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新的生物工程以基因工程为主,渗透到各令领域。我们把世界各国发展生物工程的经验和我国的情况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我们的长处和短处来。

—、美国

美国生物工程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都靠自由竞争,研究成果转化为商品的时间很短,最近二、三年来速度更快,以至有人认为美国生物工程已经成年了。

1. 重视人才

美国的大学多,专门人才多,科学家多,工程师多,管理人才也多。生物工程需要生物物理、化学、数学等方面的研究人员和化工、生化工程、仪器制造、电子电器、机械、发酵等方面的工程师。现在这些专业的教授、博士都被各家公司高价聘去,所以各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都很缺人P尽管如此,生物工程的人才市场依旧紧张。

2. 兼容并蓄

美国历来是各国文化的熔炉,它吸收了各种文化中最好的头脑和手。希特勒排犹、日本军阀侵华、匈牙利事变,美国都是渔翁得利。犹太人、中国人、匈牙利人有优秀的文化传统,聪明勤奇,在美国学术界和企业界出人头地。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科研条件差,人才纷纷流向美国;有些发达国家如英国,由于殖民地纷纷独立,工人持续罢工,经济不景气,科研教育经费急剧减少,也出现了人才外流到美国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的生物工程上得很快。

3. 重视基础研究

美国很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基础部分,很多基金会如国家科学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都支持基础性研究,许多大企业也支持。里根总统的科学顾问认为他任职期间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就是在四年中把基础性研究经费提高了四倍。他认为,基础性研究不仅可以教育出好的学生,而且可以开辟新的生产领域。

4. 重视科学管理

美国许多大学和研究所、大生产企业的计划、管

理、情报、预测都逐步信息化了,效率很高。美国实际上是全社会办研究所,这和中国一个研究所就要办成一个社会有很大的不同。各大小生物工程企业都找了懂经济的人做经理或董事长,他们了解市场,精于商品销售,促进了科研成果的商品化。

5. 其他经验

(1)大企业买小企业的股票,帮助小企业搞上去,自己也赚钱得益。

(2)小企业卖专利,大药厂生产商品,联合开发。

(3)大药厂吞并生物工程的小企业。

(4)建立科学公园,作为大学科研与产业部门生产的中间桥梁。

二、日本

日本的发酵工业基础雄厚,仪器制造业发达,计算机使用普遍,组织能力强,国民教育水平和信息管理的效率高,国家、企业、研究所、大学协作得好,善于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引进的专利用于生产,注意进行国际竞争,垄断市场。所以日本发展生物工程的战略是很有特色的。

1. 重视人才培养

日本从明治维新起就重视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留学的教育,重视科学。所以,现在培养出的科学家、工程师占世界的10%,引进技术消化也快。许多生物工程企业都自己办研究所,自己培养人才,或请外国专家来帮助培养。1984年,日本研究分子遗传的学者已有2,755人,其中大学1,402人,研究所329人,企业界1,024人。即使在一些已经领先的领域里,他们也还是派人赴欧美留学,学习人家的一技之长。日本青年在各国有名的生命科学实验室里勤奋工作、学习,很快就出人头地。日本还派了大量青年科学家参加世界各地的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病毒学等有关生物工程的国际会议,其代表团规模往往仅次于美国。他们还欢迎相应的国际学术会议在日本举行,并鼓励青年学者踊跃参加,接受教育,开阔思路。他们认为,这样做对开发智力来说不是支出,而是收入,不是亏损,而是投资。

日本产业界培养人才很有特色,目标很明确。一个人即使大学毕了业,获得了工程师的学衔,到厂里之后,还得先到商店卖两、三个月该厂的产品,然后再到实验室或工厂的各部门接受训练,两、三年换一次工作,接受新的挑战。厂的负责人从这样一个过程中发现他的潜力,找出适合的工作委以重任。在职教育形式多样,有专题讨论会、展览会、晚会、公费出国旅游等。日本产业界的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尽管也吃大锅饭,但仍然能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勤勤恳恳为公司服务。这说明日本重视人才培养是抓住了战略重点。

2. 兼容并蓄

日本和类国一样,是各国文化的熔炉。日本人把本土的封建文化、中国唐代的儒家文化、禅宗佛教、当代科学技术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某些经验(如安全第一,做思想工作,鞍钢宪法等)熔于一炉,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日本与美国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全部引进最好的头脑和手,而是引进最好的技术。

中国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就有了最古老的生物工程,即酿酒。中国的酿酒工业传到日本,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就用科学来改进。酿酒业是日本生化学和发酵工业的基础。现在它是世界上发酵工业领先的国家,在这个基础上,它的生物工程上得很快,一年一个新局面,甚至一个月一个新局面。

3. 重视基础研究

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方面有了很雄厚的基础,他们在蛋白质结构功能和合成、核酸结构的功能与合成、蛋白水解酶和抑制剂结构功能、氧化还原酶和能量传递、肌肉收缩和细胞运动的机制、医学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癌变机制、微生物生理生化等许多领域里都是在世界领先的。这些研究的成果都是生物工程的基础,是生物工程的上游工程。现在日本富了,有更多的资金支持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了,日本政府和企业也正是这样做的。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可以开辟生物工程新领域。日本现在正进一步充实各著名大学内与生命科学有关的系,近年来又高速度建设了筑波科学中心。

日本对生物工程基础研究的战略很有远见。1983年日本科技厅对未来三十年生物工程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向二千个有关专家作了调查。他们认为,为了4:国际社会中作为科技先进国而生存下来,基础研究就必须具有广阔的天地。1981年到1983年,日本仅医药企业的研究经费和销售量就比美国多50%,基础研究人员增加了五倍。

4. 引进技术,购买专利,合资经营

日本基因工程研究开发的基础很弱,所以利用引进技术、购买专利、合资经营等不同的方法来补缺。他们不搞低水平的重复引进,而是只引进一条生产线,然后,官方研究所、企业研究所、大学协同消化改进,改进后输出专利,各企业再回去竞争。他们引进生物技术的形式也很多样,如购买专利、购买股票、联合开发纹营、在国外投资、建立跨国企业、包销国外企业的产品等等。

5. 重视管理

日本由政府出面抓各个条条块块,抓大小生物工程企业、官方和私方研究所、大学的协作;制定长期和近期的规划、政策、法规;办基因库、种子库。企业、研究所和大学也都重视管理,战略上有远见,战术上一步一个脚印,效率比美国高。

三、欧洲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各国生物工程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既各有特色,又有共性。其共性是都有长期基础研究的积累,专门人才多,队伍大,组织管理工作效率高,国家重视,并投入大量资金来协调学校、研究所、试验中心和企业之间的接力关系。由于单个国家竞争不过美、日两国,所以现在欧洲共同体国家联合起来,建立了协调组织,这样就有了竞争力。以瑞典为例:

1. 发挥专长瑞典在分离技术方面具有专长,在生产生物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和检测仪器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的政策是依靠专长,精心改进仪器设备,分离培养用的材料。他们不是全面开展生物工程的研究和开发,而是只炒几盘菜,但这几盘菜的色、香、味都是上乘的。

2. 建立科学公园,为大学和企业搭桥。

3. 基础研究的许多领域是世界领先的

4. 重视培养新技术(包括生物技术)的工程师

四、中国的经验和教训

1. 不太重视科学和人才

浙江省有的小学一个班级至今没有一本新华字典;师范学院、师范大学不培养师资;1982年人口普查有两亿文盲,这两年还有所增加;新办大学一窝蜂,不考虑布局,任意升级,这些都说明我们对科学、对人才培养还很不重视。现在搞生物工程也出现了一窝蜂的情况。许多大学,包括一些著名的工学院,都盲目建立生物工程系,培养目标很不明确。同时,随着科研体制的改革,有关政策跟不上,中年基本骨干和青年人才流失的情况也已出现。

2. 不太重视基础研究

我国科研经费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 7% ~ 1%,而发达国家要占2 ~ 3%,印度也达百分之二点几。目前意大利、联邦德国、荷兰等国的生物工程已经是第三代了,而我们还是第一代。如果不重视基础研究,不重视应用、开发研究,不重视上、中、下游生物工程的研究,只能老跟在外国人后面跑,受人欺侮。

3. 不能都依靠引进

我们在某些领域里还是领先的,不能都引进。现在美国等一些国家很想跟我们合作,一来是看到我们还有一些经验和水平,二来是想把中国人当实验动物,做临床试验。我们不能让他们这样干。同时还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引进。

4. 必须摸清我们的家底

发达国家的动、植物、微生物、病毒的家底,早已在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就摸清了,印度在英国人帮助下也摸清了,但我们还没有摸清。现在人家的科学家都转入了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生态、环境污染等领域,而我国的动物志、植物志、昆虫志至今搞不出来。搞分类学的后继无人,老的跑不动了、青年不想学。而这些家底恰恰是生物工程的基础。研究生物科学必须找到对象才能深入,如研究神经,蚂蟥是个好对象;研究发育,蛙是好对象;研究遗传,果蝇是好对象;研究基因工程,酵母、大肠杆菌是好对象等等。中国有熊猫、水杉、银杏,有异常血红蛋白、局部性地区癌,都是很好的有特色的研究对象。但我们不重视,而外国人却千方百计地想来研究;合作不成,就设法偷,通过拍电影、电视,旅游,登山等多种渠道,钻我们政策的空子,对我们的珍贵、稀有动植物资源、中草药、地方病、病毒株、土壤微生物眼红得很。我们必须制定出一套有效的办法来,摸清家底,防止资源外流。

5. 必须重视科学管理

对生物工程的政策和其他政策一样,摆动幅度不能太大。我们不怕摆动,但幅度大了就不能前进,就会丧失良机。同时,我们不但要向西方开放,也要向东方开放,向第三世界开放。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发展生物工程的积极性很高,各级领导要珍惜这种积极性,尊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规律,冷静地领导,热情地支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切忌赶浪潮、一哄而起,以至浪费人力财力。生物工程的科学管理人员和科学家也要实事求是,不要看领导的眼色行事,抬轿子,虚报成绩,掩盖错误,而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聪聪明明地干。越不向钱看越能赚钱,这是科学的辩证法。

以基因工程为主体的,渗透到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的生物工程,在国外也是新事物,只要我们战略战术对头,抓好分工协作,下好全国一盘棋,一定会迎头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