瞌睡蝇又名采采蝇,它的害处在于对锥体属原虫的传染起一种媒介的作用。锥体属原虫能使家畜引起一种最后在昏睡中死去的纳加纳病。人受到感染后,开始觉得四肢无力、胃口不好;以后整天昏昏沉沉,逐渐变得骨瘦如柴;最后在瞌睡中死去,所以称作瞌睡病。

瞌睡蝇主要生长是撒哈拉南部非洲的广大地区。在那面积约半个中国那么大的非洲热带丛林地带,本来可以饲养一亿二千多万头牲畜,现在几乎却荒芜着,成了千千万万只瞌睡蝇的天下。莫桑比克便是瞌睡蝇繁殖孳生的中心之一。莫桑比克《时代周刊》的记者最近采访了在国内工作的兽医特拉瓦索斯·迪亚斯博士,下面是他们谈话记录的摘译。

——译者

  莫桑比克瞌睡蝇很早以来就是大家所关心的一个问题。特别是最近在贝拉举行的全国农业大会上和在克里马纳举行的全国卫生讨论会上,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您能否告诉我,瞌睡蝇究竟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严重的危害性?

  目前只有在非洲大陆—撒哈拉南部非洲地区存在着瞌睡蝇。动物学家们称这个地区为埃塞俄比亚地区。很早以前,尽管那里的老百姓知道那里存在瞌睡蝇,但是在科学领域,实际上直到1830年才了解它。给它起了学名,叫格洛西纳。从此以后,这名字便传开了。今天,凡类似这种苍蝇,人们都不加区别地统统称之为格洛西纳或采采蝎。

首先怀疑瞌睡蝇能引起动物生某些疾病的是南非的祖鲁人。他们专门把这种易为动物感染的病称作为纳加纳病,把传播这种传染病的苍蝇称之为瞌睡蝇或采采蝇。采采蝇这个名字完全是一个拟声词,是指这种苍蝇飞行时产生特有的声音而起的名。它飞行的特点是好像一支飞箭一样,短距快速

1895年,有个叫布鲁斯的英国科学家,他在南非祖鲁地区医治患了纳加纳病的牲口的过程中得出结论说,这种病是由一种锥体属原虫所引起的(后来这种锥体属原虫就以发现者命名,被称为布鲁斯锥体虫)。然而,布鲁斯的光辉业绩不仅在于此,因为那时他还得出了另一个重要的结论:把那种锥体属原虫传染到动物身上去的媒介就是采采蝇。

由于布鲁斯的发现,大批的考察人员、医生、兽医和生物学家们便致力于采采蝇问题及其传染的锥体属原虫的研究。二十世纪初叶,在研究这些问题的科学家中,克莱恩是卓有成效的。他全面地阐明了瞌睡蝇在传染纳加纳病方面所起的真实作用。他的结论是:

1. 瞌睡蝇吮吸了锥体属原虫及其藉以寄生的动物的血液以后,锥体属原虫便在瞌睡蝇的消化系统中同其它锥体虫一起经历一个发育过程。只有从此以后,受感染的瞌睡蝇才能把体内的锥体属原虫传染给别的受害者。

2. 瞌睡蝇一旦传染上这种锥体属原虫后,能够一直保持传染状态,直到死亡为止(大约五个月),就是说,它总是能够把这种锥体属原虫传染给新的被寄生者。

  在有瞌睡蝇生长的地方,只有动物才得这种病吗?

  遗憾得很,事情并非这样。起先,人们证实牲畜得纳加纳病是因为传染上锥体属原虫而引起的,后来,经调查,证明人同样也得这种病,而且也是这种病原虫引起的,这种病,我们把它称之为瞌睡病。

这儿值得提一下的是这种病在非洲很早以前就被人们所知道了,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此病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1903年,布鲁斯和纳巴罗两人对其在前一年从人体里发现的冈比亚锥体属原虫感到惊奇。几年后(1910年),又发现了一种新的锥体原虫——罗得西亚锥体原虫,直到今天,这几种锥体原虫还在非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侵害着人们,使他们遭到两种不同形式的瞌睡病的侵袭:一种是慢性的,主要发病地区是西非和中非;另一种是急性的,主要发病地区在东非。不幸得很,莫桑比克多发的是急性瞌睡病

  瞌睡蝇是怎样对人和动物进行媒介传染的呢?

  瞌睡病和纳加纳病的传染需要具备三个因素:贮藏所(已被传染的人和动物),瞌睡蝇和健康的人与动物。

在很多情况下,虽然人和家畜都可以成为贮藏所,但是,在自然界里,实际上野生动物是起了这种作用的,因为在这些野生动物身上寄生着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原虫,而且这些病原虫对那些野生动物的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它们虽然被锥体属病原虫传染上了,但不会生病。

瞌睡蝇是嗜血动物,为了生存,它必须吸吮动物身上的血。当瞌睡蝇去吸吮动物身上的血时,如果那些动物已经染有锥体属原虫,那么瞌睡蝇首先自己被传染上。然后,过一段时间后,便成为传播病原虫的媒介。当它再到家畜或人身上寻觅食物时,人或家畜就被传染上了。一般来说,这种苍蝇是每隔我们两天或三天觅食一次,所以根据克莱恩得出的结论,应该知道,那些被传染的瞌睡蝇,只有锥体属原虫在其体内经过一个发育阶段后,才能成为传染者。对于维瓦斯型的锥体属原虫来说,大约需五天的时间;刚果型锥体属原虫,大约十五天;布鲁斯型锥体属原虫,大约二十天。尽管这三种类型的锥体属原虫都能引起纳加纳病,但是只有最后一种才能引起瞌睡病。

由此可见,对于人类来说,瞌睡蝇在被感染的动物或人身上吮血后,要在二十天后才能产生传染的危险。

跟疟疾一样,没有一种疟疾不是由疟蚊传染的。对于瞌睡病来说,没有一种瞌睡病不是由瞌睡蝇,即采采蝇传染的。

实际上,瞌睡蝇的种类很多。目前,人们所熟悉的有二十九种。在这二十九种中,莫桑比克已发现有五种。但是由于它们的生态条件不尽一致,所以它们的传染作用也并不都是一样的。

  您能告诉我,是否莫桑比克相当大的国土上都有瞌睡蝇?

  不幸得很,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国四分之三的土地受到瞌睡蝇的影响。某些高原地区(一般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地方,平原上的瞌睡蝇是飞不上去的)和萨韦河与马普托河之间的大片土地除外,可以说莫桑比克的其它地区全部处于瞌睡蝇的严重影响之下。

问那么,直到今天,瞌睡蝇仍旧对莫桑比克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当然是啰关于这一点,只要把我国的畜牧业同其它邻国比较一下就足以说明了,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莫桑比克和其它一些邻国每平方公里的牲口数。

南非                    43.5

斯威士兰             46.5

莫桑比克             2.0

罗德西亚             10.5

马拉维                 6.5

坦桑尼亚             14.5

实际上:这些邻国的大部分土地上是没有瞌睡蝇的从上列出的数据,莫桑比克同其它国家平均每平方公里牲口数相差悬殊的情况,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另外,如果我们再来看莫桑比克各省畜牧业的分布情况,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马普托、加扎和太特三个省的牲口头数较多,正好那里瞌睡蝇的问题也并不使人感到那么严重。其它几个省呢?则人口稀少,瞌睡蝇也较严重地控制着那里

  面对这种紧急情况,人们是怎样来消灭瞌睡蝇所引起的这种疾病呢?

  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确定瞌睡病的发病地区,促使病人就医。另外,从1909年起创建了“瞌睡病学会“瞌睡病人学会”后来,又在1945年建立了消灭锥体属原虫学会这个机构研究的范围较广,它不仅考虑人得的瞌睡病问题,而且也研究纳加纳病。就从那时起,整个莫桑比克的国土被医生、兽医和昆虫学家们走遍了。他们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和调查,查证并确定瞌睡蝇生长的地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斗争措施。总的来说,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 关于瞌睡病——进行药物预防和医治所有受传染的病人。

2. 关于纳加纳病——进行药物预防并采取一定的战略战术,医治得病的牲口。

3. 关于瞌睡蝇——捕杀野生动物和砍伐瞌睡蝇赖以生存的植被,这是间接的办法。使用接触性药物,这是直接的办法。

〔莫桑比克《时代同刊》,第2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