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绵延至今,已经经历了数次科学与技术的革命。每次革命都大大地改变了科学技术领域中的传统概念。有几次革命,特别是技术革命不仅对生产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人们的生活、社会结构和文明产生了莫大的影响。任何一个人,不管他的地位和信仰如何,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到,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所发生的重大变化,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一般人也认识到了这种重大变化,特别是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在增大。不管一个人离开科学技术多么远,他总会感觉到,经过多次变革所产生的变化几乎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工作,生活条件,使用的物件,看到的事物,运输和通信方式,生活的节律,甚至人类的心理。人们对科学技术这种变化的称谓是不一致的,解释的方式也是一样的。同科学技术的其他许多次革命相比,我们把这次变化叫做“新科技革命”。
这一现象是当代的一个主要特征,它吸引了各界人士的注意,包括自然科学家、技术人员、政治家、思想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作家、艺术家、教师和生产管理者。
那么,这一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呢?
为了清楚而科学地作出回答,就必须用历史观点来进行分析,也就是说不要孤立地,而是要在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发展系统之内去追溯它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如果仅仅把它单纯地看作是科学技术的现象,局限在科学技术的范围之内,就不能正确地理解这场科技革命的特定实质。科技革命是科学与技术二者的革命,是深刻的社会现象。它产生的原因是二十世纪中叶科学技术的成就。这是事实。但是,如果更深刻更广泛地进行分析的话,十分清楚,科技革命是一个与之密切相连的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
社会、经济制度不仅是实现科技革命的背景,而且是它发展的媒介,它决定着科技革命发生的过程、方向及社会目的。
科技革命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它的形式、发展过程和结果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是根本不同的。
不能把科技革命看作是某个科学发现或技术发现所引起的瞬间变革。它有二个先决条件,即科学技术和社会,这二者是逐步发展的。
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自然科学的进展为准备这场科技革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导致了对物质观的重大变革,产生了一个全新的宇宙图像。列宁称这次变革为“自然科学的最新革命”,这场革命的兴起是由于发现了电子、镭、元素的嬗变、相对论、量子论,标志着科学获得了突破,进入了微观世界。物理学的成就大大地改变了二十年代初期的化学理论基础。电子的概念改变了对化学化合物性质的看法,而且给科学和生产提供了广阔的机会,可以利用元素的化学嬗变。生物学中也发生了旧概念的变化,开始对遗传现象进行研究,产生了遗传学,并形成一门染色体理论。
在技术方面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电的应用引起的。即使在十九世纪,人们就已经看到了各种不同的通信方式,如电报,后来出现了电话,不仅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而且也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消除了隔离状态,加快了生活的节律。由于发电机和发动机的发明,使生产实现电气化。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电,这是二十世纪初期发生的一场伟大的技术革命。电气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企业及其发展前途,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1895年,波波夫(Popov)发明了无线电,经过马可尼的改进,得到了广泛普及。出现了汽车工业,并同航空工业一起获得了迅速发展。化学工业也扩大了。
生产的成就促进了研究,而研究的成果在越来越大的规模上被用于技术和生产之中。
“自然科学的最新革命”所提供的动力波及到其他知识领域。量子力学在二十年代问世了,在三十年代产生了核物理学。建立了第一个原子的科学模型,科学面临着处理原子裂变问题,这个问题在四十年代初获得了解决。人类需要核能。同时,由于各种知识领域的综合而出现了控制论,这些知识领域是:数学、生理学、信息传递理论与技术等。控制论和计算机的产生导致一门新的知识分支——电子学的迅速发展,许多国家出现了大型电子工业。
研究原子裂变、核反应堆和原子弹的产生所处的特殊条件(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产生的条件),迫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地使科学在一项大的国家科学技术规划的框架内同工业发生相互影响。这是一所按顺序实现国家科学技术研究规划的学校。具有更重要意义的是,解决原子问题所产生的心理效应,这就是人类认识到科学具有巨大的变革力量以及科学成就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五十年代,人们就看到了计算机的出现及在生产和研究工作中的迅速应用。它的出现不仅大大地扩大了研究机会,而且也改善了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把人类执行的基本逻辑功能逐步地转让给机器,并给生产和管理的广泛自动化提供技术机会。计算机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改变了人类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四十年代与五十年代中,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导致大多数科学结构和科学活动的重大变化:不同学科间的相互作用增大了;一门科学提出的方法可以应用到其他门类中去;知识综合的倾向越来越大了;科学同技术与生产的相互关系更加密切了。不久前,生产只是在某种程度上使用科学提供的服务,而生产的发展和提高主要是通过技术经验来实现的。现在,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科学不仅是机械和技术获得提高的原因,而且也是全新的生产方式和整个工业领域发展的直接引发剂。生产的发展不仅仅来源于生产实践,而且也来自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所以,在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中,人类已进入了科技革命的阶段。
因此,科技革命是直接同二十世纪前半叶的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的。
但是,这些成就本身并不包含科技革命,也不带有科技革命的特征。只有当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时,这些科技成就才会变成科技革命。为了证明这一观点,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科技革命的本质和基本特点。
科技革命是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的,为了认识它的本质和特性,必须抓住它的基本特性、特征、指示因子和参数。从实用观点来看,这也是很重要的。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了解到某一国家是否已达到了科技革命的阶段,并要相S地制订出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然而,从科学技术的国际特点来看,要想找到科技革命的全球特性这些数据是很困难的,或许对某一国家来说是完全不可能的。科技革命是一个全世界范围的过程。在现阶段,它的基本指示因子、特征和参数可以用一级近似法简化为:
1. 科学是技术进步、生产发展和改善管理的主要因素。新思想的产生及在生产中得到实现,这中间的时间差距缩短了。科学、技术和生产的革命正结合在一起。科学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正在迅速而深入地发展着。
2. 科学迅速地扩大着研究领域,并扩展到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这些社会实践领域在以前一直未被看作是科学分析的课题(如组织和管理)。科学活动是大规模地进行的。在社会生产中,雇员结构的最终变化可以看作是社会劳动分工的新阶段。
3. 新型能源的产生,制造具有预定性质的人造材料和实现自动化生产。
4. 在生产劳动的全部因素——物资、工具和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实现变革。
5. 劳动的特性与内容上的变化,正如马克思所表述的那样,就是生产从“简单劳动过程转向科学的劳动过程”,就是从生产技术和任务的变化转向不仅是手工机器,而且也是控制和逻辑操作的机器,所有这些只有通过全面的生产自动化才能实现。创造性工作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6. 在物质和技术的先决条件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可以克服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生产性和非生产性部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别。
7. 劳动人民的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获得普遍发展,文化水平获得普遍提高。
8. 信息的社会经济意义有了巨大增长,这不仅是社会生产的科学组织受到控制和管理的保证手段,也是生产地控制和管理实现自动化的保证手段。
9. 大众通信方式获得巨大发展。
10. 科学、综合性研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增大。
11. 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国际化迅速加快。
12. 技术领域,或者叫做“第二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达到地质力的水平,其结果是、须要对自然界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调节;寻求合理地使用和代替自然资源的方式方法,包括合理地发展动植物的生命;设计综合的建模方法以及调节世界范围的过程。
13. 人类的活动范围超出了地球,直接探索空间,从空间中研究地球。
14. 开发世界海洋的资源与储藏。
除了科技革命的这些基本特征外,还应该看到它的主要科学技术趋势,这就是:
(1)发现和使用新型的能源;
(2)创造和应用具有预定性质的新材料;
(3)生产及生产的控制管理实现全面自动化。
科技革命为人类活动的关键领域创造的先决条件,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系统,这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规律的理论认识,自然界变革的技术方式和经验的范围,创造物质价值的实际过程,确立生产过程中实际活动间的合理相互关系的方法的统一系统。
然而,科技革命的实质并不局限于上面这些特征、基本的科学技术趋势,也不局限于一个甚至是重要的科学技术发现。科技革命不仅仅是应用新型的能源,新材料和计算机,生产和管理的广泛自动化,而且是整个技术基础、生产的技术方式、生产的组织管理形式以及人对生产过程的态度等方面的巨大变革。科技革命是在科学发展成为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所产生的社会生产力的剧烈质变,它改变了社会生产的整个面貌,改变工作的条件、特性和内容,改变生产力的结构和劳动的社会分工,并通过后者对社会结构产生影响。因此,科技革命不仅含有科学技术领域,而且也含有生产的领域,这就是它对当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日常生活、文化、心理、自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产生如此强烈影响的原因。
考虑到科技革命的所有这些特点,我们必须抓住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全新的现象,然后再进行推论。
科学总是同人类生活和实践活动相联系的,而人类生活和实践活动的需要正是科学进步的源泉和动力。科学是来自人们的实际变革活动,而且总是采取这些变革活动的形式,不管它是多么地抽象。反过来,它也影响这些活动,科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直接作用,首先是在生产中的直接作用正在发生变化。的确,要直接参与过去时代的重大技术变革不仅是难于跟踪的,而且也是不可能的。可以把这种现象看作是古代发明车轮子一样,当时科学尚未存在,甚至像发明水车作为机械动力机来代替人与动物的力量,发明蒸汽机和工作机代替工人的手,这些伟大的技术革命都是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的结果,科学在这里并未起到直接的重要作用。到了十九世纪,情况开始逐渐发生了变化。化学中的新发现产生了一门新工业,如人造染料的生产,而发动机的出现和生产的电气化所引起的伟大技术革命完全是由于电学领域的科学发现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所引起的。
二十世纪前半叶,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中期,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并非来自技术本身。而这些变化又可看作是技术革命的,如核动力工程和电子学的出现等,其基础是科学的发现,产生的原因是科学与技术的直接相互作用,这时科学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这是一个新的历史现象。
到了二十世纪中叶,科学成为科学——技术——生产链条中的主要一环。科学,首先是基础研究成为生产技术和工艺发生重大的根本性变化的源泉。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降低其他二个环节的作用,只把它们看作是科学产生动力的被动接受者。这三个环节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没有二十世纪前半叶的科学成就,就不可能有现代的生产。反之,如果没有现代的生产和技术,就不可能有现代的科学。
社会生产及社会需要作为科学存在的关键条件仍然是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相反,在早期,科学充当着最革命的最活跃的角色。这就生动地表明了,基础研究的成果会产生全新的生产领域。正如上面所说的,新的生产领域并不是从前面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无论是核反应堆,电子计算机、量子电子学,还是有机物质中遗传性质传递密码的发现,都不是从前面的生产经验或纯粹的经验性研究中产生的。当生产只是处于使用和加工自然资源的水平,生产过程只要根据基本的自然定律的知识就可以进行的时候,经验知识就足够了。然而,现在情况不同了。科学和生产要牵涉到越来越多的事物和过程,这些事物和过程是人类在其实践活动中以前所未曾认识到的。问题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生产的提高是不能导致对这些事物和过程有所发现的。而这些发现又要求在生产过程的基础上产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实践要求,科学要走在技术的前面,而生产要成为科学和科学过程的技术体现者。
科学技术的巨大变革对农业生产具有革命性的影响,使农业生产趋向工业化生产。因此,消除了城乡之间的根本差别。科学、技术和工业的迅速发展促进城市的密集化。
在科技革命过程中,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技术文明对自然产生的不可控制的影响是严重的,而且产生了不可逆转的结果。因此,人类必然从自然财富的消费者变成自然的真正主人,保存和扩大财富。人类面临着保存环境和科学地调节环境的任务。
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和社会变革的规模和速度以及各种过程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的增加,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及时而准确地预报科技革命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中产生的结果及其对社会、人类和自然界所产生的影响。因此,解决任何一个重要问题须要采用综合方法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密切了,它们的有机整体已成为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的必要手段,必然会对科技革命进行全面的分析,并能对它的过程和结果进行预测。
科学作用的增长伴随着从事科学的人数空前的增加,而技术科学、应用研究、设计技术、实验活动的迅速发展成为连接基础研究和生产的各个环节。还伴随着出现了研究科学发展规律、提高科学活动效率的条件和因素的学科,这就是科学学。
最后,由于科技革命表现出生产性质发生巨大变化的方式,所以它对从事作为主要生产力的物质生产的工人及工作内容的深刻变化创造了先决条件,并逐步过渡到生产和管理的全面自动化,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生产和管理的全面自动化是科学家们长期来梦寐以求的理论预见。现在,由于科学技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已为自动化奠定了科学技术基础,并在一个企业和整个工业领域中得到实现。对于不发达国家来说,自动化是有利有弊的:专业技能降低、个人能力退化、工作单调。对于发达国家和具有某种社会条件的国家,全面的自动化为工人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不再依附机器,并为生产劳动创造了更多的余地,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控制、管理、改善生产、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等。
但是,为了实现全面自动化所带来的整个社会效果,不仅必须解决科学技术问题,而且必须提供适当的社会经济条件,为每个人提供全面发展的无限机会、提高社会全体成员的教育水平和一般文化水平,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整个社会谋福利。只有在实现工人的社会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后才能保证这些机会的实现和充分地得到利用,以便为人类谋福利和获得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上面我们对科技革命的基本特点和表现作了讨论。现在,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即科技革命是怎样实现的。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什么能够形成一个科技革命?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很自然的,因为人类的历史已经经历过多次伟大的科学革命和多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但从来也未形成一个科技革命,虽然在当时来说,其意义不亚于二十世纪的科技成就,甚至还要重要些。
毫无疑问,科技革命是同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成就密切相连的,而且只能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这些科技成就才能发展成为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一个强力弹簧,它的螺线是由科学技术制成的,但是把它压缩、产生弹力作用,却是通过当代的社会经济条件来进行的。科技革命只有在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而科技革命使得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变革生产。因此,科技革命并不是科学技术历史上的一个事实,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征。
科技革命及其结果同社会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它的特点及对社会过程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是根本不同的。
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技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引起的巨大社会变革的自然继续。社会主义制度使科技革命为社会的进步服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科技革命促进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进一步改善。
而资本主义应用科技革命成就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为垄断资本的利益服务,其目的是加强垄断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类的劳动只是增加产品积累的手段,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产品的积累只是扩大、丰富和便利工人生活的工具。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过去主导着现在,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现在主导着过去。”(见《马恩选集》第4卷)实际上,科技成就的应用是由资本家垄断着的,并由垄断资本家用来扩大和增强他们的实力,支配千百万人的命运。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技进步与其说是为现在和未来服务,不如说是为了保护过去。实在是本末倒置。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具有高度组织化的生产机构,有雄厚的科学研究基础以及丰富的组织生产和使用技术革新的经验。早在五十年代,垄断资本就表现有强烈的愿望,采用国家干涉的方式来寻求某种形式,消除生产力增长的障碍,加快技术的进步。它们广泛使用程序设计技术,预测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方向,并希望对市场的自发性有所限制,以有利于垄断资本。然而,资本主义不能消除它的基本矛盾,如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矛盾,生产的社会性和私人积累的矛盾。科技革命暴露和加深了这些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它使得生产力的自由发展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矛盾更加表面化,使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增大了,因此,科技革命成为世界革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只有在严格的经济调整和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分配资源,为整个社会谋利益的情况下,现代科学技术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研究规模的扩大和成本的增高,物资和人力资源的需要,从科技进步中产生强大的工艺技术,预见和消除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可能的危险结果,所有这些都客观地要求,对一个国家的科技研究工作、国际合作的展开,控制社会→经济过程的整个范围,都要制订战略对策。但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不能为充分利用这些科学技术的可能性创造最有利的条件。在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科技进步的规模是跟他们的科技潜力相冲突的,因此,呈现着矛盾的形式。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研究工作是资本投资的一个方面。在研究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关系。科学家是给资本家出卖劳动力的人,而资本家独揽大权剥削研究人员的劳动成果,科学研究是垄断资本激烈竞争的工具。为了追求利润和进行竞争,资本家常常无视经济的必要性和社会需要强迫生产某些新商品。这是同科技发展的需要性相冲突的,并且歪曲了科技发展的自然过程。资本主义需要科学,但同时又限制了科学的发展。
由资本家开办的工厂在研究、实验和设计工作方面可以取得重大的成就,也能有效地使用新技术,但这些都是为了保持竞争。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在某种程度上的扩大是垄断托拉斯的力量,它们也试图制订国家的规划和条例,暂时地缓和最尖锐的矛盾,这些矛盾正在累积起来,变得更加深刻。国家给予科技领域的支持促进了科技的成功,但是,由于这种支持是为了垄断资本和军事 - 工业联合体的利益,所以科技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结果常常违背社会的利益,并同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最终导致科技潜力的浪费,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危害。
列宁强调指出,每一次技术革命“必然伴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最彻底的破坏。”
正像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期的工业革命一样,那次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不仅使生产发生了巨大的技术变革,而且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同样,这次科技革命不仅要求变革生产技术,而且也使社会关系产生质的根本性的改组。没有这些变革,科技革命便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也不能充分地利用一切机会,来改变工作的性质和内容,改变人类的生活条件,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没有这些变革,科技革命就可能导致精神破产,对环境造成危险的不可收拾的后果。
[The Revolution in the Nature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