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于应酬的不良习惯加快“富贵病”的蔓延
中国曾是一块被媒体夸大了的国土:消耗着大量的钢筋水泥和释放出难以计数的温室气体。而现在,令保健专家担忧的是中国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罹患二型糖尿病的人都多。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糖尿病专家杨文英及其同事从对4.6万人的测试中,推断出9240万中国人患有糖尿病――接近10%成年人患上糖尿病,以及另有1.482亿人有糖尿病前兆或是异常高血糖水平患病征兆。今年3月,他们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报告中称:“糖尿病已经达到流行病的发病比率。”
非传染性疾病呈现上升态势
由于中国富裕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往曾被认为只会在西方国家出现的灾难在中国正在迅猛地增长:肺癌、乳腺癌、肥胖症、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趋势均是如此。迅速变化的生活方式显然罪责难逃,诸如中国人吸烟量不断增加,进食更多脂肪、糖和精细食品,从而导致特别在城市和繁华沿海地区越来越多惰性生活方式的出现。
天津医科大学校长兼中国抗癌协会主席郝锡山指出:“大多数中国人尚未意识到疾病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演化来的。”对此,美国埃默里大学流行病学家杰弗里·柯普兰(Jeffrey Koplan)坦言:忽视建立针对传染病的保健系统已经让中国“面临来自不良行为诱导多种疾病的巨大开支负担,这些疾病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占有较高的死亡率。”
总部设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中国医学基金会公共卫生专家陈林肯认为,致力于再培训医生及早处置生活方式疾病和提高对疾病预防的认识,有利于中国避免大规模危机的发生。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副主任杨功焕指出,2009年4月推出的医疗卫生改革计划中,已经呼吁人们关注多项非传染性疾病事态的发展,“应当动员全社会一起来控制非传染性疾病的蔓延。”
中国数十年来始终致力于同疾病展开斗争,以减少发病率的上升。杨功焕等人在2008年11月8日的《柳叶刀》杂志上称,从1973年到2005年,传染性疾病和母体遗传性疾病以及婴儿死亡率从27.8%下降到5.2%;而同期非传染性疾病如癌症、心脏病和中风的死亡率却从41.7%上升到74.1%。
对于郝锡山和其他研究人员而言,最令人困惑的是中国人有吸食烟草的习惯。据统计,中国烟草年产量达到惊人的2.2万亿支,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报告称,近60%中国男性和4%中国女性经常吸烟,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吸烟造成中国每年约100万人死亡。
长沙市中南大学精神病学家肖水源(译音)指出,中国有数百种品牌香烟,每盒价格从14美分到30美元不等,选择香烟品牌已成为人们炫耀其经济地位的象征。2008年11月8日,肖水源和斯坦福大学马修·科尔曼(Matthew Kohrman)在《柳叶刀》杂志中写道:“如今的男士在交往时,每个人都有意识地炫耀自己喜欢的品牌并且“殷勤地”交换香烟,形成的交际圈加剧了尼古丁的上瘾和阻碍了解除烟瘾的努力。
肖水源说,传统文化的禁忌限制中国女性的吸烟嗜好,不过这种态势正在改变。蚌埠医学院心理学家齐玉龙(译音)和流行病学家梅翠竹(译音)在大学进行的一项小规模调查中发现,有大约4.9%的女生吸烟,但在城市地区女性中吸烟更加流行。2009年7月,他们在《南京医科大学学报》上载文称:“在城市女孩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可能认为吸烟的年轻女性体现冷酷、成熟和有魅力。”而在另一项调查中发现,大约1/5年龄在14~24岁的女生尝试过吸烟。
政府应对烟草制品课以重税
在2009年的一篇在线文章“控制烟草”中,加州州立大学流行病学家托马斯·诺沃特尼(Thomas Novotny)断言,吸烟是以往未受影响人群中未来患病的一种“不祥预兆”。
包括针对年轻女性推出的时尚香烟,诺沃特尼称,女性一般会认为这些“娇柔”型香烟对身体的危害要比其他香烟小。另外。蚌埠医学院研究发现,不到45%的接受调查的医科学生完全了解吸烟对健康的影响。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中国的一些城市已经明令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最引人注目的是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成为了一届无烟草公害的盛会。期间,北京禁止在出租车内、体育比赛场馆、博物馆、政府办公大楼和公园内等场所吸烟,包括今年在上海举行的2010年世博会及周边地区实施的禁烟工作。肖水源说,禁烟令在中国东部城市中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这种禁害文化正在缓慢改变人们的认识,也是中国控制烟草危害的真正希望所在。”
但是,这种启蒙性的影响尚未渗透到中国内陆地区。在肖水源居住的长沙市,他说:“人人仍在若无其事地吸烟。”与此同时,中国的香烟销售量仍在增加。郝锡山认为,政府应该对烟草制品课以重税和强化医疗保健研究,但他不清楚这种情况需要多长时间才会实现。
虽然有些城市开始转变对吸烟的认识,但是另一种致命的威胁正在悄然来临。郝锡山指出,在北京、上海和其他几座主要城市和地区,乳腺癌在女性中已经成为最常见确诊的病症。从总体上看,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大约是美国的1/3,但这一数据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也许是不同的饮食、生活习惯导发病率存在差异。2004年,上海每10万人中有71例乳腺癌(美国白人乳腺癌发病率每10万人中有128例)。郝锡山确认,1991~2000年期间,中国城市乳腺癌死亡率上升了39%,在所有类型癌症中增长幅度最大。
为了达到早期诊断以降低疾病的死亡率,2008年,中国抗癌协会发起了一项乳腺癌筛选计划,即到2010年底对53万名女性进行乳腺癌普查。期间,至少需要培训400名医生,包括中国卫生部正在启动的一项宫颈癌筛选资助计划。对此,郝锡山认为,作为医疗保健的组成部分,他可能还会见到更多基于癌症研究的项目出台。但有一个问题令他迷惑不解,为什么乳腺癌在中国40多岁女性中很常见,而在发达国家同龄女性却不多见。
没有节制的“美好生活”对人体健康有害
没有节制的“美好生活”对人体健康有害,而适时的锻炼有益于健康
杨功焕2008年在《柳叶刀》杂志上撰文称,现在人们较20年前更少进食谷物而摄食更多脂肪。其中,食盐摄入量是中国饮食指南推荐量的两倍(过量摄入食盐会增加罹患高血压的风险)。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城市居民更多地选择驾车出行或其他代步工具而较少骑车外出,致使部分人正成长为肌肉松弛或体能虚弱者。据中国体能测试指数分析,2002年中国22.8%的成年人体重超标以及7.1%的人肥胖――这一数据是1992年的两倍。
陈林肯在2008年2月28日的在线《肥胖症评论》杂志上称,2000年,在7~12岁年龄段的儿童中,29%的男孩和15%的女孩体重超标或者肥胖,而1985年这一数字仅分别为6%和4%。甚至婴儿体重也在增加。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的刘絮(音译)指出,新生儿体重一直呈现增长态势,对超过4公斤以上的婴儿于亚洲人而言已经很重了,“甚至医学专业人员都不认为婴儿硕大是医学问题。”但一些妇产科医院现正在尝试向护理人员和预产期母亲提供怀孕期保持适度体重的重要性建言。
对于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锻炼和体重增加,杨功焕指出,这些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上升的背后诱因,也正是这些因素在促使糖尿患者人数的增加。因此,糖尿病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一种隐性的流行病。杨文英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指出,其中60%的中国糖尿病患者对其所患疾病了解不够,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对该病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控制病情。
杨文英告诫说:“特别在农村地区,我们必须告诉人们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多种收益。”他们正在酝酿涉及7000名有糖尿病早期征兆的成年人的一项先期研究计划,希望避免这种疾病的恶化以及包括心脏病、截肢和肾脏衰竭之类综合症的出现。此外,他们还从4.6万名检人员中收集的DNA样本进行筛选,旨在确认是否中国人有罹患糖尿病的遗传敏感性。
期待推进疾病预防工作的进展应在方法上有所创新,并由专业保健人员组织实施,其中包括,中国医学委员会拟定的敦促医生戒烟和在医院实施禁烟计划,以及在食品工业中减少食盐添加量作为控制高血压的举措。上海营养科学研究所所长陈雁指出,为了遏制糖尿病上升趋势,他和其他研究人员在游说政府利用维生素D强化奶制品营养成分。因为近期的研究发现,北京、上海90%以上的中年人饱受维生素D缺失影响,而这种物质的缺乏加剧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症状的恶化。
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协调转变疾病的费用负担。2009年春,国务院在全国提高了卫生医疗保健改革力度,旨在拓展覆盖面以及改进药品的使用效率。医保改革计划还呼吁推广接种乙肝疫苗以及推行乳腺癌和宫颈癌筛选检测。对此,杨功焕认为“这只是一个开始”,政府还应当把控烟和预防中风和心脏病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陈林肯描述说:“中国给外界的感觉是对慢性和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不够重视。我确信,随着确诊数量的增长以及保健费用的提高,中国国民会认识到的。”关键是如何推广医疗保健知识课程,正如现在许多西方人正在探索的一个问题:没有节制的“美好生活”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
资料来源 Science
责任编辑 则 鸣
富贵病简介
富贵病又称现代文明病,是人们进入现代文明社会后生活富裕、营养过剩和活动量减少产生的非传染性流行病。如便秘、肥胖、肠道癌、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脑中风等。
由于富贵病治疗的费用占疾病负担的60%以上,包括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医务工作者也多次发表调查报告,对富裕起来的我国富贵病的发展情况感到忧虑,预计2015年富贵病在中国更广泛流行。
中国目前有高血压患者1.6亿~2亿、脂肪肝患者1.3亿、糖尿病患者近8000万……最新的流行病发病情况表明,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富贵病的发病率正日益走高。在欧洲药企赛诺菲-安万特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指出,高血压是中风和冠心病的罪魁祸首,预计到2020年,人类疾病死因排序将有重大变化,但冠心病和中风仍排列人类死因第一和第二位。中国是中风高发国家,该病已列中国总人口死亡率第一位,中国死于冠心病的人数也已位居世界第二位。而上述心血管疾病在一定程度上是生活方式病,吸烟、缺乏体力活动和肥胖等都是高危致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