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像座大山,横亘在人类的面前。人们谈癌色变,因为癌症患者无异于被判处了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据统计,全世界50亿人口中,癌症每年发病约700万人以上,年死亡在600万人以上,占世界总死亡人口的10%。

在我国,癌症年发病率在150万人以上,年死亡率在80万人以上,占全国总死亡人口的13~14%;有人计算过,每分钟就有2人死于癌症。我国现在患癌症者约有200万。仅海市市区每年就有17000人被发现患有癌症,每4人死亡人口中就有1名是癌症患者,居各种疾病死亡顺位之首。

自从有了癌症起,全世界都在向癌症挑战,已越过了一座座奇峰险壑,但“路漫漫其修远”,医学家们仍在“上下而求索”。记者日前来到了本市唯一的、也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肿瘤专科医院——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看看他们有何新招。

治疗癌症要讲究“系统工程”

肿瘤医院院长曹世龙向记者介绍道,目前用于治癌的手段不少,但主要还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三种,人称“三把斧头”,这些方法都有相当的疗效,但各自皆有缺陷。放射与药物治疗最大的不足,就是选择性差,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较多地伤害了正常肌体,并使患者的白血球数降低,减弱抵御其他细菌侵袭的能力。手术治疗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为癌细胞要扩散;为了防止扩散,往往要切掉一部分正常组织,可谓“敌我不分”。近年来,随着高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导弹、光疗研究方兴未艾,同时,中医也在为治疗癌症增加一把新的“利斧”。这些治疗手段都各有千秋,但同时也各有不足。肿瘤医院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得出结论:无论有多少种治疗手段,都不能“单打一”,而要设计一个最佳治疗方案,综合、系统、合理地、有计划地治疗,使几把“斧头”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工程”。

何谓“治疗癌症的系统工程?”曹院长向记者解释道,从病人来说,就是不要病急乱投医,选择一家技术力量雄厚的医院;从医生来说,关键是“综合治疗”,尤其要重视首次治疗,要使手术、化疗、放疗、中医组成一个最佳搭档,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然后再着手治疗,以乳腺癌为例,其治疗概念已与以往有明显的差别。以前一般认为乳腺癌是局部性肿瘤,所以根据解剖学原则进行较大范围的手术,以提高疗效。近年来,已明确。乳腺癌治疗的失败原因主要是癌细胞的血道播散7实际上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除了有效的手术或放疗外,还应积极地应用辅助性化疗和正确的内分泌治疗。实践结果表明,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效果优于任何单一方法治疗。

近年来,随着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特别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为综合治疗癌症增添了不少新的治疗方法。例如,生物反应调整剂、高温、激光、低光等,它们通过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来抵抗癌症,而不是直接杀伤癌细胞。科学地选用这些方法,已成为当前综合治疗癌症的研究课题。目前上海肿瘤医院在乳腺癌、鼻咽癌、肝癌、舌癌等常见癌症的综合治疗方面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

综合治疗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比如病人过去肢体患了肿瘤,通常要作截肢手术,肿瘤去除了,却在病人心理上留下了永不弥合的创伤。放疗主任何少琴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一位恶性肿瘤患者被截去了一条腿,但仍没有保住生命,临终前他一直呼唤着,“把我的腿还给我,把我的腿还给我。”医生无奈,只好把其他病人锯下的腿给他送来,病人这才安息。可见病人对自己的身体是十分珍惜的。现在采取肿瘤广泛切除结合放疗、化疗等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后,病人不仅可根除局部肿瘤,而且可对其复发、转移性癌灶起防治作用。目前肿瘤医院四肢恶性肿瘤的肢体保留率高达80~90%。病人的痛苦减少,治疗效果却提高了。

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外科主汪沈镇宙告诉记者,癌症诊断得越早,治愈率相对也就越高,以目前女性中占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为例,乳腺癌手术后的五年生存率在我国为60~65%,其中一期病例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三期病例仅为40~45%被称为“癌中之王”的肝癌,如能早期诊断,术后5年生存率极高,有的存活10年以上,达到治愈标准。因而提高术后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同时识别有高危险复发病例进行恰当的辅助治疗。

“目前诊断癌症有哪些手段?”病理主任沈铭昌告诉记者,以肝癌为例,一般AEP检测及B超、肝扫描等检查是能够鉴别肝炎、肝硬化或其它肝脏疾病的。另可采用肝穿刺、肝动脉造影、X-CT、80年代先进的超低磁场共振诊断仪及同位素ECT等检查手段加以诊断。再以女性占第一的乳腺癌为例,过去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大都用开展普查及自我检查的方法,然而应用这些方法检测出的病例不多,总的生存率没有提高。CT、B超应用范围很广,可以测出肿瘤的确切位置,但它无法测定出肿瘤的性质来,80年代以来,国际上有关乳腺癌的实验研究有了较大进展,在凝集素免疫组化,流式细胞分析,尤其是关于癌基因的研究已成为癌症研究中的热点。我们目前也将传统诊断配合这些最新技术取得一定成效。

记者请沈铭昌主任解释这些新技术的含义:凝集素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的细胞膜和细胞内。它的发现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应用于癌症诊断的研究还是这几年的事。研究发现,当组织细胞恶变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酯的结构、功能首先发生变化。凝集素能与特定的糖基相结合,利用这个特征,就能测定出细胞膜上糖基的分布,判断细胞的变异、分裂和分化,从而鉴别癌细胞与正常细胞膜的结构差异。同时,还能了解癌细胞的组织来源等。因此,凝集素的应用、使早期诊断癌症大大迈进了一步。

流式细胞是一种快速、客观、多参数的能精确地测定细胞及亚细胞成分,并能把某些特定成分从细胞群体中分选出来的新技术,目前已广泛地用于肿瘤细胞'的分析研究中;癌基因的研究是目前,全世界肿瘤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已证实有哇癌基因的扩增或过度表达与抗癌基因的缺失有关。

总之,随着生物学、医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发展,诊断手段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早期诊断再加强首次治疗,并制定和实施全面、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就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对乳腺癌、鼻咽癌的疗效已有明显的提高;早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为93.3%,早期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为93.3%。说明不少癌症通过早期诊断、合理的综合治疗是可以获得治愈的。

防癌胜于治癌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生活方式正在变化,生活节奏也在加快。生活水平既受到经济水平、文化传统的影响,又是衡量国民科学、文化、卫生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现代社会中引人瞩目的问题。已经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少癌症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特别是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及吸烟、酗酒等习惯有着密切关系。以上海为例,80年代与70年代相比,胰腺癌和结肠癌发病率均有明显上升,男性肺癌增长已超过原来居发病率首位的男性胃癌,占男性癌症的23.7%;食管癌下降明显,胃癌有轻度下降;女性乳腺癌增长明显,子宫颈癌急剧下降。这几种常见癌发病下降在世界范围内更为突出。研究结果表明,胃癌发病率持续下降是与生活方式、膳食结构改变有明显关系,如摄入营莽平衡、充分,新鲜水果、蔬菜、牛乳和豆制品,以及低盐膳食都可能是降低胃癌的保护因素。肺癌发病率的急剧上升是由于人群吸烟者日益增多所致。还有与吸烟有关的口腔癌、喉癌,与膳食、营养有关的食管癌、大肠癌、乳腺癌、宫体癌等,这些都归纳为“生活方式癌”。据统计,与烟草和生活方式有关的癌症在男性中分别占30%和40%,女性分别占了7%和63%。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所指出,通过健康教育,普及预防保健知识,改进生活方式和医药干预,估计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预防的。

怎样使我们的生活方式符合科学、健康的要求,从而尽可能减少癌症的发生呢?肿瘤医院的宋明志、蔡树模、唐唯瑜等专家们认为,首先是要具有自我保健责任感,了解必要的预防知识,摒弃吸烟和饮烈酒的不卫生习惯,从而保护自己的健康。值得注意的是,有利于健康生活的良好环境问题还未引起重视,例如在人口密集、交通拥挤、废气污染的大城市,再加上有限居住空间或厨房中仍然使用煤炉,以及不分场合地随意吸烟等,都静悄悄地加剧了对生活空间的污染,为此,创造一个空气洁净、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就显得十分必要。

其次,合理膳食结构和注意营养平衡是实施健康的第二个支柱。我国膳食结构的特点是总热量中植物性食物占90%,其中谷类占70~75%,动物性食物不到10%,因而优质蛋白质数量不足,如维生素A、核黄素等。不少地区饮食偏咸,平均每日食盐摄入量多达16~17克。结合我国膳食传统并在逐步改善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应积极普及合理膳食建议:在保持以谷类为主食的同时,适当增加豆制品、蛋、奶、禽类食品的摄入量;增加新鲜蔬菜、特别是富含维生素A、C的黄、绿色蔬菜,以及水果的摄入量;改变膳食习惯,多生吃某些新鲜蔬菜,如胡萝卜、黄瓜及番茄等;改进蔬菜烹调方法,炒菜时应尽量避免加热过久,使蔬菜中大量维生素C遭受破坏;避免高盐饮食,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在10克以下少吃腌、腊、薰制食品。

第三个支柱是经常性的体育活动,长期体育锻炼可使人精力充沛,身心愉快,并且有助于丰富生活情趣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专家们最后说,只要我们大家“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共同促进大众抗癌,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是可以降低的,癌症这座大山并不是不可逾越的。

(文汇报记者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