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科学家们正在采集一种特殊的尘埃——“宇宙尘埃”。他们在改装的WB-57F轰炸机机翼下安置了八个采集盘。由于来自外层空间的“宇宙尘埃”实在太小太分散,还没有人类的血细胞大,所以40个小时只能采集到100 ~ 200粒。“宇宙尘埃”捕获后,立即被送到约翰逊太空中心的“宇宙尘埃”实验室。这座长30英尺、宽10英尺的实验室经过特殊的空气过滤处理,使每立方英尺的尘埃少于100粒,而且比“宇宙尘埃”更小。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穿上白色的连衣裤工作服,套上短统靴,戴上兜帽,只露出眼睛和鼻子,看上去活像太空时代的僧侣;然后进入一间小型的空气淋浴室,十二只喷嘴同时喷出空气,吹掉他们身上留着的任何尘埃后,才能进入实验室。

实验室里的工作是很沉闷的。工作人员在显微镜下仔细察看每个采集盘,分析每颗脆弱的微粒,用一根头很尖的玻璃针把微粒一颗一颗拨开,进行清理、分类和排编目录。这些微粒大约只有4万分之1英寸宽,重量不到1百万分之1克重。已确定是“宇宙尘埃”的微粒还要放到高精密度的视觉放大器下再次进行严密的检查,记录每颗“宇宙尘埃”的大小、颜色、透明度和光泽。电子显微镜的使用,使他们进一步观察到“宇宙尘埃”的结构;有些呈光滑的结晶状;有些则像棕色的、无规则粘在一起的沙。他们还在一些微粒中发现一定数量的氦,使人们很容易推测到那些很久以来一直漂浮在太空中的“宇宙尘埃”并不是最近撞碎的陨星碎片,而是太阳风,以预定的速度把这种很轻的元素吹积在“宇宙尘埃”上的。

科学家们认为“宇宙尘埃”是彗星的余留物,也是45亿年前形成我们太阳系的原始物质。在外层空间,这些原始的微粒在太阳周围形成稀薄的尘埃云。天文学家们推测这尘埃云就是由彗星经过地球时留下的残余物形成的,和太阳系的诞生有重要联系。他们又认为彗星是由尘埃云和气体凝结而成的,而同样性质的尘埃云和气体在万古之前形成了太阳和行星。

那么“宇宙尘埃”果真就是彗星的余留物吗?约翰逊太空中心的行星科学家詹姆士 · 古丁回答说:“我们研究‘宇宙尘埃’的动机是假设它们与彗星有联系,并推测当彗星接近太阳系内部,并受到太阳的热辐射时,就喷射出许多微粒。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只不过是推测。”只有等到人类真的有能力飞往彗星并削些碎片来和我们采集的“宇宙尘埃”进行比较,才能得到严格的证明。

[黄慈龄译自Science Digest,1983年11月]

对人体产生潜在影响的疾病

钩端螺旋体病会对人产生影响,对此科学家和医生目前还只是怀疑;不过深入研究后可能会发现令人吃惊的结果。对乡村地区自杀者同上述疾病的关系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始。

在1972年到1981年十年间,据报告,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已逾四千;患者至少有两星期不能工作,无精打采,腰疼头痛,呕吐。

凡跟未经注射疫苗的牛和猪接触的人,都有可能染上这种钩端螺旋体病。这就是说,这种疾病也许会感染屠宰场里的肉类检验员和冷冻工人,兽医,可是主要还是感染牧民。

钩端螺旋体病有两大主要菌株:波蒙钠钩端螺旋体(pomona)和哈迪奥钩端螺旋体(hardjo)。

受第一种菌株感染的占患病者的30%;这种病菌首先出现在猪身上,随同猪尿排泄出,奶牛随后受到感染。由于同未注射疫苗的奶牛接触,每五百个牧民中就有一人可能受到感染;被感染者接触受孕母牛,会导致母牛流产,流产数量高达40%。

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是给猪注射抗生素。

第二种病菌在牛与牛之间来回感染,成年的奶牛会把病菌传染给每年进入牛群的小牛犊。

业已证明,受感染的牛有95%未经注射过疫苗。如果一头奶牛未注射过疫苗,那么一个牧民就有二十分之一的机会受到这种细菌的感染。

[黄志良译自NZ Journal of Agriculture,1984年3月]

蜻蜓的秘密

试图制造更新式飞机的航空工程师们,正在对蜻蜓(大自然最古老的飞行物)进行更密切的观察,d种小小的昆虫,身上五光十色,是一种令人畏惧的战斗机;它可以在空中盘旋、侧飞、倒飞,而且能以与其身体大小相比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高速前进。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人员把蜻蜓跟测量仪器连接起来,然后在它们飞行时拍照,发现这种昆虫所产生的升力相当于效率最高的飞机的三倍。秘密是:它们的双翼在振动时会改变形状,于是产生一阵阵微弱的旋风,旋风增加了升力。

我们不是说,在将来天空会要充满翅膀振动的“嗡嗡”声。但蜻蜓飞行的主要原理——叫做“不稳定”空气动力学——“是航空飞展的一个新领域,”科罗拉多大学的工程师马文 · 拉特基斯这样说。风洞实验表明,装在飞机机翼上的振动金属片能产生类似于蜻蜓产生的旋风,这有朝一日可用来制造出安全、高效率、能在小型机场上着落的飞机。甚至连太空航行计划也可以从蜻蜓的秘密中获益。拉特基斯说:“如果对宇宙飞船进行改装,安上这样的‘不稳定’装置,飞船恐怕就能在商用机场上着落了。”

[李清龙译自Newsweek]

油井钻探的新方向

油井钻探中所碰到的难题是,通常天然石油是以水平分布而不是垂直分布的,垂直钻探所获得的油仅仅只是整个储量的极小部分。但今天,经过40年的设想和试验后,水平钻探油井已成为现实。

法国阿尔夫 · 阿奎唐纳(Elf Aquitaine)石油公司与法国石油研究所合作,正从一口深1300米、水平方向钻进了603米的油井中抽取石油。该公司表示:他们还将钻一口深4400米、水平距离1000米的油井,这项新工艺将使石油公司能开采那些易被水或气体污染的油田,以及那些位于城市和其它不便垂直钻探的地方。

世界上许多石油公司多年来一直试图进行水平钻探。在早期,采用的是挠性钻具,但因为钻孔控制较困难而失败;同时,挠性钻杆还消耗了钻头穿入地层所必需的钻压。

阿尔夫公司采用的则是一种刚性的,但逐渐弯入地层的钻杆,负责该项目的工程师雅克 · 博西欧(Jacques Bosio)指出:“困难在于刚开始弯曲的阶段,我们配上一只弯管,并使用孔底涡轮机。然后,用泥浆驱动钻杆,使涡轮工作。”其结果是钻杆逐渐弯曲,每10米弯曲1°,一直到水平位置。

水平钻探的另一个技术难题是重力的效应。薄西欧说:“重力总是和人作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钻杆部分加装了稳定器(一种带有螺纹的较厚的接头)。由于安装了稳定器,就使得钻具上下自如。

许多石油公司之所以不愿意钻水平井是有理由的,因为这种作业的成本由于整个钻具经常需要移动及安装新的结构部分而上升。钻水平井所花的费用是竖井的10倍以上,遗憾的是,却不可能从这种井中得到同样10倍的油。用水平钻杆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底部水层。

[刘旭东摘译自New Scientist,198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