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冲击已告一段落,然而,至今仍经常听到对能源危机或资源干涸之类的忧虑论调。本来、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是会用完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了。应该用什么观点去对待这个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只有两种办法:一是寻找供应资源的新天地;二是有效地运用现有资源去开发新能源。对于资源缺乏的日本说,资源问题是很敏感的,只要有价值和可能:日本就必须开发这些资源和能源。现在已到了向深海底及宇宙要资源的时代了。对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只有“知识的资源”在世界上能夸耀,只有大家肯动脑筋,其前程虽不能说很光明,但是,也不至于到了悲观失望的境地。

(一)加快技术开发的步伐

现在,最有希望能给人类供给的矿物资源是锰块,它埋在水深5000米左右的深海底。对锰块的埋藏量,美国的梅伦博士很早就试算过,他说:总共约有1.7兆吨,光太平洋深海底就约有4000亿吨 ~ 1兆吨,从整体看,它的埋藏量可以说是取之不尽。在陆地上已趋向于干涸的主要4种金属是锰、镍、铜、钴,而这些金属在深海底里的锰块里却很丰富。

在太平洋海域,锰块将会变成商业性开发的对象,它位于北纬5 ~ 20度,东经110 ~ 180度之间的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亚半岛之间。在这海域一带的锰块的金属平均含有率是:锰25%,镍1.2%,铜1.0%,钴0.2%。与陆地上埋藏量相比较,深海底里埋藏着2000亿吨锰,这个数量如果按1975年的消费量计算,它足够用24,400年之久。它比陆地上资源的寿命高于32倍以上。镍约有90亿吨,它可供用16,400年,它比陆地上的寿命高于14倍以上,铜50亿吨,它可供用670年,它比陆地上的寿命高于10倍以上。钴30亿吨,它可供用136,004年,它比陆地上的寿命高于1000倍以上。

日本所需的锰、镍、铜、钴的90%以上都是依赖于外国。

从深海底把锰块往陆地运的方法有:用水泵吸

上来的水泵空吸法及利用压缩空气力的空气升液器法。这两种方法被公认为较有效并且正在加快步伐为它早日达到实用化阶段。

日本以锰块的开发为目标,以开发深海底矿物资源协会为中心,已派了“白岭号”及刚建成的最强有力的第2条“白岭号”到实际海域去考察。另外,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也制定了从1981年开始的9年研究计划并以建立有效可行的深海底采矿系统的技术为其研究目标。

4.2.1

(二)向小行星要矿石

资源的供应不可能永远依赖于地球而还应把眼光放在宇宙上。其实,人类从五千年前就开始用来自宇宙的资源(流星铁)做成工具使用了。那时,主要是把它制成刀或斧子,这种流星铁在宇宙空间里是取之不尽的,据推测、每年从宇宙往地球上掉下来的流星铁或宇宙尘土约达4千吨,但是,消极等待是不行的,也不可能永远满足人类的需要,只能以积极态度到宇宙去采矿。一般认为流星铁是从位于木星和火星之间的小行星掉下来的,它包含着约80%的有用金属。到1977年的统计,已发现了2016个小行星,据推测,小行星有1 ~ 2万个。如果日本能把小行星带回来一个,那么,它对缓和必需金属方面所起的作用就是十分可观了。至于如何把小行星运回这个问题并不必要担心,只要充分地利用到目前为止的宇宙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这个运输问题不难解决。

当宇宙飞船到了实用化阶段之后,往来于宇宙和地球之间就容易了,这也标志着进入了宇宙和地球之间能大量运输物质的时代了。不久前,苏联发射的“礼炮”7号在宇宙停了七个月之久,它飞行的路程约等于地球到火星的单程。在无重力作用的宇宙,先把合适的小行星找好,然后,使火箭靠近它,把它先运到靠近地球的宇宙工厂,在那里对小行星解体,取出有用的金属等资源,最后把这些资源再运回陆地。

4.2.2

[《科学新闻》(日),1933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