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是根据熊毅同志今年三月份在无锡召开的太湖地区科学讨论会上的发言整理的文稿。由于篇幅限制,只摘发其中的一部分。

4.1

4.1

我国的大河三角洲中,长江三角洲的面积最大、土壤最肥、水网最密、城镇最多、经济最为发达;而长江三角洲中又以太湖地区最为富庶。由于自然条件的优越,再加上千百年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劳动,太湖地区历来就很繁荣,经济、文化也较发达,是我国少有的宝地,也可能是今后我国早日实现现代化的地区。

太湖地区是一个复杂的区域性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很多子系统,如农业生态、湖泊生态、城镇生态和生态经济等。这些子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研究太湖地区的发展,必须把太湖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并分别研究各子系统的结构、功能、演变及其相互关系,只有弄清各子系统的情况,才能研究和制定整个地区的发展途径。有了发展这个地区的总原则,才能分别研究和制定各子系统的改善和建设方案。最后把太湖地区建设成一个合理的良好的生态系统。

本文简单介绍人工系统的特点。

人工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建设的原则

生态学不只是一门解释自然规律的科学,也是一门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现实而具体的解决办法的学科。目前生态学的发展已进入人相生物圈的研究阶段,人在生物圈内起着支配的作用,人对生物圈的演变所负的责任是我们最迫切要考虑的问题。所以,人类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生态系统的核心。这种以人类生产活动为核心的生态系统,似可称为人工生态系统。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干涉自然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大,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特点

人工生态系统是在人类频繁干预下所形成的,所以它具有社会性和易变性的特点。同时,综合性和选择性也很突出,现简述于下:

1. 社会性:人工生态系统与社会度、经济条件、人类科学文化水平密切相关。太湖地早在六千年以前就有稻麦的种植,这个地区的生态系统是在人类长期活动下形成的。这种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受到人类的干预,变化也很频繁,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逐年增加,并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能和物质将输入和输出。假如没有人善于从事经营管理,系统就会失调。人可以建设生态系统,也可破坏生态系统。

事实告诉我们,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要求和能力越来越大,因而自然资源利用和破坏的矛盾,工矿业发展和三废污染的矛盾也日益加剧,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化。所以人生态系统中必须包括人类活动社会经济条件,只有全面考虑,既符合自然规律也符合经济规律,才能设良好的生态系统,建设更美好的环境。

2. 易变性:人工生态系统是不稳定的,它的自调能力很差,很容易受环境因素或人为活动影响而发生变化。人工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必然使生态平衡易于打破,但在人类的经营管理和调节控制下也易于建立新的平衡,并可按照人类的愿望进行建设。所以人工生态系统的易变性,既有不利的一面,又有有利的一。只是我们必须谨慎从事,如措施不当,生态系统将产生劣变,这是应该特别注意的。

3. 综合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复杂而综合的。人工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多种多样,两者间的关系又很复杂,所以必须把人工生态系统当作一个整体,用网络思维的方法来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并权衡利弊,进行全面规划。在建设人工生态系统时,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合理配套,稍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对农工商的发展,城乡的建设,都应全面考虑,统一规划。如各项措施互不接头或相矛盾,不仅生态平衡不易建立,环境亦难改善。

为了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除调整结构与提高功能之外,还要考虑各项措施的质量标准,也就是各项措施要力求实效。只有这样、各项措施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有个别措施拖后腿,良好生态系统的建立亦难成功。

4. 选择性:人工生态的结构和功能因地而异,应分别进行分析。人工生态系统的内在矛盾很多,要分清主次,明确缓急,选择适宜的措施,对症下药。否则矛盾不能解决,问题依然存在,如措施选择不当,有时可能出现相反的结果。

任何一个地区若存在的问题很多,要先解决主要矛盾,但有些问题是相连的,一环套一环的,如不同时采取综合措施,治理很难奏效。

人工生态系统是一个非封闭性的系统,其能量流与物质流是按一定次序流通与循环的,不能颠倒,要先抓第一性生产才能为第二性生产开拓途径,只有认识和遵循这种程序,才能建立良好、优质和高效的生产系统。

二、建立和评价人工生态系统的原则

人工生态学的研究不仅是研究它的结构、功能和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良好、优质和高效的生态系统。为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明确建立和评价生态系统的原则。现提出三个问题来讨论。

1)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永远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一定的稳定状态,或者是动态过程中的平衡,这就是生态平衡。这种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任何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都可以打破这种平衡,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直到建立新的平衡。

生态平衡不是绝对不可改变或不可侵犯的。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使生态系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不合理的人为措施将导致生态系统朝着坏的方向变化。我们需要的是主动的积极的生态平衡,而不是被动的消极的平衡,不是一切恢复到原来状态,也不是照搬外国的模式。我们要根据不同地区生态系统的特点,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佳生态系统。

另外,旧有的生态平衡不一定都是好的或先进的,我们有必要重新建立新的优质的生态系统,这就要打破旧的生态平衡。当然建立新的生态系统必须要有充分的条件,一定要注意在打破旧的生态平衡的同时,建立起人类需要的新的生态平衡,这中间是绝不能脱节的。

2)系统生产力:生产力的正确评价应当是全面考虑整个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系统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效率,而不是某部分的生产量。

人工生产系统的生产力是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它不仅决定于输入资源的数量,还必须考虑资源的转化效率(可以概括为输出与输入之比);不能只注意提高某一部门的效率,而是要系统中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构成合理的转化体系,才能取得整个系统的最佳转化率。

任何一个地区都是包括很多系统的一个整体,所以生产力的估计既要从分系统考虑,也要从整个大系统来评议。农工商业是分工的,但不要分家,应当互相支援。不仅要提高工业的生产力,也要提高农业的生产力,但最终的目标是提高区域生产力。在人工生态系统中,人的劳动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设法提高人的劳动生产率(包括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这是发展区域优势的最关键的问题。

3)系统控:系统调控是发展生产最活跃的手段,是研究人工生态系统的中心任务。系统调控包括水、土、生物资源的调控,能源的调控,以及农工商综合发展计划。在不同的人工生态系统中,要不断解决它所存在的问题,要根据系统调控的原则,解决人与地的矛盾、城乡矛盾、工农矛盾,并努力使社会经济条件符合区域平衡发展的要求。

系统调控不仅适用于整个区域生态系统,城镇、农业、湖泊等分系统也应按系统的要求进行调控。发展任何一个地区要根据生态系统的特点,不能只考虑自然条件,也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要调控整个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研究其能量转移和物质循环是否合理,调控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创建最佳的人工生态系统。

由于各地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不同,人工生态系统质量的高低和优劣大不相同。任何地区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根据生态系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妥善措施,提高生态系统的效能。所以,系统调控的效率也可作为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毕东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