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9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德国凯泽斯劳滕大学的代表,应邀参加了在日本召开的“首届高等教育与学术国际研讨会”,并与日本湘南工业大学达成三国联合实施跨国办学的协议。

该研讨会以“未来全球教育与研究趋势展望”为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若干大胆的尝试。作为跨国教育的一个具体步骤,即日本湘南工业大学与美国宾州大学和德国凯泽斯劳滕大学将联合办学,并定期进行学术交流。

跨国办学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信息交流和缔结姐妹学校等形式。更重要的是,三国将以互派留学生为办学的重要内容。三方大学的学生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到所喜欢的对方大学上课,并享有本校学生同等资格的学历和待遇。与此同时,教授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亦将进一步开展,并使活动形式多样化、灵活化。同时,以这种自由自在广泛学术交流为基础,对其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三国学者将不定期聚会畅所欲言地交换意见,不断把这种跨国办学的形式推向深入和前进。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一条国际学术交流和跨国教学更为行之有效的新途径,为定期举办跨国办学国际会议摸索经验。

跨国办教育的目的,一是要打破以往国与国之间的壁垒,超越国与国之间的国境。跨国大学的另一办学宗旨是,在推动学术研究的同时,使学生的人格和思想意识与社会规范相吻合;除此,还要以科学的理念为目标来引导青年们去追求梦想和理想。总之,要将学生们培养成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科学人才。21世纪将是融工科与理科为一体的世界知识重新组合的时代。无论是工科的学生还是理科的学生,专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偏窄、偏细、偏专,不仅很容易埋没人才,而且也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譬如,目前学电子、遗传基因操作和生物技术等尖端科学技术的人很多,但与之关的人类问题和与人类学相关的人性等诸多深层次的专业却很少有人问津。尖端科学技术能造福人类,但它们必须与其它学科系统、综合且灵活地融为一体,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技术领域也需要极其敏锐的悟性和综合智能。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知识愈渊博、愈'全面,则他的生存余地就愈广大。当前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共同弊端是,工科大学似乎是愈办愈纯,与其他学科“老死不相往来”。随着时代的前进,人文教育在各类专业中亦日显重要。当务之急,就是要在大学的办学宗旨中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赋予具体的理念和涵义。跨国办大学就是要针对年轻人和学生们的特点、个性亦即时代的色彩等,构筑一种“全球性的人才交流机制”。所谓“全球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知识能力和生活思维及处世的方式,能否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社会发展大趋势。

那么,在上述诸多观点中,应怎样认识教育研究的国际化呢?

首先,各国达成的共识是,科学世界本身就意味着科学的国际化。举例来说,环境问题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全球性问题。特别是,以超高新信息化技术为背景的全球性合作,更加快了信息传递国际化的进程,到21世纪将日趋明显。地球资源和人口规模两者必须通盘考虑。许多国家的有识之士愈来愈意识到跨国界加强联合,创造地球美好未来的紧迫感和技术保障方面加强交流的重要性。

顺应时代潮流,推进灵活多样化的教学课程改革,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主旋律。1998年,日美德三国将在跨国办教育的同时,竭力引人并推行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型教育计划改革方案。

日美德跨国办学机构推出的新构想是,大力推行一整套适应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课程改革的富有弹性的超时代、全新型方案,以满足21世纪的社会需求。据悉,1998年出台的新教育体制改革方案虽然只是初步框架,但作为今后发展方向的几大教改支柱却令世人瞩目。

第一,确立了一整套适应学术交流全球化、国际化且有事半功倍之效的教育体制。譬如,针对目前各大学缺乏或压缩“教养与人格课程”等的倾向,跨国大学采用学生选修即将这类课程设置在专业课之外,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灵活选修的方式并采用富有情趣的教学手段,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这—目标,作为一种综合类科目充实进现有的教学课程,力求使学生感到有必要和有实用价值。另外,作为国际间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基础,要大力加强英语教育。

第二,工科课程的跨国性交流欲实现知识无国境化,则必须根据工科专业的特点,参照世界各国的相关教材,设置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工科基础科目,并将各国那些较为专业性、较有代表性、较有普遍意义的课程加以深化改进,重新选定压编成有深度、有价值,同时适应于世界各国的《21世纪跨国综合教材》。这类教材不仅要全面反映出面向21世纪的技术趋向,更重要的是还要力争使学生们掌握能更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五花八门的社会知识。

第三,教育体制和教学课程的改革不仅要与跨国办学的宗旨相吻合,更重要的是还要兼顾到毕业学生的就业率问题。据跨国办学机构预测,仅1998年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完全有把握达到100%的就业率。总之可以这样说,在跨国办学宗旨的引导下,经过学生们的努力,首批跨国办学的毕业生完全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这也正是跨国办学的基本理念和既定结果。

“当然,任何一项新生事物从诞生到发展、成熟、壮大,都要面临许多考验和挑战。但无论征途多么艰难,我们将力开先河,为全球性跨国办学的蓬勃发展,不遗余力”——对此,日本湘南工业大学的系山英太郎校长胸有成竹。他始终坚信,只有跨国办学,才能将有限的资金、人才用到刀刃上,才能使人类共享学术研究成果,才能使21世纪的高等教育充满活力。

[自日本《新闻周刊》,199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