优越性就更明显了。

应当公正地说,鉴定评价法还远非完美。考虑一个鉴定家的意见是获得鉴定评价的最简单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有极大的主观性缺点。

为了得到鉴定结论,在许多情况下采用在工作班组或工作委员会上公开讨论后得出的共同意见。这种方法的根本缺点在于,所归纳的全组结论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反映组内最权威或最积极成员的观点。

最近制定的鉴定评价法就没有上述缺点。这里首先应推特尔斐法,它是鉴定家根据所观察问题形成独立和论证意见的方法,这有可能:

——取消鉴定小组成员之间的直接接触(借助问题调查表);

——对鉴定家一致的和重要的意见作数学形式化评价;

——列出大大不同于鉴定小组概括性意见的鉴定家个人意见,并查明这种分歧的原因。

特尔斐法可预测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方法的变体用来解决任务的选择和其他问题。

应当指出,鉴定法问题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其下一步发展应是使管理过程与获得和利用鉴定信息有机地接近。

系统研究与管理自动化联系的加深,可能导致有新的部门参与进去。例如像已通过的计划和决议的实施过程那样,重要的织管理部分直到现在不是理论研究的对象。

不能把这种对实现决议的态度认为是专家的疏忽大意。问题要复杂得多,因为行为性扶在执行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人们通常只把执行过程的操作控制与实现决议联系起来。虽然这是实现决议过程中大的并且是重要的阶段,但是考虑到性状方面对执行决议的影响,对实现这种贯穿系统全部结构过程的全面性影响,便引起下列一系列附加问题,例如:

——选择和实现执行决议的策略;

——责任的结构分配,作用的巩固;

——测定执行决议进程中动作的价值或效用;

——研究和描述“执行技巧组织才能及一系列其他问题。

可以推测,实现决议的理论与系统分析和决策论,将共同为有效扩大系统研究范围服务。让我们把以上所谈的总结一下:

1. 自动化过程推广到人们活动的组织范围,是科技革命现阶段的特点之一。

2. 在自动化新阶段必然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对组织系统复杂性状进行完全相符的模型描述;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困难是与有必要考虑自动化对象发挥功能的社会和心理方面影响有联系。

3. 管理中主动性状结构的研究,无论对计算系统基础上的自动化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还是对新科学方向——系统研究——问题的形成,都有影响。

4. 在近期应扩大系统研究部分,以便研究 - 机系统性状和性状因素对组织管理的影响。应该把主动性状鉴定分析法列为这种可能的具体研究方向之一

[Буòущее Hαукu,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