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卧室和宿舍里打鼾往往使旁人恼怒,或被人笑话,却很少能得到人们的同情。外刊报道,打鼾很可能是潜伏的严重疾病或者是致命疾病的一种表面症状。中枢性呼吸暂停主要表现为呼吸运动停止,空气流出入也停止;而阻塞性呼吸暂停则是虽有呼吸的企图和动作,但空气流出入停止。在检查了五十名明显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的病人以后发现都打鼾或喷鼻息,声只是因为呼吸暂停才中断十几秒钟。这五十名病人睡眠时都有反常的动作,其中39人有严重的白昼嗜睡症;22人在正常睡眠时伴随有嗜睡幻觉;29人有无意识的举止;24人改变了个性;14人(已婚)自诉对孩子产生了妒忌和怀疑,并对他们做出荒唐无理的事;21人有阳痿症;18人有早晨头痛;15人自述有间歇性夜间遗尿症。另外还有27人所发生的撞车事故与白昼嗜睡症有关。据报道,有一个足球迷在观看紧张的比赛时竟呼呼大睡,还有一位教师站在全班面前打盹。和这样的人一起睡觉,往往会挨到他们的拳打脚踢,而一旦他们自己掉下床来,就会沉睡在地板上。从习惯性严重打鼾对肺

泡通气和血液循环的影响来看,不能认为这仅仅是一种扰人的声响而已。

有人观察了一家兄弟五人,他们的父亲有严重的白昼嗜睡症和夜间因呼吸暂停而引起的不眠症。大儿子、三儿子和四儿子患有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阻塞性呼吸暂停症;大儿子和三儿子有严重的嗜睡症,四儿子没有症状,但从青春期开始就大声地打鼾、他的女儿出生四个月以后就意外地突然死去;二儿子也打鼾,并在睡眠中死去,原因不明。只有最小的儿子没有以上情况。这些发现使人联想到呼吸肌控制的遗传异常,因为患有严重嗜睡症的两个兄弟在睡眠的相同阶段,颏舌活动都有所改变。

[林善栋摘译自Practitioners,1979年1月222卷,1327期]

恐龙灭绝之谜的新假设

对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后期恐龙等许多生物的突然灭绝之谜,以前人们曾提出过好几十种学说,但这些学说都有一定缺点,至今还没有定论。对这个问题,在去年年底召开的美国科学振兴协会年会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学说。其倡导者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阿尔凡雷兹(L. W. Alvarez),他认为恐龙大灭绝的原因就是小行星和地球冲撞的结果。

这个学说的起因是因为清楚地了解了这样一种奇异的事实:在意大利和丹麦发现了大灭绝时形成的来源于粘土的岩石层(厚度1厘米),对这种岩石层进行中子活化分析时,发现铱的含量竟是它上下石灰岩层的25倍。本来,银在地壳里是一种稀有的元素,但在宇宙中并不是那样。根据这一点,阿尔凡雷兹认为上述岩石层中的铱是从宇宙中来的。要是这样,则有在太阳系附近发生了超新星爆发或者小行星冲撞地球的两种可能性。不过,如果是前者,就可从残存的的含量推测,超新星等于在离地球0.1光年这样一个极近的距离内发生了爆发,那么别说恐龙就是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也一定会全死光。因此,以后者即小行星冲撞地球的可能性为大。据推断,该小行星的直径为7 ~ 10公里,在冲撞时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一颗1亿兆吨的炸弹,在地球上形成了一个直径为175公里的大陨石坑,并把体积为小行星100倍的岩石粉碎撒向上空然后落下来形成了上面所讲的粘土质岩石层。

这样的话,该岩石层应该为地球上许多地方所发现。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不仅在意大利和丹麦,而且从西班牙、荷兰、美国和深海底等处也发现了同一时代堆积的富有铱的岩石层。

阿尔凡雷兹以为,由于小行星的冲撞到达高空的微粒子大约有20%停留在同温层,并持续3 ~ 5年。因该尘亡的关系光合作用不能充分进行,食物链联系也变成支离破碎,其结果就使许多动植物灭绝。而且,在这中间似乎海洋生物受到的影响特别大。这是因为,如观察这一时代所灭绝的种数,就可知淡水生物灭绝了3%,陆地生物灭绝了19%;与此相反,海洋生物灭绝率竟达50%。另外,即使在陆地上的60磅(27公斤)以上的大型动物也全部死绝,仅仅是初期的哺乳类等小动物保全了性命……。

据说,直径为10公里以上的小行星和地球冲撞,大约是1亿年一次,因此古生代后期(2.2亿年前)的大灭绝也许是由于同样原因造成的。阿尔凡雷兹说,中国学者们事实上在古生代最后的二迭纪的地层和中生代最初的三迭纪的地层之间,已发现了来源于粘土的薄岩石层。

[李顺祺译自科学(日)1980年,第3期]

一种X光照射的新技术

种对植物组织进行X光照射检查的新技术,最近问世。不管是对枯干的薄叶,还是草木,球茎或是根部,都能进行这样的检查。这种具有很大科学意义的新方法,是技术员庇洛发明的。他采用一种比医用X射线更“弱”的射线。这种射线的电压在100 ~ 500伏,而不是10 ~ 30千伏。

辐射短波具有特别的分解力,可以使其放大到100 ~ 200倍,甚至更多倍。这样,就能使X光照射检查到达组织检查领域,从而可得知细胞结构的特点。这一技术提出了研究病理现象或生物、化学污染的可能性,因有着极大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陈洪生译自Corriere della Sera(意),1980年3月15日]

污染影响气温

印第安纳珀杜大学的R · 维斯康塔和伊利诺斯大学的R · A · 丹尼尔斯,根据一些最新的环境模拟试验结果指出:居住区大气层中的污染加剧,会降低地面温度。

维斯康塔和丹尼尔斯制作了一种城市上空两公里高度处的二维模型。该模型考虑到了许多不同因素相互间的影响——根据随高度而变化的温度,把化学药品污染与周围地势联系起来考虑。

在科罗拉多的博耳德,美国国家大气层研究中心的计算机,就是根据这种模型进行工作的。通过数据处理,研究人员得出以下结论,即:染气体和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被污染城市的地面温度降低C。而夜间,温度要比未受污染城市的温度高1°C。大气层附近区域的温度涨落,会有助于市内温度(较炎热的日间和较冷的夜晚)朝相反方向改善,但是只有大约0.5°C左右的小幅度变化。

尽管这类温度变化与正常的每日温度变化相比,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维斯康塔和丹尼尔斯认为,由于污染而造成的热量结构的变化,会减少大气层中的空气骚动,结果使得城市上空的空气和周围地区的空气很少混合,从而导致傍晚时地平面的污染浓度增加百分之十四。

[徐建平译自New Scientist,1980年4月17日]

计算机与火警

现在,美国一些城市已将计算机应用于消防部门。在计算机内贮存有所属管区内的各种信息,其中包括各幢大楼的住户人数,在哪个房间里居住有残废者或老年人等等,就连各户饲养家畜的情况也有详细的资料。只要警报一响,计算机就会显示出各种数据:到达火警现场需要多少时间?消防龙头在哪儿?失火大楼是由何种材料建成的?哪儿是危险区?怎样组织救护……?所有这些信息将通过无线电传送给奔赴现场途中的消防车。不久以前,美国堪萨斯州某消防队的计算机,还及时地提醒了有关消防人员:在失火的大楼内有一只猛狮,因而避免了一场重大的伤亡事故。

徐永康译自Знαнue cuлα1980年第5期]

宇航员未来的食物

美国学者约弗建议给宇航员准备一种新颖的食品。这一项发明的基础在于:当飞船发生故障时,乘员们就会面临缺少食品的威胁,这时他们不得不在飞船内自行解决吃的问题。为此,约弗建议利用硬化食品来制造飞船的内壁,如鸡蛋蛋白或牛奶等。现在,约弗教授正在为宇航员设计可食用的衣服和个人用品。

康译自Знαнue-cuлα,1980年第5期]

地球上最古老的灵长目

美国和缅甸的人类学家小组,在缅甸北部山区发现了两块灵长目下颚的化石。据称,这些灵长目生活在四千万年以前,也就是说比在东非地区发现的大约要早一千万年。因此,它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最古老的灵长目。

从新发现的化石来推算,这些灵长目的身体大约与现代的长臂猿差不多,它们具有发达而匀称的颚骨和牙齿,这些灵长目是人类的直接祖先与否,这一点目前还不清楚。

徐永康摘译自Прuроòα1980年第6期]

肾细胞是如何形成的

赫尔辛基大学萨克森所领导的一个小组,可能已具有重要的证据表明,存在着主要的生物化学物质可控制发育过程中细胞建造器官的方法。在最近的实验中,该小组已研究了鼠肾的发育(《国家科学院会议录》77卷485页)。

肾是从两部分——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发育而来的。在发育过程中,上皮诱发间质形成臂小管,随着肾小管的生长,被诱发的细胞被一层基膜所包围。基膜常常被说成是在发育过程中与细胞的固定和定位有关。它们的主要组分是糖蛋白,该小组认为这些物质在肾发育中是重要的。伦敦帝国癌症研究实验室乔纳森 · 斯莱克也出糖蛋白是细胞通讯的重要物质(《新科学家》1980年3月20日926页)。

由于任何一个细胞仅含有少数的糖蛋白,因此,不能直接从正常的间质细胞分离到糖蛋白。但是,萨克荪及其同事能够采用一种可产生大量基膜的鼠突变体。对突变体中增加的膜进生物化学研究表明存在着一种主要的糖蛋白,该糖蛋白称为昆布氨酸。在正常的基膜中,是否也存在着昆布氨酸吗?

萨克森的合作者包括以前研究过昆布氨酸分子的慕尼黑生物化学家鲁珀特 · 廷普尔。他们一起设计了免疫学试验,以至于他们能够在正在发育中的细胞中寻找昆布氨酸。他们发现小管的发育是与昆布氨酸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当他们加进衣霉素时(衣霉素是取自Streptomycin lisosuper-si-cus的糖蛋白形成的一种抑制剂),肾小管或昆布氨酸就不形成。

因此,萨克森的小组可能已发现器官发育中的一种重要成分。该小组还不了解的是,昆布氨酸的出现是否仅仅是一种巧合,或者它是直接与肾发育有关。当然,衣霉素所提供的证据是很有趣的,尤其是与其他的抑制剂不同,科学家们相信,衣霉素对糖蛋白合成是特异的,它不会抑制其他的发育的活性。

[陈成尧译自New Scientist,1980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