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3日,推特上在疯转一条耸听的消息:一个年轻人为了抢购耐克鞋而丧生。
 
  两个《巴尔的摩太阳报》的记者去探究此事,这才发现它是虚构出来的。新款运动鞋吸引着年轻的拥趸,但并没有人因此丧生。传统媒体赢了――古老的调查方式,打个电话搞清楚真相。
 
  科技资讯网站Slashdot上的评论对此继续发问:“网络暴民发假消息时,我们该怎么办?”发贴人说:“毕竟,如果人群中的有个人报告这里冒出来个假新闻,在甚嚣尘上的一片聒噪声中那只是一点点微弱的声音。人们声称,此时任何人,任何人质疑真相的行为都是无礼的。面对这样的网络暴民,束手之外我们该做些什么?我们怎样来以最优秀的新闻播报传统面对最糟糕的现状?我们怎样来炼铸新闻的准确性?
 
  毋庸讳言,网络上到处散播着乱糟糟的信息,同时正是借助了网络,它们才传播得更快。但有一点是清楚的,使用互联网来核证事实更便捷也更详尽。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卢卡斯·格雷夫斯(Lucas Graves)写道,核正事实的观念正在加强,他还提到2004年到2010年间在新闻全文数据库“核正事实”的使用翻了倍。就像科技咨询网站Slashdot1上的成员写到的,每条错误的论述会遭到评论的驳斥,独特的评论系统还会做出裁决,诸如来自核实网(www.FactCheck.org)或由维基和科技资讯网的网民提供的信息会在那里出现。当一个核正事实的查证机构把它确定为当时的谎言时,其内容就会出现在网络上,随处可见。
 
  更有趣的问题来了,为什么在这个属于谷歌和似诺网(Snopes是美国一家专门核查并揭穿谣言和传闻的网站(www.snopes.com),网站会验证各种说法的正确性,给出“真/假/不确定”的判定)的今天,错误信息依然常驻网络?就像Slashdot的一些评论员说的,很多早就在似诺网上辟谣了的都市传闻还在周而复始地出现。我猜想这至少能用两位认知科学家――雨果·梅西耶(Hugo Mercier)和丹·施佩贝尔(Dan Sperber)的有趣的理论来作部分解释。有种理念认为(它实在是像神话一样),人类的心智接收信息,通过推论来形成想法和观念。但人类的推理能力实在难以恭维――只是通常理解的推理能力――常常落入已知的陷阱,比如认知偏见(倾向于只吸收支持自己观念的信息)。梅西耶和施佩贝尔指出,人类的推理能力之所以差成这样,并非因为推理能力本身不足,而是因为我们拿了错误的标准去衡量它。人类的推理,不是为了我们证明精确的世界图式,而是为了组织并推动讨论,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论述”。相比意识到自身言论中的错漏,人类的心智在捕捉别人言论中的错讹时要表现得出色,各种测试结果表明,这一现象在组群或一对一的谈话时比一个人自言自语时更明显。
 
  就像我们喜欢用另外的方式想问题,按照这一模式,事实,并非我们理解世界的核心问题,它们在反驳别人处世方式时候有用。
 
  这就是互联网为核证事实缔造出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原因:网络是最适合辩驳的媒介,事实即辩驳的生命之源。比如,Snopes网站会帮助我们不再去想也不想地胡乱转发邮件,但却很少有人浏览它的网站了解那些随机信息。
 
  我曾经是一个事实核证者。我已经核对过几十万文字的拼写和数字引用的准确性。几乎所有情况都是,当信息出错时,你无需改换论述里的用词就能更正它。你要做的是,直接删了没依据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常常很顽固,因为弄得不好里面使用的数据却是对的。空穴来风的新闻或者道听途说的报道可能十分尖锐,但是对于解释事件或观念毫无用处,更谈不上鼓舞人心或者怡养性情乃至教人发善心。
 
  我们始终相信真相总会水落石出事实会站到我们眼前,我们会有准确的信息,会做出好的决定,选出好的领袖,还会有更好的政府,一切都会更好。这是多么充满希望的图景啊,但是没有一项跟人类――或者说世界――怎样运作有关。当你真的理解梅西耶和施佩贝尔的理论,你就会发现充斥着整个世界的是叙述、观念以及意识形态――而不是事实。对Slashdot网站上的发贴人来说,好消息是互联网培育着精确性,坏消息是,精确性远在我们的远方。
 

2-真假互联网

面对海量信息,上网者需甄别其中的真伪,但人类的认知偏见有时会落入已知的陷阱中

 

资料来源 The Atlantic

责任编辑 粒 灰

――――――――――――

Slashdot是一个资讯科技网站,每天都会更新主页的新闻数次。网站使用者可以对公布在该站的新闻发表意见,通常在头版的新闻最少会有70个意见。较受欢迎的新闻可能会有上千的意见。在形式上,Slashdot可以说是blog的一种;而所有的新闻都是由网站使用者自提供的――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