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日本是个面积小,人口多,资源贫乏,四周环海的海洋国家,因而政府对漫长沿岸的利用格外重视。如构筑防波堤或种防风林以防止海啸、满潮或海水侵食海岸的自然灾害,又如有计划的选择港湾有利地势或填海造地建厂或建设工业园区等。这对经济发展或减少人员的伤亡或防止自然灾害起到积极作用„

但如果从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看,取得的这些成就已赶不上时代的要求,以致使日本港湾设施的功能在国际竞争力方面正在减弱。其中较突出的有:(1)对震灾或海啸灾害或原油漏出事故的有效防灾对策不得力;(2)危机管理体制落后;(3)保护地球环境的措施不完善。最近日本土木学会为讨论如何管理沿海岸域?如何管理危机?如何使沿海岸域的开发能与环保相协调?如何使沿海岸域开发持续发展下去等课题,组织了有行政、危机管理专家及市民参加的专门小组进行了讨论,其主要内容如下。

建设富裕的海边

青山俊行(建设省河川防灾局):现在的海岸事业制度是在二战后由南海地震引起的海啸灾害及在枕崎的台风等引起的满潮灾害为契机而整合制定的。近年来在北海道西南洋面也发生了地震,其海啸灾害虽大,但比以前发生的海啸或满潮造成的灾害大为减少。

因海岸保全设施的整合率仅达40%,地震空白区域的存在或地球温暖化等都是个问题。可见现在对海啸或满潮尚未有安全对付措施,已老化的防潮堤功能的恢复及确保水门或陆闸操作的可靠性等也是重要课题。

近年来,侵食海岸也成为大问题。如从明治时代到昭和50年的约70年间,其侵食量72公顷/年,但在最近的约15年间达到160公顷/年。其中许多海岸的海滨沙滩已消失,海滨沙滩的消失不仅减少了国土面积,而且増加了越波量,破坏了防潮堤,减少了防灾功能。这也将导致阻碍了海滨的利用,破坏了海边景观或生态环境的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以往筑防潮堤是对付海啸或满潮,即以线性防御方式为海岸工程中心,但最近是以恢复海滨沙滩为主而造人工礁等大面积防护方式的海岸工程占一大半。侵食的原因多,其直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整合港湾而阻断了流沙的流动,还有从河川或悬崖海岸的沙土供给量减少等。

现在的海岸事业的制度的特点是以防灾为目的。但对环境的关心日益高涨的今天,垃圾问题、卫生设施的不足或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等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因在现有的海岸法的宗旨中并没有对环保或环境的改善的明文规定,整合环境也只能附随于防灾的对策。如一条日本大油轮发生大规模漏油时,正好遇到那段海岸正在进行整合工程,从而以现场的清扫或整理环境的名目进行了处理,但这是偶然的现象而已。就是这样的海岸法可适用的海岸保全区也只有全部的约40%。其余的一般海岸几乎都是属于国有土地,仅作为国有财产管理,为使海岸的利用与环境和谐,有必要重估以防灾为目的的现行海岸管理制度。

沿海岸域的危机管理

山口晴幸(防卫大学土木工程教研室):日本的海岸线总长约为_0公里,由5000多个岛屿组成。

从灾害与环境方面看,沿海岸域的危机管理是个重要课题。1997年1月,俄罗斯油轮漏出重油;同年4月,韩国油轮在长崎县对马漏出重油;同年7月,巴拿马油轮在东京湾漏出重油。这3次大量漏油事故给日本的海岸危机现状与危机管理体制敲了警钟。

危机管理体制的现状是政府把对油污染事故的准备与应付列为国家的紧急计划实施。但政府在设置其对策本部与对付的步伐迟缓,以致使危机管理体制不完善,功能的发挥不显著。政府鉴于一系列教训确定:(1)邀请处理紧急问题的专家入阁;(2)增加回收油的轮船;(3)加快开发油处理剂;(4)限制或取缔老朽船的使用。

若政府想要确保沿海岸域居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那就有必要建立责任明确的国家级管理体制,进而强化危机管理功能。现在有1195条船龄超过20年的万吨以上的危险油轮还在航行,占油轮总数的38%。日本政府有权检查进入日本港口的任何油轮,发现这些超龄油轮时可以命令出港,即强化国家对港口的控制,从全球排除危险船只很重要。专家们对油处理剂或微生物处理剂等化学处理剂的使用以及它们对水产资源或生态系的二次灾害的担心问题的看法有分歧,以致各自治体不敢积极使用,当务之急是对化学处理剂要讨论其安全性并确立其安全基准。

除重油灾害之外,特别是从经过日本海或东海漂流来的它国的大量垃圾使日本的海岸线更陷于危机,其中许多海岸相当严重。主要的垃圾类有塑料、金属制罐、玻璃制瓶、乙烯制薄板、渔具或袋子等,漂流到日本海岸的垃圾数量之大,种类之多,范围之广实在令人吃惊。其实这种漂流垃圾引起的污染并不亚于大气污染产生之危害。

向21世纪的艺术与土木事业之融合

佐野友美(阿米巴宇宙公司)强调了以下几个问题

(1)以官 · 学 · 产 · 民共筑理想海岸

地球是美好水之星,但现在许多人仍打着文明的旗号在破坏着环境。土地、河川及海都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同样具有生命,人类离开了它们就无法生存。但如果它们受到人类的严重污染时就给人类严重惩罚。

人类只能同它们和谐共存而别无他路可走,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干净而美好的生活环境,只能靠官、学、产、民的合作才能实现。这就需要有个国土构筑事业的计划,充分运用各界的最佳技术才有可能使日本港湾事业在激烈竞争中获胜。

(2)环境问题与开展事业

人类的祖先是鱼,即从原始的海微生物—浮游生物鱼->动物人类。现在已预感到地球暖化的问题,据说在未来100年内温度平均将上升2℃,而在过去的50年内温度平均上升0.5℃,但在南极却上升了2.5℃。有的国家因为暖化,一大半国土被水淹没,大量难民将背井离乡。如果出现整个森林面积的1/3的植被发生了变化,破坏森林引起的二氧化碳的增加,因气温分布或降雨量的变化_异常气象-沙漠化**世界性粮食危机,使种稻难;森林的消失,沙漠被水淹没的情况,那么全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

人类又向何处去?无论是开展何种事业,必须使事业与环保两不误,其实处理废水、废气或废物也是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说把在土木工程中的废物再生利用也是一种艺术。

(3)有助于提离人们环保意识的事业

首先是转变教育理念,如扩大充实精神教育面及教育人们能和谐与合作的教育。设立能同自然对话的培育青少年学校,学生在这里能同自然直接接触,锻炼身体,自然地玩游,体验共同生活,吃绿色食品,还设有体验农渔业教室及高龄者口传用教室等。

沿海岸域的利用与防灾及同环境的矛盾

腾井秀博(大成建筑公司技术研究所)

(1)有关环境的利用及防灾的现状和问题

都市与地方利用沿海岸域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同,都市以产业为优先并使用得过头,以致使水质、景观或生态等环境恶化。都市的高度集中利用的后果正如这次阪神大地震所证实的那样,防灾能力明显下降。在地方的沿海岸域,因公路比都市的差,经济增长速度较慢,流通网尚未完备,其港湾功能往往无法充分发挥。渔业的接班人不足也成为社会问题,如果仅整合其硬件仍难于奏效。

在宫城、岩手及青森三个县的太平洋沿岸地方设置的海啸防潮堤等防灾设施遮断了海岸与内陆,阻碍了利用沿岸的方便性。再说在地方究竟先保护环境还是先发展经济的问题上,行政部门同居民的看法有分歧。

在防灾方面,防潮堤、海岸堤防及防波堤等的设施,离岸堤及人工礁等海岸被侵食的设施基本上得到整合。但各省厅提出的技术标准不统一,不知哪个基准为好。对水位超过防灾基准时也应有诱导避难体制或警报系统等一整套措施。

要找出侵食海岸的原因和采取的对策,那就必须进行综合观察,如河川的影响、防波堤扩大了海湾的闭锁性、对水质的影响及防灾设施对环境的影响或居民的反映等。防灾设施要投人巨款,但因对许多自然现象尚未弄清,要规划投资效果高的防灾设施时,要进一步搞清自然现象的同时,掌握灾害发生的规律,从而确立设计带有功能型设施的手法也很有必要0

1997年6月在国会通过了环境影响评估法案,然而环保本身与行政区分无关,只能是要有个统一的标准。以保护河川而言,包括从上游到沿岸的整个流域,如果河水流经的各县市各制定各的法规,那就不利于环保。不过这种法案应包括对受到不良环境影响的损害者予以损害补偿。

(2)矛盾的解决

日本沿海岸域的利用、防灾及环保的问题都牵连在一起,似乎处于三者择一之窘境。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1)广域的沿海岸域管理就是利用+防灾+环境的区划;(2)环保=修复+创造+保存;(3)信息的公开与居民的参加;(4)分析构造的成本与受益;(5)筹措环保资金;(6)技术(硬件、软件、低成本技术、净化环境技术、调S技术、高精度化的预测、评估技术、维持功能的设计技术及灾害的避难系统)等;(7)教育与启蒙活动。

讨论的概要

(1)由各家庭排出的油在下水处理场处理后经河川流人于湾内,是造成湾内富营养化的原因。重油大部分漂到海岸,污染岩石和海滨沙滩。

(2)海岸修定法仅是扩大原海岸法的解释是不完善的。应该有具体而详细的明文规定,如沿岸的具体管理法等,对它的作用不可过于乐观。

(3)现在的海岸法仅仅是以海岸的环境为保全对象,这使得环境与防灾难于并存,如大阪制定的“不死鸟”计划就是其中之一例。在环保意识高涨的现在所追求的是以整个环境的大前提下制定的海岸法。

(4)要保全海岸环境,当地居民的参加和支持才能收到效果。现在各县都在制定利用沿海岸域的方针政策。

(5)议论防灾与环境对立已久,如果说在21世纪要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话,从一开始就应规划出防灾与环境共生的方案,这就是环境基础的整合。

结束语

日本在利用沿海岸域时正在走既要保全国土又要保全环境之路。要使利用、防灾及环境三者调和并保全国土的开发,仅靠单项技术是不够的,需要采用跨领域的综合性技术,这就要靠官、产、学、民四方的同心合作才能完成。

[土木学会志,(日)199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