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气读完了“塘鹅——塔斯曼海上出色的迟开跳伞运动员”的译文,感到句句引人入胜,使人如身临其境地观赏了新西兰北岛科罗曼德尔海边的塘鹅的出色表演。在一碧如洗的蓝天下,雪白的塘鹅成群地翱翔在一望无际的太平洋上。忽然塘鹅收拢翅膀像飞箭一般地直插海中,不一会又在三英尺外钻出水面,捕食到了鲱鱼。此情此景令人叹为观止。塘鹅的生息繁殖的故事,给人增添了有关动物学的新鲜知识。虽然我没有在动物园里见到过塘鹅,但它那雪白的羽毛,配上黑色的翼缘、金黄色的鸟冠、暗色的鸟喙和炯炯有神的眼睛,却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栩栩如生的印象,真是令人可爱的禽鸟。

文读来就像一篇一气呵成、用文艺笔调写成的科普散文,超脱了一般科普译文常常难以摆脱的呆板和平铺直叙的束缚。对照原文,仔细校对一下,却又可发现,译作98%以上是忠实于原著的。可以看出,译者的中文、英文的水平都是比较高的。

译者首先是忠实于原文,遵守了“信”也就是“正确”的原则,没有歪曲原著。但是译者并不是忠实于原文的词语和语法结构,即没有受原文个别词语和语法结构的约束,而是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较熟练地运用了增词减字、词性变化和重新组句等翻译技巧把原著重新表达了出来。在这里,译者没有停留在原著的表面意义上,而是掌握了原著的内在涵义。这说明译者具有“read between the lines”的能力,因而真正做到了“忠实于原文”。

其次,译者遵守了“达”也就是“流畅”的原则。译者对原著理解深刻,又具有较高的汉语修,因而能够根据原文的内在涵义及体裁,在用词造句上选择很恰当的汉语表达方式。如原文中有“Accessibility一词,字面上的解释是“易接近性”,而译者根据上下文译为“来往方便”,又如某句中有“speckled grey”二词,原文虽没有提到这是描写塘鹅的羽毛,但译者补充译明这是羽毛呈带斑点的灰色”,令人读来醒目。翻译得很好的例句是不胜枚举的。

然,译文不是十全十美,无懈可击的,个别词句还有不够确切、不够练达之处。但是总的来说,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译作。作为本次“科普译文竞赛”的冠军作品,是值得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