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厅项目顾问)
罗亚振先生是“北美洲中国学人国际交流中心”纽约分中心主任。他在美国求学期间,积极参与主流社会的活动和实践,广交了美国上流社会的朋友,成长为一位成熟的社会活动家。在江泽民主席、李鹏委员长访问纽约期间,他曾作为唯一的留学生代表参加了接见活动。
罗先生现在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厅担任项目顾问一职。
我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平凡的童年时代,我唯一显得与众不同的就是热衷于把家人给买冰棍、汽水的零花钱去书报摊换取《舰船知识》、《兵器知识》、《世界军事》以及其他人物传记等。这些书籍和知识对年幼的我来说,是最大的乐趣,并且深深地被吸引。也许,正是这样的童年才有我今后的联合国之梦。
图为笔者近照
光阴似箭,转眼我就走进了美国的大学,开始了我在异国的求学之路。一踏上美利坚这块土地的时候,我被它发达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所感染,并下定决心要学成后回国报效祖国。就这样,我开始了在美国艰难的求学生涯。美国大学是学分制的,每个专业修满一定的学分和规定的科目后才能毕业。尽管看来弹性很大,但事实上压力很重,开“夜车”就很频繁了。周一到周五,从早到晚都是课。午餐和晚餐就在学校随便吃点,有时候抓两个水果就奔下一堂课去了。晚上八、九点回到宿舍,做作业,写论文,查资料,常常忙到第二天早上四、五点才休息一会儿,准备开始新一天的课程。就是这样周而复始。
尽管学习十分紧张,但我一直记着我的一位中国教授说过的话:“有机会在美国读本科,应该主动融入主流社会,和美国同学充分交流,学习领悟美国文化。”这句话看似轻松,但我在多年后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含义;而这句话也对我的人生带来了莫大的影响。为了能够融入到美国同学的生活中去,我积极参加了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及其他一些学生社团、非政府组织、行会、思想库、国际组织、学术机构等活动。我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和广泛的结交朋友。三年间,我陆续参加了美国企业研究所、传统基金会、兰德公司、外交政策委员会、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美国商会、公共关系委员会、世界经济论坛等机构组织的活动,使我开拓了视野,并与其中许多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随着我参加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多,我深深认识到,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些众多的活动中,总是很少能看到同胞的面孔。但同时,我也庆幸自己有机会参加这些组织的活动和出席许多重要的场合。中国人的骄傲使我不断提醒自己,抓住机会,有朝一日能对国家有所贡献。现在回想起来,我相信正是这样的信念使我最终走进了联合国的大门。
然而最终使我下定决心去叩响联合国大门的有三件事,这三件事对我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第一件是在2000年,我有幸参加了美国某思想库举办的世界领袖论坛,当时有1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我和英国领事在论坛的一次宴会,上就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当然,在不少问题上我们也存在分歧,例如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法轮功问题等。尽管当时我没有办法说服这位总领事,但他表示很乐意和我谈话。他说从我们的谈话中他了解了中国年轻人的很多想法。这次谈话坚定了我主动参与各种机构活动的信念,只有通过交流,才有机会让美国人,让美国的社会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在学习领悟美国文化的同时,也把中国的文化介绍给他们。美国的主流媒体对中国的介绍很少,而且常常有所偏见。如在那次会议上我还结识了四次获得美国“艾美奖”的丹尼(Danny)先生,我和他辩论了法轮功问题。不打不相识,经过辩论沟通,我们成为了朋友,虽然不能彻底说服他,但也使他对法轮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要让美国人了解今天的中国,我作为一个留学生是义不容辞的。在美国大学学习他们的先进和文明的同时,也为我们向今天的美国人展示中国的发展成就创造了条件,但是这一切都要依靠沟通。经验告诉我:勇敢地走进他们的生活,给他们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我就这样抓住了一个又一个的机会。
第二件我认为对我影响颇大的事:我幸运地获得了在一位美国国会议员办公室实习的机会。这样的机会确实十分难得,但也并不完全是依靠运气。有位哲人说得好:“机会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我一直认为,我能结识这位国会议员,并且得到他和他的忠实拥护者的赏识和推荐,完全是因为我在过去的几年中的努力。首先,我走出了自己相对封闭的狭小的华人圈子,主动地走入当地人们的生活,理解美国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文化、态度。这样一来,在两三年之后,缩小了很多生活上存在的东西方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距的缩小,本身就有利于相互之间的交流;其二,过去在不同社团和组织中的活动,也为今后的实习工作作了极好的铺垫,交流上的各种阻碍减少明显地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活动和工作能力。这么难得的实习机会,我自然十分珍惜。在实习期间,我又积极地工作,尽可能地多听多看多学,也多认识新的朋友。经过一段时间,我又结识了很多新的朋友,尤其是政府部门的,同时,也对美国的立法、司法和执法体系有了较为深刻地了解。在我看来,这是我到美国后,在思想文化上走进美国主流社会的一次新的飞跃。
随着我越来越近距离地观察或者说是体验美国主流社会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理念,我也越来越遗憾地发现在美国的主流社会中,中国人实在是太少了。就在我这种失望和遗憾的复杂心情下,我遇到了第三件事一并由此产生了进入联合国工作的想法:在一次哈佛大学举行的活动中,我结识了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的外交官。这些外交官主动走出来,融入驻地主流社会的积极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被外交官高尚的职业风范、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平易近人的态度所打动,同时我又被这种充满魅力的职业所吸引。在和这些外交官交流的过程中,我和一位二等秘书谈到了正被广泛讨论的联合国机构改革的问题。能和这样的专业人员就这种热点进行较高层次和较为深入的讨论使我获益匪浅。他从一个相对专业人士的角度给我分析了目前的联合国机构改革仍然不够彻底,人浮于事的情况依然存在。同时也通过与他的对话解开了存在于我心中的一些疑问一-中国在联合国的影响力究竟如何。他认为中国目前在联合国影响力还十分有限,仍然处于“Underrepresented”(没有完全被代表)的地位,究其原因是中国国际职员少于应有的人数。这个想法对我来说十分新鲜,也就在此时,我萌发了去联合国工作的想法。开始了我的联合国之梦。
要进入联合国工作,首先就要争取获得在联合国实习的机会。联合国的实习每年分为3期,每次两个月,分别是1~3月、6-8月、11~1月。每次大约招收120名实习生,来自189个会员国。这120个人将被分到10个招收实习生的部门。由于报考者众多,实习生的录取比例大约是20:1,而联合国正式职员录取比例是800~1200:1,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我是在2001年4月初寄出实习申请表的(申请表可以从联合国网站上下载)。很多人觉得联合国很神秘,当然这还是由于对它的了解较少。其实在联合国的官方网站:http://www. un. org上可以看到很多介绍。申请联合国实习生或工作人员的过程并不复杂,但要求还是比较高。第一,要有熟练的英语或法语的语言能力,并且心理素质要好;第二,很多部门,例如联合国秘书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基本上都要求有研究生或博士生文凭及相关的专业背景。我当时申请实习的意向部门是秘书长办公室和新闻部。5月中旬,当我期末考试刚结束就收到了通知,要求我于6月8日报到。时至今日,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接到录用通知时的兴奋心情,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样的机会就好像天上掉下馅饼一样。特别自豪的是,录取我的秘书长办公室只有2个实习生名额。能够争取到这样的名额,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没有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领导的关心,没有祖国政府强大的后盾,没有代表团外交官的鼓励和帮助,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祖国强大了,我们留学生在参与国际化的竞争中,才更有竞争力,更有自信心。我很庆幸我获得了这次竞争的成功。对我来说,这并不只是一个梦想实现的开始,最有意义的,他是我过去几年努力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一页新生活的开始,一个新的挑战。
报到的那天,我和120名来自各国的实习生,在联合国总部访客大厅集中,然后进行了一整天熟悉联合国的活动。随后,我就开始在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实习了两个月。两个月的实习有很多工作是与中国有关的,所以非常有意义,也十分充实。当然,秘书长办公厅有很多活动需要参加,每天收到大量的邀请函。用中文给秘书长写的函,都会被译成英文,转到我处。我还具体执行和民间团体、商业团体的联系工作。因此,经常有机会见到这些组织的负责人。无疑,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人生经验。实习期间,我还荣幸地协助了联合国在北京举行的“新世纪中国商业研讨会”和联合国世界贸易大学在北京和上海的筹备工作。今年5月,我们又在上海召开了“全球风险投资论坛”。实习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很幸运地被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厅留下,担任了项目顾问。
实习期间,我也认识了来自英国和其他美国国内被录用的华人。我们都认为华人在国际竞争中是很有实力的,但是愿意参与到国际活动中的人太少。比方说,对于申请联合国实习生而言,每个职位最后会产生10个最佳候选人,交给用人部门挑选,而这10个人中可能会有3~4个印度人,但是,中国人的比例可能连0.1%都不到。这样的差距不是因为中国人水平差,而是参与到这种竞争中来的人太少。
其实在今天这样一个强调多边合作的年代中、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更需要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自己的一方天地,参与到国际活动中来。对于留学生来说,参与到留学国家人们的生活中去是第一步。对于全世界的中国人来说,勇敢地参与到国际组织中去,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各种各样的国际组织、机构和在中国的代表处。在这些组织中发挥我们的才能,是展现中国形象和中国人面貌的最佳的机会。
身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有义务发挥自己的优势让她更美好。身为中国人,在自豪于祖国综合国力提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为中国在更广泛程度上参与国际社会的事务,更大程度上发挥作用,作出我们绵薄的贡献。中国的青年们,勇敢地走出来吧,让我们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奋斗不息,用我们骄人的成就回馈伟大的母亲——祖国!我期待在联合国的大楼里看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