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波是目前各国科学家极感兴趣的科研题目之一。探明引力波的情况会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外层空间的了解,同时还可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有关预言提供进一步的佐证。译者选择这一题目参加“科普译文竞赛”无疑是有一定意义的。虽然原文属于新闻报道性质,与一般科普文章相比,在趣味性和生动性方面似略有逊色,但在这3500字的文章中,能对引力波的性质、探测的意义、现状、前景,以及各种探测系统和材料等都作了概要的阐述,使缺乏这方面知识的读者读后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应该说是本文的一大优点。

译者对原作的语言(英语)和主题的理解较深,译文准确、通顺,笔调简洁、老练。译者在忠实于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并不拘泥于原文的语法结构,而是运用了增补、转换、分合等技巧,使译文尽量符合汉语规范,读来十分流畅。译者在处理英语中的介词、连词以及长句时,善于通一系列的短句以及这些短句之间的逻辑次序,极为自然地表达出原文中的各种关系。例如,译文第二段第一句中的particularly when strong并没有直译成“特别是当引力强的时候”,而是译为“特别是强引力”,显得简短有力。又如第二段第二句中的……because,being farther from the center of the earth,they are in a weaker gravitational field. 译为“因为离地心较远的地方,重力场较弱。”十分简练,没有冗长、累赘和欧化的毛病。当然,译文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某些地名、机构名在我国已有通行的译法,似乎不应再拟新的译名(如把“伊利诺斯”译为“伊利诺依斯”,把“巴吞鲁日”译为“贝登鲁奇”,把“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译为“马萨诸塞技术学院”、“加州技术学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