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学研究是国家性的战略已经成为世人的共识。这一共识更加増强了那些代表各个学科的行业和机构在议会中的游说能力,从而使争取国家资助的竞争日趋激烈。的确,一个国家花在各个学科上的努力不是无法计量和白白浪费的。这种努力完全可以从它的科技出版物上反映出来,而且,各国的出版物模式甚至可能是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科技竞争力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标尺。

表一:

48个国家普通的出版物模式(各学科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在期刊杂志的基础上确定的)。

出版物的总数量(%)

(各学科依次是):

表1显示的是一个“世界性的”出版物模式。该模式是以48个多产国家在1981年到1992年间18个科技学科方面的出版物的平均数世为基础计算出来的。根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数据统计,在1981年到1992年间,48个国家18个学科方面总共有6.58百万篇作品,其中包括论文、研究报告、评论和随笔等。(注意: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在此项统计中,对1981到1991年间的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别有单独的条目,并将英国细分成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四个地区性的单独条目。)

表二:

拥有世界出版物最高产量的48个国家的出版物模式与这个多维系统(48个国家×18个学科)涡旋国中心的卡方差距离。沿着半径上的两个小格间的距离等于1.0。国家和地区的名称,除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以外,都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的国家和地区代码)

表2是一个涡旋图。此涡旋表明,一个国家的位置离涡旋中心的距离越远,它的出版物模式与世界出版物的普通性模式的区别越大,也就是说,它更优先于发展一些特别的学科。

英格兰是离涡旋中心最近的,表明其科学努力的均衡分布和发展。紧跟英格兰其后的是其他西欧国家(包括联邦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士和意大利),以及美国、以色列和加拿大等。

涡旋上排行前10名的并不和各国同时期的科研作品产量一一对应。比如,日本(数量排世界第三)、印度(数量排世界第九)和澳大利亚(数量排世界第十)都是远离中心的。但前10名中的确包括了西方七国集团(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中除日本以外的所有国家。日本和澳大利亚并非属于七国集团的其他欧洲国家,更显示出它们是亚太群龙的龙首特征。

在南欧,意大利比西班牙、土耳其和希腊等国更多地符合这种普通模式。而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包括挪威、瑞典和丹麦等)较密切地构成了一串,表明其大致情况相差不大。

在东欧,民主德国和匈牙利是作为先锋的两个国家,显示出最西方式的出版物模式。虽然如此,从产量来看,它们的位置将被前苏联(数量排名世界第四)和波兰(数量排名世界第十八位,和东德相同)所代替。

从涡旋图上还可看出英国地区间出版物模式的不同,这反映出英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在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科研投入的不同。

一个普通的模式依赖于各国有足够的经济和人力资源,能够开展许多前沿性学科的研究。图表2上的一些国家偏离涡旋中心,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因为国家小,资源匮乏,只能给予一些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研究以优先地位,导致了特别的专业化;有的则可能是因为专制政治体制的原因等。但是,这些国家往往可能在一些特别的学科上获得一种主导性的优势,从而变成这一领域强有力的竞争者。确实值得问一句,难道国家科研力量的均等使用对每一个国家都是一件好事?

另外,在此涡旋上,各国与涡旋中心的距离表明了大多数国家都在朝着涡旋的中心努力和发展,这也即是说,各国都是在适应一个世界性的模式和潮流。但同时,这个现象不也表明了各国科学研究的多样性正逐渐减少,是雷同科学的出版,而不是独创性研究在日渐增多吗?历史表明,各学科不可能在一个特别的时间内获得一个同样速度的发展,这就关键看各国的选择。相比而言,重点发展某些具有生产价值的学科,可能更具战略性意义!

[Nature,1998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