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是粮食需求量增加的原因,而粮食增加幅度的大小取决于每个人的消费量。如果在每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很大的区域中人口大幅度增长,那么总的粮食需要量就大幅度上升。

就全世界而言,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极快,而粮食需要量却不是以人口增长的速度递增的。这并非因为发展中国家人口的粮食消费水平较低,而是意味着这些国家的经济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粮食的产量和质量有了迅速提高的缘故。尽管如此,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不能不考虑到潜在的庞大的粮食需要量。

在没有全面解决粮食问题的先决条件下,为了摆脱发展中国家粮食严重不足的困境,就必须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

增加人口不仅仅需要增产大量粮食,而且还必须实行粮食配给制。因为粮食需要量的飞速增长破坏了与粮食生产关系甚为密切的生态系,会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如拉丁美洲西部海岸的粮食产量近年米直线下降;撒哈拉沙漠南部人口和家畜激增,人们在那里进行大规模地毁森造田和圈地养牧,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

再则,人们为满足粮食、能源以及资源而进行的生产活动正在改变着地球的气候——不管人们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这已是无可争议的客观事实。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异常气象,除了自然因素的影响之外,不可忽视人为的因素。不用说,异常气象给粮食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人口、气候和粮食三者密切相关,无疑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活动带来极大的影响。

世界人口趋势

1980年世界人口约44亿1是世界人口增长的情况。目前正处于世界人口异常增长期。

4.7.1

大约在耶稣诞生的1万年前,世界人口约为500万人,1万年以后的公元元年,人口增长到了25,000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04%,人口增长速度十分缓慢。公元1650年达到了54,500万人,而从十七世纪五十年代起欧洲各国的海上交通日益发展,人口也随之加速增长,欧洲发达国家和美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尤为显著。从1650年到1900年的250年间,世界人口增长了二倍多。以产业革命为转折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的增长出现了第1次高峰,但年增长率也不到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50年,世界人口达到25亿,年增长率比战前大幅度上升。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到1980年已达44亿,仅30年时间就净增人口19亿,年增长率达到1.9%。

战后世界入口增长的特点表现为年增长率极高,其中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占了主要地位。

联合国将世界划分成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两大部分,以此来统计世界人口。统计结果表明,从1950年到1980年发达地区人口由83,000万人增加113,000万人左右,30年净增29,880万人,占世界人口增长总数的16%左右;发展中地区人口由168,100万人增加到328,400万人,净增160,286万人,占世界人口增长总数的84%。这是出现在战后的第二次人口高峰。而战前第一次人口高峰出现在发达工业区,人口增长的原因是由于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果,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保持平衡,两者之间不存在矛盾冲突。但是,战后的第二次人口高峰出现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人口的飞速增长严重地阻碍了经济发展,这一点不能不引起人们的严重关切。

那么今后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如何呢?联合国经过对人口出生宰和死亡率的匡算后预测了今后二十年的世界人口数(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到2000年世界人口将增长到62亿,尽管人口增长率逐趋下降,但仍然保持着高水平增长,而且这一一趋向至少保持到本世纪末。其中,发达地区的人口从11亿增加到13亿左右,人口年增长率从0.67%下降到0.51%,保持低水平增长;发展中地区的人口由33亿激增到49亿,净增人口16亿多,占世界人口增加总数178,000万人)的92%。而且,尽管发展中地区的人口增长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由1980 ~ 1985年的2.17%下降到1995 ~ 2000年的1.84%),但是人口增长率仍然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

4.7.2

由于人口趋向不很稳定,我们采用高、中、低三级计算未来二十年的世界人口数(如表3所示)。上面所讲的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约为62亿的数字属于中等级别。高等级别为65亿人,其中,发达地区为13亿人,发展中地区为52亿人;低等级别为59亿,其中发达地区12亿人左右,发展中地区46亿多人。从中可以看出,高、中、低三级的数字相差较大,而差距主要产生于发展中地区。

4.7.3

目前,虽然发展中国家出现的人口高峰已基本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但至少在本世纪内这些地区的人口已接近“饱和”状态,大量贫困的人民挣扎在饥饿线上。要解决人口对世界粮食问题的压力将是项异常艰巨的工作。

日本人口趋势

1979年10月1日公布的统计数字,日本人口已达到11,600万人,年增长率为0.8%;日本人口增长高峰是在大正末期到昭和初期,年增长率为1.5%,以后增长速度逐渐缓慢,最近已下降到1%以下。

对今后70年日本人口趋势的预测例示在表4中。从表中可以看出,日本人口今后将继续增长,预计到2000年达到13,368万人。将来,日本人口的特色是,超过1亿的人口居住在狭窄的国土上,人口高密度化,人口集中于大城市(据1975年统计都市人口占日本总人口的76%,密集居住区人口占57%,密集居住区人口密度为2571人/平方公里)。最近日本的人口老年化已成为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

4.7.4

目前,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国人口的8%,预计到2000年达到14%左右(基本上达到现在西欧各国的水平)日本人口老年化的特点是比西欧各国发展得更快(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从5%12%日本约需要43年,法国170年,瑞典105)。这样,日本老年人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欧洲各,老年化社会产生的问题也日益尖锐起来。

发达地区粮食增产的速度大大超过人口增长速度,而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发展中地区的粮食产量增长率也超过了人口增长率(如表5所),这是由优越的气象条件和努力发展和扩大粮食生产所取得的成果。但是,发展中地区的粮食产量很不稳定,大多数国家生产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很低,一旦遇_上恶劣的气候条件就只得乞求于国际援助。据报道,近年来异常气象在世界各地频繁出现,许多发展中国家粮食歉收,国民经济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4.7.5

从长远观点来看,在人口不断增长的现实情况下,粮食与人口之间供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在不测的气候变化状况下这一问题更为严重,人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逐步缓和直至解决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问题。

[《气象》(日)198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