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龙•克卢格是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晶体学家,他通过电子断层成像技术得到了病毒的三维图像。

图片1

阿龙·克卢格

 

  阿龙·克卢格(Aaron Klug)与化学家罗莎琳·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合作,破解了病毒等大分子的结构之谜。他发现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其他球形病毒的几何形态规则。1982年,凭借自己发明的电子断层成像技术,克卢格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他发现了一种叫“锌指”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可以识别DNA序列,并引发RNA转录,这项工作为基因疗法奠定了基础。
 
  1986年至1996年间,克卢格担任英国剑桥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负责人。他在英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茵格斯顿建立了桑格中心。1995年至2000年,他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主席,为牛海绵状脑病和转基因作物危机指明了方向。在这两项工作中,他都身先士卒并推动改革。
 
  克卢格态度温和,却是一位强硬的谈判者。他说服医学研究委员会允许研究经费获得者享有专利权。10年后,凭借授权收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实现了自给自足。1988年,他获得了诸多荣誉,更是受封为爵士。2013年,以色列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成立阿龙·克卢格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综合中心。
 
  克卢格于2018年11月20日去世。克卢格1926年出生于立陶宛,他生性较别人早熟,3岁半时就可以自己看报。15岁时,他获得约翰内斯堡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的奖学金,攻读医学专业。
 
  1946年,克卢格与雷金纳德·詹姆斯(Reginald James)同在开普敦大学物理系获得硕士学位,詹姆斯曾与X射线晶体学之父劳伦斯·布拉格(Lawrence Bragg)共事。克卢格深受詹姆斯的影响,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47年,克卢格在《自然》杂志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接着,他又在《晶体学报》上发表了另外两篇关于三亚苯(C18H12)结构的论文,这为他赢得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奖学金。1948年,他与舞蹈家兼音乐家利贝·博布罗(Liebe Bobrow)结婚。
 
  1952年,克卢格在剑桥大学物理学家道格拉斯·哈特里(Douglas Hartree)的实验室研究钢铁形成动力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一年后,他与生理学家拉夫顿(F.J.W.Roughton)一起对血红蛋白的吸氧动力学进行理论研究,这重新唤起了他对生物现象的兴趣。
 
  之后,麦卡锡主义达到顶峰,克卢格被拒签了美国签证。1953年,他迁居伦敦,在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晶体学家伯纳尔(J.D.Bernal)的实验室工作。
 
  有一次,克卢格在楼梯上遇到了富兰克林。从此,克卢格的理论天赋与富兰克林的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们一起研究烟草花叶病病毒的结构,并因此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助。在当时,美国以外的组织获得资助是一件稀罕之事。
 
  1958年,富兰克林英年早逝,克卢格接手领导该小组,与结构生物学家唐纳德·卡斯帕(Donald Caspar)一起研究球形病毒,并建立了卡斯帕﹣克卢格规则。
 
  1962年,克卢格团队搬入新建立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克卢格与他的长期合作者约翰·芬奇(John Finch)利用电子显微镜确定了几种球形病毒的三角化数量。1968年,克卢格与生物物理学家大卫·德罗西耶(David DeRosier)一起展示了如何通过从不同角度将多张二维粒子快照组合起来构建三维图像,并使用“傅立叶转换”来解构图像中的信息。
 
  1985年,克卢格发现了一种叫作“锌指”的蛋白质。许多特定的锌指串在一起可以识别任何DNA序列。受此启发,克卢格设计出针对多种疾病的人造锌指蛋白。之后,他开始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并注意到了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重要性。
 
  克卢格天赋异禀,记忆力非凡,好奇心强烈。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理论家,获得过众多实验学家的支持和帮助;他和蔼可亲,鼓励同事忠于事业;作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负责人,他德高望重,乐于倾听,极富同情心。英国皇家学会的三名副主席联名写信,表达他们的钦佩之情:克卢格对科学和文化等诸多领域都持有深刻的见解,具备广博的知识,展现了知识分子的严谨和正直。
 

  资料来源 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