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米里奥 · 赛格瑞(Emilio Segre),著名的意大利核物理专家,因发现反质子而得以分享195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赛格瑞于1984年4月22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拉菲伊特他家附近逝世。

虽然赛格瑞以研究原子核而最为人们所熟知,但他早期所从事的都属于原子物理领域。在1930年至1932年期间,他对原子光谱的禁戒线及其塞曼效应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一项关于碱性原子高能级受激状态的斯塔克效应的研究,导致发现了因异种气体的存在而在这些能级上的能量转换,费米在1933年提出的关于这一现象的理论代表了对这种状态特性的第一次承认。这种状态而今被称为里德伯状态。赛格瑞和费米还在原子排列的超精细结构理论方面携手合作。

1934年,赛格瑞转向核物理领域。他当时在罗马大学的费米小组工作。他参与的研究项目和所取得的成果有:对用中子轰击铀和钍产生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最初研究;发现慢中子;以及发现用介质和重核吸收慢中子的特大有效截面。费米小组还证明了慢中子能够影响热能,它成为裂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过程。以后,赛格瑞同在巴勒摩大学的佩利尔一起发现了原子序数为43的不明元素的几种长寿命同位素。他们以后就把这种由原子轰击钼而产生的元素命名为锝。

在1938年意大利法西斯政府颁布了排犹法令之后,赛格瑞就移居到了美国(定居于伯克利)。在这以后,赛格瑞确定了一种具有半衰期为6小时的锝-99的亚稳定同质异能状态。这已成为核医学的重要支柱之一。

从1934年至1016年,赛格瑞参加了在洛斯阿拉莫斯的曼哈顿计划,他领导一批实验人员研究铀和钚的自发裂变。1946年回到伯克利后,他用极化和非极化质子来研究质子 - 中子和质子 - 质子分布状态。以后的工作导致了使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对反质子的发现,即他在伯克利的那台高能质子同步稳相加速器上使质子同质子核互相进行碰撞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种反质子。

做这项实验要用到一台大型质谱测定仪。这台仪器是由赛格瑞、张伯伦等一起建造的。该质谱测定仪显示了存在着一种具有质子的质量、带的却是负电而不是正电的粒子。我们用一束经由这台质谱仪筛选过的反质子去轰击原子核感光胶片。出现在冲好的胶片上的原子核“星”状图案显示了预期中的反质子湮灭所具有的一切特征,这一结果可以用狄拉克的粒子与反粒子理论以及原子核粒子经验知识来解释。

赛格瑞撰写的关于原子核物理方面的著作,如他亲自编辑的《实验原子物理学》和《原子核与粒子》,实属这方面学科的经典之作。还有为他的良师益友所写的回忆录《物理学家恩里科 · 费米》以及他的两本有关物理学发展史方面的著作《由X射线到夸克粒子》和《由落体到无线电波》都一直深受欢迎。

[嵇咏力译自Nature,1990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