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迅速逮到汽车撞人的逃跑犯

110号是东京都督视厅通信指令中心的电话号码。汽车撞人事件发生于东京都大久保路的总理府统计局附近。事件发生后,附近居民就给110号打了电话,110号接到电话后,就通知了巡逻车及事件现场所属的“牛亡区”警察局,该局接到通知后,就派出了“牛亡3号”车赶到现场,前前后后只有5分钟之久。

据日本督察厅说,以1982年为例,全日本一年发生的汽车撞人案件大约二万七千起,每小时平均三起左右。

那么,究竟警察是用什么办法去追查这种性质恶劣的犯人呢?汽车撞人事件的调查一般是从现场鉴别和附近居民提供的线索入手。

这次在现场发现的汽车涂膜片是追查犯人的可靠线索。这些微涂膜片是汽车撞开自行车时,从汽车剥落下来的。把在现场发现的涂膜片送往警视厅科学搜查研究所进行分析的结果,弄清了这部汽车是“日产汽车公司”于1980年生产的“地平线”牌的车子。把现场发现的涂膜片送到研究所一直到鉴别出车种和年型的一系列工作,前后大约5个小时。

鉴别车种和年型时,使用的仪器是微型彩色电子计算机和红外分光仪等。这种微型彩色电子计算机存储若大约一万五千种汽车涂料的资料。这种电子计算机能自动地把送来的涂膜片的涂料与自己存储的涂料进行比较并鉴别出它的车种和年型。

没有上述仪器设备之前,要从涂膜片来鉴别出车种和年型就很费事了。那时候,各府县等警察局和东京都瞥视厅都从各汽车公司要来涂膜片的样品,并把它们封为档案保存起来,当要鉴别由现场送来的涂膜片的车种和年型时,就必须把该涂膜片的涂料与档案里的样品涂料进行一一比较。为此,就要动用许多人力、时间,而效果不如用仪器鉴别好。

当车种和年型鉴别出来以后,就把车种和年型通知全国各地派出所,如果是局部的,就通知管辖下的各派出所,各地派出所接到通知后,就对照在本派出所范围内的车主登记簿名单一户一户地认真核对,从而找出凶手。

不过这种搜查法也只能在凶手本人也是车主时才有希望抓到凶手。

出乎预料之外,撞了自行车的那部汽车在单件发生后的第二天却停放在距现场不远的集体住宅区内,因这部汽车不是犯人的而是盗来的,所以要从核对车主找出犯人是不可能了,于是,搜查的中心点就转移到犯人逃走时在车上遗留下的东西,经过仔细检查之后,在车内可怀疑是犯人留下的东西有:烟头、头发、铁碎片等三件,搜查人虽对指纹很注意,但除发现了车主的指纹之外,并未发现到其他人的指纹,从此,判断犯人是戴上手套的。

从上述三种东西如何去追查犯人?据警察厅鉴别科说,最近以来,搜查犯人的工作比以前难得多了。因犯人戴手套的多,难于查出指纹,这就给搜查带来更大困难。

为此,搜查部内正在大力开发研究新仪器,以便从现场获得的微量遗留品如头发或扔下的东西去侦破案件。现在,各府县的搜查研究所也引进最新式的微量分析装置,这种先进仪器有助于侦破那些几乎在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犯罪行为。

东京督视厅科学警察研究所通过对发现的烟头和头发分析后,断定罪犯是B型血液型的人,利用X线微型分析仪对铁碎片进行分析后,弄诏了这是在电焊时,派生出来的铁碎片。从而,断定罪犯是干电焊工作的B型血型的男人,以此为线索,刑事警察就对东京都内的所有铁工厂为重点进行搜查了。

经过大约两星期的搜查后逮捕了嫌疑者,对头发分析核对之后,断定了这个嫌疑者就是那个撞车逃跑犯。他是附近铁工厂的电焊工,现年26岁。他过去也盗过车并且在名单上有他的名字。这也是逮捕得快的原因。

警察厅已配备着两种高效率的新系统 · 其一是犯罪情报管理系统,它能处理一揽子情报,如发出通缉令,掌握被害者家的人员出入情况、被盗物件等一系列情报。其二是自动识别指纹系统,它是利用电子计算机自动识别指纹。

如果这两种资料库系统能支援在第一线的活动,那么,日本的搜查效率即破案率就能飞快地提高。产业界有个办公室自动化,那么,保安部内也应该有破案自动化系统。

核对指纹只需要半天时间

在东京都内某处设有警察厅的指纹中心,出于安全的考虑,从未公布过它的地址。在这个中心里,存储着犯过罪的和在押犯的600万人份指纹。这些保存在警察厅里的原型指纹中,有的是拍照的,有的是罪犯用指头按的。警察厅把这些原型指纹都做成卡片,然后,把每一个原型指纹以图像的形式输入电子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从输入的指纹图像中,能自动地识别出,如指纹漩涡的大小,漩涡中心点,连结各条指纹线的分歧点、蜘蛛网的形状,姓名,出生年月日等所规定的100个项目的各个特征,并且把这些特征转换为数字的形式。

当需要时,随时都能取出其中任何一个指纹的图像,也能简单地核对出两个指纹是否一样。

在过去,要核对两个指纹,那就太费事了,因为,那时候,只以指纹漩涡的形状为主,抽出其中的六点特征并以此为根据做出了档案卡片,根本就没有进行各种指纹之间有什么相异点的详细分类。况且,做成档案卡片的只有600万人指纹中,以盗窃犯为主体的大约40万人份而已。因此,要核对这40万人以外的指纹就相当困难了。在没有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之前,即使要核对这40万人中的任何一个人的指纹也要费很大力气。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出现,大大缩短了核对指纹的时间,过去要用两天,现在半天就够了。能自动核对的范围从40万人扩大到600万人。日本每年平均增加25万新的犯罪分子,有了这个新系统装置,就能简单地进行补充指纹图像的存储量。

最近几年来,日本对各种案件的破案率一直停留在60%左右,有了这个新系统之后,把破案率再提高10%是有可能的。

为了自动识别指纹工作,打算把终端装置先给指纹中心处及东京都的警视厅配备,在不久的将来,也要给全国各地的警察配备显像器,这是实现破案自动化的第一步。

要识别罪犯个人,指纹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声纹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为此,警察厅和科学S察研究所正以声音研究室为中心,引进使用电子计算机的自动识别系统,开发识别说话者新系统的新技术。据说,声音研究室已把其样机试制出来了。

不过,在现阶段,把声纹应用于搜查活动时,还要利用音像摄谱仪等装置。通过这些仪器的工作,这声域用棒状的形式表示出来。然后,用眼睛看看这个声纹与另一个声纹是否一致,从而侦破出犯人。

例如,1980年在名古屋市发生了一起用拐骗手段杀害女大学生事件,刑事警察就把犯人打电话时的说话的声纹和秘密地从可疑者的肉声的声纹进行了核对之后,逮捕了罪犯。

要用眼睛去判断两个声纹是否是同一个人这个问题在技术上有许多困难。

科学警察研究所已把声音研究室研制的样机在进行反复的实验,据说,其效果良好,核对两个声纹的自动化程度高,精确度也高,在不久的将来可供于搜查活动用。

据声音研究室有关人士说:声纹识别系统也像指纹识别系统那样,搞一个犯人声纹的存储系统。这样,就有可能随时取出所需要的声纹,从声纹中也可判断性别及年龄等,如果这个设想能实现,那么搜查用电话威胁别人的事件就容易得多,效率也高了。

据警察厅第一搜查科科长三上说,过去一直认为电子计算机在侦破案件方面用不上,然而,由于最近出现了不少种类的新仪器以及软件的迅速发展,侦破案件活动也不得不采用电子化新技术了,不久,电子计算机将成为搜查案件活动里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了,新产业革命之波浪也必将在侦破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有办法可把大量交通事故减下去

1971年,日本拥有的小汽车使用量是1760万辆,1976年是2910万辆,1981年是4080万辆。1971年持有汽车驾驶执照的是2950万人,1976年是3510万人,1981年是4490万人。违反交通而被取缔的件数:1971年是730万件,1976年是1190万件,1981年是1180万件。发生的交通事件数:1971年是70万件,1976年是47万件,1981年是48万件。

从上述数字看,从1976年以后,违反交通的件数和交通事故的件数是一进一退。这主要是加强了取缔体制,其次是充实了交通管理系统的内容而取得的。

交通管理系统可以说是象征着目前警察最好的电子装备。它对于防止违反交通事件及防止发生交通事故起着很大作用。

据说,把其研究的重点放在ATICS系统(汽车交通信息化系统)。在开始研究方面,日本交通管理技术协会(财团法人)起着汇集或调解官民双方意见的桥梁作用。从而,大大地加速了走上实用化的步伐,最近未来系统就是这个。

6.1

现在使用设在全日本各地主要公路上的终端通信装置“ITC”(综合交通控制机),不仅能准确地掌握交通阻塞情况,而且,在由电子计算机操纵的交通管理数据资料库里就能自动地筹划制定管制交通的计划。电子计算机就根据这个计划向“ITC”发出信号灯机的点减时间调整的指令。

现有的交通管理系统只适用于对特定的某一点(如:交通要口)或某一条线路上的交通管理,与此相反,ATICS的管理面就广泛得多了,它是个联机系统。

日本交通管理技术协会也作为实验性的目的引进了一部ATICS。它在东京都内的某一交叉路口实验的结果表明,一年可节约50万个工时(为管理交通一个人工作一小时即为一个工时),把它换算金额,就约相当于6亿日元(约等于500万人民币)。

若在东京都内450处主要交叉路口都引进ATICS的话,一年就可节约3000亿日元(约等于25亿人民币),这是极为可观的数字。

据说,将来还计划在ATICS内,把地震警报通过通知传动器来诱导的“地震警报系统”和用电话线把各家庭的电视机与ATICS连结起来,使交通情报在电视图像里出现的远距遥控系统都编进去。

如果上述计划都能实现,那么,在八十年代的后期,必将出现更有效的更细致的交通管理制度,这可以说是交通管理方面的一次大飞跃。

世界各国对于日本交通督察在电子化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表示密切关注。东京都警视厅的交通管理中心等处,每月都要接待外国考察团1 ~ 2次。日本在交通管理水平是世界上最高的,对于这一点,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专家也表示惊讶。外国一旦对ATICS开始订货,它的产量将会迅速增加。

当对ATICS的研究进入实用化阶段之后,与此平行进行研究的是如何把监督违反交通规则的效率进一步提高。研究的具体项目是“汽车车号自动读数系统”,警察厅正在加紧研究并预定于1988年春研制成功。这种新系统研制成功并付诸于实践之后,凡是违反交通规则的车,就马上可查出来。

若把它安装在全日本的主要公路或巡逻车内,不仅能高速度地发现可疑车辆,而且,对于检举盗车犯也能发挥其威力。

从1982年元月份开始,就实行了新的“司机管理系统”即对司机实行实时化制度。因此,就有可能把新申请的和更换的司机执照在当天发下去。到了1983年元月份,在全日本范围内,在同一天就能发下更换的执照。

随着全国性的持有执照者的资料库的建成,交通部内的办事效率已达到很高水平了。

发给执照手续→汽车具有状况资料化→交通管理资料库→对违反交通规则车辆的自动读数等一系列由电子计算机操纵的自动化系统,将对今后的交通行政作出很大贡献。

自动读数系统和ATICS等在日本的各处交通部内是否能很快普及,其关键在于是否能生产出安装在终端装置的价廉物美并具有卨效率的敏感元件。目前,从事于开发工作的人拼命地在搜集这方面的信息。

巡逻车将成为终端机

从作案现场来的第一个信息经过巡逻车内的终端机处理之后,就把它送到警视厅,不过送来的是图画。刑事部长接到这一图画情报后,就利用终端机对犯人的指纹或遗留品等进行读数,然后,就从庞大的资料库中,取出这个犯人的档案卡片。通过上述作业之后,浮现出来的犯人的照片也出现在巡逻车的影像装置里,这个时候刑事警察就迅速地着手布置搜查逮捕犯人了。

看起来这好像是科学幻想小说里所描写的刑事小说,其实,日本警察厅现在正在把这种幻想变为现实而作各种准备工作。

其第一炮是预定于1987年末完成的通过通信卫星传送彩色图像的网络计划。原先,该计划的短期目标是先把电视摄像机带进灾害区域警备区的现场里,拍照电视片,从而,通过实践之后,考虑如何继续提高它的效率问题。从1983年就开始了,计划建设固定的供转播用的地面局。在这个地面局里,以直径5米长的抛物面天线为轴,把收发两用机装在其中的小型盒子内。其中的第一个地面局就设在东京都督视厅内。

通过在第一个地面局实验之后,从1984年起,就有计划地把网络扩大到其他日本境内,最后,每一个都府县都要设地面局。与此同时,也&考虑做50套左右的活动转播装置或可移动的地面局(天线直径为3米),供给各地用。

按目前的技术水平,把用照相机拍出来的画像直接送上卫星是不可能的,目前,要把它送上卫星,就要把附有发射设备的转播装置派到拍照现场,通过它把画像送上卫星。不过,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用照相机拍照的画像一定能直接送上卫星。

把用图像送来的信息,按现有的技术水平也能自动地读数,警察厅在1983年10月已把应用识别图像原理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在实践中传用了。对于用敏感元件和电子计算机相配合的能立刻记录出汽车等牌号并进行核对的“汽车牌号自动读数系统”的研究开发也正在积极进行。可见,电子计算机在警察界也大有用处,它正在代替人眼的许多工作。

据日本警察厅鉴识科说:目前虽有这样那样的系统,但究竟能搜集到多少供核对时用的数据资料呢?这是个大问题。当然最理想的是全日本国民都有个指纹档案卡,但这可能会引起国民的反对,因而,警察厅也只打算只建立犯人的指纹资料库。

电子技术及电子计算机在交通及破案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检举及逮捕仍还要靠警察。

[《新·产业革命,②》(日)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