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良皞

 

  去年上海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李兆申是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国家和全军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的领军者。李院士的贡献不仅在临床医疗,而且他这些年来还培养了一批后起之秀,胡良皞就是其中一位。巧合的是,这师徒俩都是启明星,李兆申院士是1993年的启明星,而胡良皞是2017年的启明星。更加令人称奇的是,长海医院在胰腺疾病研究领域与胡良皞师出同门的杜奕奇、廖专两位教授也曾先后获得过启明星计划的支持。在启明星大家庭里,师生启明星并非个案,但“一门四星”实属罕见。加上听说如今的胰腺炎乃至胰腺肿瘤正在呈高发的态势,这些因素促使“今日启明星”栏目约访了胡良皞,我们想听听他的成长故事,他和李院士的师生情,并给我们科普一下有关胰腺和内镜的事情。
 
  那天在长海医院的门诊大楼8楼见到胡良皞,清秀、高高的身材配上修长的白大褂更显高挑。身处医院环境,望着川流不息的求医人群,一落座我们的话题自然就导向胡医生的专长――胰腺疾病与消化内镜微创诊疗。胡医生告知,胰腺是人体一个“深藏不露”的重要器官,人们因为缺乏对胰腺的认识,常常延误了胰腺疾病的诊治。慢性胰腺炎是一种不可逆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有潜在的癌变风险,常表现为顽固腹痛、严重营养不良和糖尿病。由于长期以来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作为消化系统的疑难病、慢性病,患者除了饱受病痛折磨,往往也面临着长期的诊疗费用支出。而消化内镜这一新兴的学科,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不仅在消化道疾病诊疗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更是不断突破“禁区”,向胆胰疾病全面进发,新的内镜微创诊疗模式也给慢性胰腺炎患者带来了一线曙光。

 

医学是唯一的高考志愿

 

  胡良皞1982年出生于上海,但却是在湖北宜昌长大的。父亲是上海人,当年支援内地建设到了重庆,后来举家搬到了宜昌。良的父母都是中船系统的职工,父亲是技术人员,母亲是厂医。胡良?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厂矿子弟学校完成的,但受母亲的影响,他还是希望走出来看看,在中考时考上了省重点高中宜昌市第一中学。
 
  胡良皞的母亲为了家庭从原来的医院辞职成为厂医,但她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和业务能力没有放松要求,她希望能当上厂医里的第一个副主任医师。于是在40多岁时还去读了函授大学,并到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进修了一整年。言教不如身教,母亲对自身事业的不断追求成了胡良?生活和学习中最好的榜样。受到母亲的影响,他高考时填报的所有志愿都是跟医学相关的,最终他被提前批志愿的高校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录取。
 
  胡良皞就读的本硕连读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第一年是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完成的,这也为后期的专业课程打下了基础。复旦学习期间,除了自己的专业课程,胡良皞还会到其他学科专业去“蹭课”,感受文科专业学习的氛围。根据学制安排,本硕连读七年制的临床医学学生在三年专业课程结束后,接下来的四年时间主要从事临床实践,具体而言就是到各临床科室轮转,这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由之路。胡良皞介绍说,实习轮转的工作主要是跟着带教医生查房、记录病历、参与病例讨论,但由于当时没有考研的压力,毕业时也没有对发表论文和影响因子的相关考核,所以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临床工作上。就算临床不安排实习生值班,他也会主动跟着带教医生值班,积累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因此当胡良皞硕士毕业时,他在临床上的经验已经比较丰富和扎实了。

 

与导师建立深厚师生情

 

  毕业后,胡良皞在长海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胡良皞规培的第一个科室是消化科,而且他很幸运地分到了李兆申院士的主诊组,而当时的主治医生也恰巧是他的启明星师兄廖专教授。在接下来的两年中,胡良皞的专业水准和临床能力上了一个台阶。在查房时,通常是住院医生汇报病史,主治医生补充,主诊医生总结并提出治疗方案。而李院士为了给大家更多的启发,通常会在查房过程中抛出一些问题给年轻医生们,如慢性胰腺炎与哪些高危因素有关系,这些问题也许当时都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李院士希望能引导大家深入、独立地思考。两位带教不仅是优秀的临床医生,更是不断创新的临床科学家,在他们的启发下,胡良皞也对临床科研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三人常常围绕工作中发现的临床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尽管当时胡良皞由于刚刚入门,有些想法难免稚嫩,但李院士与廖教授也对他的发言十分尊重,并予以积极的鼓励与指导。在这样良好的学术氛围中,三人经常一聊课题就忘记了时间,聊到深夜。
 
  胡良皞清晰记得一次查房中遇到的一个病例是患者因先天性十二指肠乳头缺失导致了慢性胆管炎和慢性胰腺炎,这样的病例很少,李主任在手术过程中当场对胡良皞说不要错过这个案例,了解清楚后可以写篇文章。胡良皞马上明白这是老师给他布置的第一篇“命题作文”。他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病例,查找可能的发病原因、提出诊治方法,3天之内就将这篇全英文的论文完成了。

 

与李兆申院士进行胰腺结石取石微创手术

 

  李院士的消化内镜技术是一流的,每年有超过300多台复杂胰腺内镜微创治疗手术,胡良皞十分珍惜在“业内大牛”身边学习的机会,所以大部分的手术他都主动跟台。所谓“跟台”,就是要先把病人的病史牢记于心,然后跟着李院士上手术台,并站在他身后结合手术时的情况随时讲述病人的病史。由于手术过程会有辐射,进入手术室时必须穿铅衣作为防护,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年轻医生并不愿意去跟这样的手术。胡良皞却牢牢抓住了这样的学习机会。几年下来,他跟了1000多台手术,对手术的操作步骤和技巧他早已烂熟于心,因此到李院士真正教他动手的时候,他很快就能上手并独立负责一台手术了。
 
  胡良皞的这些努力李院士都看在眼里,最终也得到了导师的肯定与认可。通过多年的耳濡目染,他在诸多方面都得到了李院士的“真传”。在这个过程中,胡良皞与李院士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胡良皞说李院士的爱岗敬业,对待患者的尊重、真诚与关爱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全国各地赶来上海看李院士专家门诊、找他做内镜微创手术的病人很多,李院士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看上他的门诊,每周两次的专家门诊都不限号,他经常从早上8点看到下午两三点,中午也来不及吃饭。在李院士的眼里,只要是病人,他都会捧出真诚心,伸出温暖手。胰腺这个器官虽不起眼,但手术操作不慎往往会引起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在一次查房后,李院士发现一位患者手术过程中可能引发不同学科的并发症,李院士立马召集了当时还在医院加班的其他几个学科的主任进行会诊,会诊后经过多学科合作快速地完成了手术,及时为患者解除了病痛。在李院士的带领下,长海医院向着世界胰腺疾病与消化内镜前沿的一个又一个制高点前进,李院士本人也被大家称为“消化王国”的领舞者。
 
  李院士多年来的言传身教不断激励着胡良皞朝一个受患者认可的好医生努力。如今,他的手机里有5000多个他经手的病人的联系方式,联系方式上会简单写明病人大概病情、发病时间、就诊次数等,以便病人来电时他能马上对接上。胡良皞告诉我们,一开始每天要接听100多个电话,现在的电话更多,有时候实在接不过来就让患者通过短消息的形式把病情发过来,在工作之余他会找时间一起回复。胡良皞对所有的病人都付以真诚和热情,他正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应李院士的教诲:“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医学的本质就是给病人一个美丽、完整的人生。”

 

敢闯敢试,不断创新诊疗技术

 

与夫人许晶(长征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同年获得博士学位

 

 
  我们的话题回到胡良皞的专业:慢性胰腺炎防治以及内镜微创诊疗。胡良皞告知,诱发慢性胰腺炎的原因有多种,胰管结石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胡良皞刚刚进行慢性胰腺炎研究时,国外对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最常见的治疗手段是采用胰管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技术(P-ESWL)来进行治疗,而国内却因为技术条件不足迟迟无法开展。看到大量国内慢性胰腺炎患者饱受病痛折磨,为了填补这一技术空白,2008年李院士和廖专教授不顾孟买恐怖袭击影响,亲赴印度学习此项技术。很快,长海医院消化内科引进了这套体外震波碎石系统,通过X线对结石进行定位,将较高能量的冲击波聚焦体内结石,结石经上千次的冲击波作用而被击碎,然后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以消化内镜将击碎的石头取出。这套系统虽然是按照欧洲标准引进的,但在实际手术中也需要慢慢摸索出符合国情的操作规范。例如欧洲的类似手术通常采用腰麻的方式,手术周期长,且对无菌环境要求极其严格,否则容易造成感染。而中国的患者人数多,如果全盘套用欧洲标准就无法满足患者的诊治需求。为此胡良皞通过不断摸索碎石机的各种参数,调整冲击波能级、频次、时间等,以及改良手术麻醉的方式、改变病人手术体位的方式,将手术时间大大减缩。以往,按照欧洲标准一天只能做3台手术,而现在长海医院每天可以做7台手术,效率实现了翻番,并在此过程中建立了适合国人的治疗流程。

 

 

  目前,这项技术还在不断改良和创新中。譬如慢性胰腺炎合并假性囊肿,在国外的指南中有囊肿的地方是禁区,不能做碎石手术,但胡良皞通过对囊肿进行分型、变换手术角度等方式进行探索,突破了这一禁忌,并改写了慢性胰腺炎国际诊治指南。这项工作也发表在了内镜学的顶级期刊《消化内镜》(GastrointestEndosc)上,美国消化内镜协会称这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这些创新看起来似乎并非惊天动地,但都关乎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而胡良皞每次的临床创新都是建立在大量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和团队的集体合作基础之上的。
 
  目前,长海医院是我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开展胰腺结石体外碎石技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医院,这项技术填补了国内胰腺炎微创治疗的空白,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全国慢性胰腺炎患者中口口相传,患者纷纷自各地慕名而来,为了方便患者就诊,长海医院也开设了慢性胰腺炎专病门诊。为了在全国同行中推广这项技术,还在每周进行的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培训学院消化内镜空中大讲堂中,面向国内同行进行手术直播。
 
  长海医院慢性胰腺炎诊治技术得到了业界的认可,目前总治疗例数已超过6000例次,胡良皞将这些大量的第一手临床经验建立成慢性胰腺炎数据库,包括致病因素、发病时间、发病过程、手术和检查记录、并发症情况等,一个病人的标准病例可以达到20多页。这个数据库是在胡良皞攻读博士学位时就筹建的,现在还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中。这个以牺牲胡良皞自己休息时间为代价建起的慢性胰腺炎诊疗数据库第一次排查清了中国人慢性胰腺炎流行病学的特征,无疑将为今后的慢性胰腺炎的诊治与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近5年来,胡良皞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他引300余次,他执笔并参与制定了《中国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诊治规范》和《中国急性胰腺炎多学科诊治共识意见》两部全国指南。
 
  因为上述这些出色的工作,胡良皞在33岁时评上了副主任医生。这个年龄达到这个学术层级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也许不算早的,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实属不易。胡良皞自嘲说自己到现在都还是“无本族”,一直都很忙,直到去年报了考驾照的名,但因为没时间到现在只考了科目一,想拿到驾照都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
 
  采访结束后,胡良皞带着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科室,我们看到了成体系的现代化综合医院的消化内镜中心的规模,看到了他们先进的诊疗器械、科研仪器,看到了他们科室面向全国的培训场所和教学直播设备,这些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但同样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还有他表达的观点:慢性胰腺炎会导致胰腺的萎缩和功能的衰退、丧失,目前国际上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年他得到的启明星计划就是支持他在疾病机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上作进一步探索,目标是将胰腺纤维化逆转,使胰腺的功能得到恢复和稳定。
 
  我们期待和祝福胡良皞的研究能造福更多的患者!

 

梁偲、江世亮写于2018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