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一场灾难。目前严峻的现实是,即使有效药物和疫苗问世,人们也将无法得到和支付它们、目前,为更好地了解艾滋病及其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尽管人类已作出史无前例的研究努力,但有效药物的问世仍为期遥远,疫苗研究也困难重重。艾滋病疫苗成功研制的主要障碍,一方面在于HIV这一逆转录病毒的严重抗原变异性,另一方面,HIV系通过融合作用从一个细胞直接传播到另一个细胞,因而,体液中的抗体没有机会消灭它们。尽管如此,人们仍未放弃疫苗研究,目前至少有15种艾滋病候选疫苗正在研制之中,其中大多采用基因工程或化学合成的方法研制HIV相关性肽疫苗,这些方法比减毒活疫苗或全病毒灭活疫苗大有希望。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对人体无害的活病毒(如金丝雀痘病毒)作为携带HIV蛋白的载体。随着科学发展,再经今后几年的努力,新型疫苗可望进入临床试验。如果等到理想的艾滋病疫苗问世才进行临床试验,也许还要等待20年,甚至更长。这样说,并不意味着现在可使用不安全或无效的疫苗,但我们应该意识到这样一种可能,即混合疫苗也许能改善现状,降低人群的HIV携带率。

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是HIV蛋白的高度变异性、这种变异性也是HIVgp120包膜糖蛋白的主要中和性抗原决定簇(被称为Vз区)的特征。然而,在这一区域也存在相对稳定的框架,将这几种框架混合起来有可能诱导抗大多数HIV的免疫力。另一令人担忧的问题是,这种免疫力是否能成功防御隐藏于人体细胞内的HIV。已知经猴免疫缺陷症疫毒(SIV)免疫的恒河猴以及用HIV免疫的黑猩猩可防御胞内HIV的攻击。

下列情形使人们对艾滋病疫苗的一腔热情骤减,从接种HIV特异性疫苗后产生抗体的接种者中分离的抗体,尽管能中和原来的病毒,但却不能消灭从其他艾滋病患者中分离的HIV。这一发现确实令人震惊,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放弃研制有效疫苗的努力。尽管关于中和抗体不能有效防御HIV感染的报道增加,但最新的研究结果则表明,细胞介导免疫(而非抗体)可望提供保护力。例如,内罗毕一小部分妓女似已获得保护力,因为尽管她们反复接触HIV,但血清HIV持续阴性,没有发生艾滋病。此外,在已知高危人群中发现许多HIV阴性个体,尽管他们持续接触HIV,但无人血清HIV阳转,却表现出强烈的细胞介导免疫。

先用极低剂量的活SIV感染恒河猴,然后用感染剂量的SIV攻击。结果表明,以前未接触过SIC的恒猴河产生了抗体,但没有产生细胞介导免疫,聚合酶联反应(PCR)阳性,表现为艾滋病样体征。相反,先前接触过极低剂量的恒河猴则产生了细胞介导免疫,但没有产生抗体,PCR阴性,没有发展成艾滋病。此外,用低剂量HIVgp160免疫人体,能诱导细胞介导免疫,但没有诱导抗体产生。这些结果将为以后用比以前认为的剂量低得多的疫苗进行免疫提供了可能。对低产量疫苗来说,低剂量接种可使接种人数增加100倍,对于这些细胞介导免疫力的持续时间尚不清楚。应重视最佳的免疫接种途径,注射可能不是有效的免疫途径。

艾滋病专家日益认识到,细胞介导免疫可能是防御HIV至关重要的防线,对之大有文章可做。有一个迄今尚未考虑的问题是,由于细胞因子的交叉调节作用,也许不能同时触发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对艾滋病来说,细胞介导免疫可能比体液免疫更具保护作用,它也许是唯一的保护性成分。这儿的问题是1型(TH1,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和2型(TH2,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交叉调节性细胞因子将控制这两种免疫力成分的相对强度。

迄今所有的艾滋病疫苗均用于预防。对于艾滋病来说,亟需一种治疗用疫苗,即用于免疫疗法的免疫调节性疫苗。应对目前大多数艾滋病候选疫苗可能具有的延缓艾滋病发生的作用进行试验。

在艾滋病疫苗的研制中需考虑3个根本问题:第一,有必要研制艾滋病疫苗吗?回答显然是肯定的;第二,艾滋病疫苗的安全性和毒性如何?显然,应该确保疫苗的安全性。第三,所有的临床试验应该在认可的道德委员会指导和批准下进行。

在一场战斗中,指挥员不能说:“让我们停战1年,直到有了更好的武器和弹药。”同样,人类一刻也不能松懈对安全有效的艾滋病疫苗的研制。最好的方法可能是研制一种混合疫苗,应切记一种疫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疾病及其传播,而并不一定是预防感染本身。

[Lancet,1994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