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罗夫顿(John Crofton,上图)爵士是一位富有开拓精神的临床医生,他论证了抗生素可以安全地配伍使用以治愈结核病。结核病曾是一种令人恐惧的疾病,染上此病者有一半被夺去了生命。克罗夫顿于2009年11月3日在爱丁堡的家中逝世,享年97岁。
多药物配伍疗法
克罗夫顿于1940年代后期开始了他的研究,当时正值抗生素进入临床阶段,这给除了嘱咐病人卧床休息别无他法的医生带来了征服结核病的希望。事实上,变化无常的结核杆菌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它对试用的每一种药物都产生了抗性。研究人员逐渐明白,光靠一种药物是永远无法治愈结核病的。
两种药物的配伍使用能减少抗药性菌株的发育。在此基础上,克罗夫顿设想,多药物疗法可能会克服抗药性的问题,因此开始了同时使用3种抗生素来治疗爱丁堡的结核病病人。
1958年,克罗夫顿在英国医学协会年会上宣布,他的治疗方法已经治愈了63名罹患结核病至少达18个月的病人。但是,他的成功在得到多国临床试验确认前一直遭到质疑。
克罗夫顿的多药物疗法至今仍然是治疗结核病的标准,并为对付像癌症和艾滋病之类的严重疾病提供了样板。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结核病研究中心教授雅克·格罗塞(Jacques Grosset)博士――其本人也因结核病失去了一部分肺――说:“约翰是一位才智超群的人。他知道,同时使用3种药物会增加疗效;而像我这样的实验室研究人员是不大明白这一点的。这是一个极大的启示。”
克罗夫顿1912年3月27日出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父亲是一位内科医生。他在剑桥大学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在伦敦的圣托马斯医院实习,接受临床培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39年,克罗夫顿进入皇家陆军医疗队,并在法国、德国和中东的野战医院服役。在驻守埃及期间,他在英国呼吸道疾病专家约翰·G·斯卡丁(John G. Scadding)的指挥下管理伤寒病房达18个月之久。两人因此成为朋友,克罗夫顿的职业生涯也从此开始。
战后,斯卡丁博士回到了伦敦的布朗普顿医院,他邀请当时赋闲在家的克罗夫顿与他一道工作,做一名无报酬的临床助手。不久,克罗夫顿就被布朗普顿医院任命为管理登记员,这是个高级培训职位。
结核病标准疗法
1946年晚些时候,根据斯卡丁的提议,克罗夫顿加入了一个当时由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BMRC)组建的研究小组,其任务是检验一种新抗生素――链霉素――对结核病的有效性。
早在1943年,美国鲁特格斯大学的科学家已经从土壤真菌中分离出链霉素,并在豚鼠以及接受该药物治疗的病人身上均表现出对结核病有效。但是链霉素价格昂贵,能够用于贫困的战后英国病人身上做试验的数量非常有限。克罗夫顿的角色就是协调这项试验工作。
在任意指定的107位病人中,一部分被指定在对照组,他们只是卧床休息;另一部分被指定在治疗组,除卧床休息外,还每天注射链霉素。起先,链霉素降低了结核病的死亡率;然而好景不长,3——4个月后,结核杆菌就对链霉素产生了抗性。
尽管该项研究的结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失望,但却激发克罗夫顿继续研究结核病治疗方法的热情,给了他在临床研究中发现有效疗法的技巧。
1952年,克罗夫顿被任命为爱丁堡大学呼吸道疾病和结核病系主任。爱丁堡是当时苏格兰结核病肆虐的中心地区。早在3年前,英国的研究人员就已经报道,链霉素与氨基水扬酸配伍使用有利于阻挠抗药性的形成。
第三种药物是关键所在。通过仔细监测,克罗夫顿设计出一种疗法:病人先是同时使用3种药物,几个月后停用链霉素(链霉素可能导致听力丧失)。十多年后,更有效的新药配伍治疗取代了这种3药物配伍疗法。在此之前,克罗夫顿的3药物配伍疗法一直是结核病的标准疗法。
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控制司司长马里奥·C·拉维格里奥纳(Mario C. Raviglione)博士说:“克罗夫顿制订的治疗原则我们至今还在使用。”
克罗夫顿在1977年被授予爵位,这年他从爱丁堡大学退休。1990年代中期,他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的顾问参与起草了该组织的结核病治疗指南。
资料来源 The New York Times
责任编辑 则 鸣
来自空气的电能
吕吉尔/编译
在1980年代,当时的移动电话看上去就像是一块砖头。然而,当锂离子电池发明出来后,移动电话就变得小巧多了,小到可轻易放进口袋里。现在,一种利用空气为电器供电的新颖设计,将使电源变得更小巧轻盈。
其工作原理为:锂离子电池有两个置于导电溶液(电解质)中的电极,其中一个电极为正极,由钴酸锂制成;另一个为负极,由碳制成。当电池充电时,带正电荷的锂离子脱离负极,通过电解质跑到正极,与来自充电器的电子会合。当需要用电时,正极释放出的锂离子迅速回到负极。此时,在充电过程中与锂离子耦合的电子被释放出来,为外电路提供电能。
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的彼得·布鲁斯(Peter Bruce)及其同事提出了这个价格更低、重量更轻的钴酸锂电极的替代想法,设计出一种用多孔碳和氧化锂制作的电极。他们知道,锂离子、电子和氧聚在一起会自然形成氧化锂;但他们还惊讶地发现,在电流通过其中时可轻松地分离开来。他们将多孔碳电极的一侧暴露于富含锂离子的电解质中,并将一个网窗置于电极的另一侧,空气可通过它进入。这样,来自空气的氧就替代了氧化钴。
给电池充电时,锂离子转移到正极,并与来自充电器的电子偶合。电池放电时,锂离子和电子从正极被释放出来。离子穿过电解质,电子则在外电路传播。离子和电子在正极会合,并与氧结合形成氧化锂,充实碳电极的孔隙。
由于被电池使用的氧来自周围的空气,布鲁斯博士设计的电池的大小和重量只有现有电池的1/8到1/10,而携带的电量则相等。钴酸锂占锂离子电池成本的30%;而空气却是免费的。因此,这样的电池会更加便宜。
资料来源 The Economist
责任编辑 则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