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工程没有理由忽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需要不断地从空间对其进行探测-----
 

图片1

 

  对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耗资巨大的载人航天工程,很容易使部分人产生误解,认为该项工程不仅浪费财力和人力,而且对一个国家来说,在背负高额财政赤字的情况下,却耗资数几百亿美元搞一个短期内很难见到回报的工程,此举就很难为大众认可。当然,纯科学的(工程)一般也不予考虑,除非给他们一个认可它的理由。
 
  但是,反对被认为是极度奢侈的载人航天计划项目的声音,不管话语权有多强,其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会成功。因为太空探索迎合了大部分美国人对他们国家的预期:他们认为美国是独一无二的,应该站在科学的前沿引领世界。
 
  再者,寻求刺激和潜在的超脱感是大部分美国人的性格始然,而载人航天可以给人类的想象力带来冲击,这一点不应小觑。美国南极科学考察队的理查得·伯德(Richard Byrd)说:“那一瞬间,我明确无误的体会到‘天人合一’。那是一种超越神奇的感觉,在它面前,哪怕是失落的心态也会烟消云散。因为宇宙是和谐的,而人是其中理所当然的一部分,就像有白昼和黑夜。”
 
  尽管伯德并不是一位宇航员,但他比同时代的其他人更接近广袤和空旷。NASA主管迈克尔·格里芬(Michael Griffin)有言:南极科考的历史和美国未来的航天计划有一些饶有兴趣的相似点,而不同之处是NASA的载人航天计划要经布什政府和国会的审慎考虑。
 

美国在南极的三大研究基地之一“帕默”站         南极纽马亚水道(Neumayer Channel)

美国在南极的三大研究基地之一“帕默”站 南极纽马亚水道(Neumayer Channel)

 
  格里芬指出,从人们首次涉足南极后的几十年里,南极在很大程度上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直到1957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IGY)人们才重返南极,并建立了基地。类似的,继“阿波罗”计划之后,直到今天,NASA才出台了重返月球并在月球建立基地的计划,或许会把基地建在月球的南极(南极科考和登月工程的相似点仅此而已)。但是两者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是,借助新技术重启南极科考项目有更稳定的柴油发动机、功能更强的飞机和便携的无线电通信设备;而NASA重返月球采用的技术,跟最初时则并无二致。
 
  还有一个差别是,当人们重返南极时尤其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南极的科考项目就倍受人们的关注,因为这是属于全人类的一个大工程。当1957年在南极设立了二氧化碳监测点后,开始有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在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层空洞、温室气体记录的提取、从冰核中获得50万年以来的气候数据以及南极半岛的异常变暖,等等。
 
  登月研究能帮助人们了解地球的历史,而且可以了解到更为久远的历史。但月球无法和南极相提并论。在月球上研究地球,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它提供给人们的只是从月球俯视地球的那份冲动。在黑色的星幕下,呈现出的是灰色的底色和一个蓝色的星球。
 
  人类对新领域的探索至关重要,它给人们以激励,让人们前进,再前进,并且有更多的收获。不过载人航天工程的紧迫性逊于理解和监测我们生存的地球。基于此,相信NASA在加大对前瞻性领域的投入时,那些监测和研究地球的项目会得到特别关照,并保证将其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但目前在这一块上的投入是有缺口的。美国科学院近来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就需要这方面的提升:NOAA计划将很多设备搭载在未来的气象卫星或其他空间平台上,旨在加强从空间对地球变化的监测。与此同时,NASA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特别是那些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全球降水量分布等项目,需要在未来的中期规划时予以优先考虑。
 
  对全球气候变化进行预测、对地球可能的未来进行的研究项目,是当前急需进行的。月球始终绕着地球转,而地球的明天在哪里,我们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