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五年二月九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庆贺老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五十年”表彰大会隆重召开。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沈昭文教授胸佩红花,神采奕奕,满面春风,端坐席间。当曹天钦院长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宣读受表彰科学家名单的时候,当领导同志在欢快的乐曲声中颁发荣誉奖状和纪念品的时候,当少年儿童在热烈的气氛中敬献鲜花的时候,这位在生化领域中辛勤耕耘了将近半个世纪的老教授心情无比激动,不禁思绪万千……

拳拳寸心报春晖,“生化”研究创业人

一九四六年春天,一艘远洋海轮自美国启航,甲板上站着一位身材高大的青年学者,他迎着滔滔的海浪,低旋的海鸥,遥望东方,心里十分欣慰,“啊,阔别了六年的祖国,我终于又回到了您的怀抱!”

这位青年学者就是沈昭文教授。沈教授早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主攻化学,一九二六年毕业后留校执教。那个时代,随着医学、生理、物理与化学等领域的渗透和交叉,生物化学这门年轻的学科方兴未艾。

开始迅速发展起来。沈教授对生化发生了强烈的兴趣,敏锐地预见到它的无限生命力,决心奋发图强,立志振兴中华的生化事业。他在授课之余,阅读生化书刊,孜孜不倦,此后,他通过了留英公费考试,适值二次大战爆发,留英一举,无从实现,只得改去英联邦成员国加拿大。一九四O年九月,他辞别亲人,渡洋赴加,就读于多伦多大学生物化学系。他刻苦认真,勤奋好学。一九四三年六月完成了毕业论文,获得了哲学博士的学位。此时,由于珍珠港事件的发生,航运中断。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希望暂时落空了。他无奈去了美国,从事研究工作。

三年后,他返回祖国后,就聘于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可是在旧中国,科研机构只不过是清供的花瓶而已,经费微乎其微,研究难以开展。一颗热忱的赤心,收缩了,冷却了……。

一九四九年五月上海解放了。研究院里百花盛开,鸟语花香,显得生机勃勃。一九五O年中国科学院成立。沈昭文教授兴奋异常,他与王应睐教授一起,不辞辛劳,筹建了生理生化研究所的生化实验室、一九五一年,沈、王二教授组成代谢研究组,进行蛋白质膳食对氨基酸代谢的影响等课题的研究。尔后,人员陆续增加了,研究班子也一个个搭成了,生化研究渐具规模,沈昭文教授堪称新中国生物化学研究的第一代学科带头人。

默默无闻“垫脚石”,崇高科德传美谈

一九六五年,我国首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消息披露,生物学界一片欢腾,国际同行亦刮目相看。当合成胰岛素的“冠军”们在鲜花、贺电、赞歌与掌声中领取金牌的时候,人们并未忘记那些甘当“陪打”的无名英雄。

沈昭文教授在胰岛素合成的研究中,就是这样一位无名英雄。该研究是从一九五八年开始的,为了尽快突破这一具有国际水平的高难度项目,决定分兵五路同时进行探索。沈教授领导的这路大军很快就得出了否定的结论。没有否定,何来肯定。真可谓是“无”中生“有”呀。

沈昭文教授在研究过程中,深感氨基酸等生化试剂依靠进口,拖了胰岛素合成的后腿。他立即带领了一批年轻人,制备实验试剂,解除了后顾之忧。同时也为日后东风试剂厂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六十年代,沈昭文教授连续进行了脂质代谢和脂肪酸合成途径等研究工作。一九六六年夏,一场风暴席卷而来,科学院乌云翻滚,花木凋零。沈教授被关进了设于地下室的“牛棚”,受尽了折磨。他虽身处逆境,但却始终惦念着科研工作。眼见昂贵的仪器被堆放在潮湿的地下室里,不禁痛心疾首。他不顾自身的安危,毅然向有关人员提出……

长期以来,沈昭文教授不争名利,默默无闻,甘当研究事业的垫脚石,做了许多贡献。这种高尚的科学道德,在他的学生中,在全所传为美谈。

“分子识别”填空白,老当益壮攀高峰

“四人帮”粉碎了,和煦的春风吹进了科学院大院。实验工作复又走上了轨道。一九七九年五月,沈昭文教授受命着手筹建新的研究室,他提出了糖蛋白分子识别与代谢调控等研究课题。

糖,曾经是上一世纪末化学家们所研究的对象,而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里,蛋白质与核酸成了生化殿堂中的“女神”,糖则被看成为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六十年代末,生物科学许多领域的研究都进入了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分离与分析的实验技术亦日臻完善。七十年代里,人们方始发现糖类原来却是一群风采多姿的“白天鹅”。它本身有着一定的结构层次,并与许多生物功能密切相关。其中,复合多糖,如糖蛋白、糖脂、蛋白聚糖等遍布于病毒、细菌、原生动物、高等植物、鱼类、禽类、哺乳动物,乃至人的许多组织和器官中,有许多则是各种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无论是细胞与细胞间的粘着,如海绵再聚、粘菌团聚、细菌感染宿主细胞等;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调节控制,如体液中废物和老化细胞的清除、胚胎发育等,还有分子间的识别,如雌蕊受精、精卵结合、血小板凝聚、共生固氟、防御病原体的侵袭等,无不包含有复合多糖的作用。

有关复合糖类和分子识别等研究,在我国搞的人不多,沈教授不顾年老体弱,决心填补这一空白。他与助手们一起白手起家,知难而进,艰苦创业,初战告捷。短短几年里,他们探索了脂肪细胞表面糖蛋白和脂肪组织形成的关系,以及脂肪细胞表面凝集素对体液中含糖物质代谢的影响。在猪的脂肪细胞表面上发现了一种具有凝集素活性的蛋白质,并进行了分离。命名为猪脂肪细胞凝集素,同时初步研究了它的物化性质和生理功能。

沈教授及其同事们正在进一步研究哺乳动物精卵细胞的识别、凝集素在稻子分化中的作用,以及癌变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变化与癌发生的关系等问题。他们决心为窣登科学研究的高峰而争分夺秒,奋斗不息。

有口皆碑“所秘书”,德高望重众人敬

“沈老是活辞典”,“沈老是我们的全所秘书”,这是生化所的同志们对沈昭文教授的赞语。沈教授学识渊博,许多同志在工作和学习上碰到难题,都喜欢向他请教。他为人宽厚,乐于助人。无论论文摘要的英译,还是信稿的阅改,沈教授总是有求必应,乐此不疲。他研究工作虽然十分繁忙,但还兼任过上海科技大学生物物理化学系副主任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图书馆馆长等职。目前他还担任中国生物化学学会常务理事的职务。他还参加了《辞海》、《英汉生物化学词汇》、《大百科全书》的编撰和多种生化专业书刊的编辑。他无论在滴水成冰的寒冬,还足挥汗如雨的烈夏,都是一字一句、一笔一画地修改、撰写,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沈昭文教授虽已到了耄耋之年,但他至今仍然活跃在生化研究的舞台上。沈老并不老,他犹如屹立于高山峰巅上的一株不老松,青翠挺拔!

愿沈老青春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