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说金东寒是一个发动机专家,这可是碰碰响的事实,在此次访问小金前,对他的成就我就有所闻。在有关他的优秀启明星材料里,我第一次知道了“斯特林发动机”(Stirling Engine,也称作热气机)这个专有名词。在有关他的材料的成果一栏中列出的近10项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工作中,涉及到热气机性能仿真、分析研究高温热管与热气机的配合技术研究、密封技术研究等等,他是国内热气机领域的第一个硕士,也是第一个博士。这些信息汇集到我这儿,使我在与金东寒见面之前,先有了一个思维定势;这次见面可能是一位精深专家与一位科技杂志编辑的不太轻松的交流。

访谈在711研究所的一幢静谧、陈旧但不失气派的建筑物内进行。出乎我的意料,整个访谈很轻松。我得承认,我的访问对象不仅是一位精通本行的专家,而且也堪称一位科学普及的高手。至少在这不长的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中,我个人从对热气机一无所知到稍知一二,并确实对这件事也感起兴趣来。这与其说是小金通过他的成功描述让我看到了热气机的前景及魅力,不如说是他对事业的孜孜追求、忘我投入的热忱打动了我。

金东寒是搞发动机研究的。从他1978年作为文革后首批本科生入读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内燃机专业起,他研究的主题一直是动力推进装置。近一个世纪来,在动力推进装置领域,主角只有一个,即内燃机。内燃机是现代文明得以建立的根基之一,今天几乎所有的交通工具、工程机械无不以内燃机作为动力装置。100年来由于全世界无数工程技术专家的努力、数不清的资金投入,目前内燃机在性能、可靠性和价格比上已达到极限。据金东寒研究员的判断,如果以百分为评价基数,则内燃机的总分能打到98分以上,可改进的余地已很小,主要是在环境特性和可靠性方面还有发展潜力。

然而内燃机的这种稳固地位近年来开始出现了一些小小的动摇,敢于向“老大哥”挑战(尚谈不上威胁)的正是动力新秀斯特林机(即热气机),称其为新秀是取老树发新枝之意。斯特林机的历史要早于内燃机几十年,它源于英国一位牧师的一项业余发明,时间是1816年。其后,它红火过一阵子,但囿于当时的机械加工水平及材料工艺的落后,这种发动机做得很大且效率低下,与后来的内燃机一比更显不足,所以就渐渐被人淡忘了,以后就只有在一些欧洲国家的博物馆里才能见到它的身影。

本世纪40年代,荷兰菲立浦公司家族的一位成员在参观巴黎的技术博物馆时看到了这种发动机,引发了他的浓厚兴趣,因为当时正值二战期间,迫切需要解决野外供电问题。也就是说需要一种能在野外方便供电的装置,这种动力要求声音小,并要求能适用于各种燃料,因为战争期间的不少地方不一定有汽油。已被淘汰的热气机恰恰能满足这些条件,于是菲立浦公司决定采用现代技术来投资改进这种发动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热气机绝境逢生,短短几十年时间,现今的热气机其体积、效率、可靠性已与100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语。菲立浦公司对现代热气机的推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上这段有关Stirling发动机的背景历史由金东寒娓娓道来,我听得真有点入迷了。看我感兴趣,东寒拿出一台袖珍式Stirling机样机,演示给我看。

小金用酒精作燃料,加热后仅几分钟,这台精巧的模型机即旋转起来,伴随着模型机的匀速运转,东寒开始介绍起他钟爱的Stirling发动机:你不要看这种模型小,它是能工作的。这种发动机的最大特点是它能用备种燃料驱动,如液体燃料(各种油均可)、固体燃料(煤、秸秆都可)、气体燃料(天然气、液化气等),反应堆也可以,还可以用太阳能为热源,总之任何能产生热量的燃料都可以用,这是它的一大特点。其第二大特点是环境特性好,由于采用闭式循环,加热在外面,产生的热气体在里面循环,所以噪声很小,现在国际上这种热气机的噪声水平已经做到60分贝,只比冰箱略高一点。再者这种发动机可以连续燃烧,且燃烧得很充分,因而没有什么污染。能源、环境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Stirling发动机正是在这两点上远优于内燃机,所以有人称其是未来的发动机。

金东寒是84年在读硕士生时接触到热气机的,当时在上海召开第二届国际热气机会议,他觉得热气机在自己面前展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他当时的硕士论文就以热气机为主题。85年起小金考到中国舰船研究院上海711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德高望重的沈岳瑞教授。711所从1975年起就加入到热气机的研制行列,是国内最早投入到此项研究的科研单位。小金在导师和前辈们的指导、鼓励下,全身心地投入热气机的应用研究。由于东寒的研究攻关课题多为国防科研项目,所以不少成果不为人所知。东寒所在的研究集体这些年承担的国防科研课题,其人均科研经费在国内恐是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的。讲到这里,东寒极有感触地说:搞我们这一行的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有刻骨铭心的体认,没有科技实力支撑,综合国力是不可能提高的,落后的民族摆脱不了挨打的命运。讲到这里,东寒不无欣慰地说,我们国家在热气机技术的国防应用领域方面已跻身于世界前列。

这次对上海第二届优秀科技启明星金东寒研究员的访谈,话题一直未离开过热气机。东寒介绍说,他曾看到一种效率极高的低温差热气机,将其放在手掌心上,利用手的能量作热源,空气作为冷源,两者的温差即可用于启动发动机(精确测量结果表明,Stirling机只要有0.5℃的温差即可工作)。

东寒认为,在机械动力发展史上,人类首先经历了蒸汽机时代,其后是内燃机时代,今天我们仍处在这一时代。由于技术的日臻完善,目前的内燃机技术已近乎完美,便宜且可靠,但其对于环境生态的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出来。热气机在时隔百多年后再度受到青睐并呈不断发展的势头表明,未来科技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环境的发展相谐。金东寒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热气机要想在广阔的应用领域与内燃机竞争是不可能的。热气机的开发的发展方向目前主要应是那些内燃机力所难及的领域,如太阳能发电就是内燃机不能,而热气机可以一显身手的方面,一旦在气体轴承、线性电机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大规模应用太阳能的梦想将成真。其次是水下动力装置,如现代潜艇中的一种不依赖空气的推进系统(AIP)就不能用内燃机。其三是热气机还适于作宾馆、居民楼集中空调系统动力(用天然气或煤气作燃料)。与直接用电驱动的系统相比,这一系统的优点是致冷、致热的性能系数高,节能效果显著。由于整个系统效率高,普及空调不需扩建电厂,而只需建煤气厂即可,这就大大降低成本。实现总能系统后,可随时为居民供热水,使居民的生活水平有质的提高。

金东寒认为,虽然热气机近年来一直在升温(现在每两年召开一次国际热气机专题会议,金东寒是该国际会议的理事),但公众对它的了解极有限。从热气机本身而言,其加工制作尚处于单件生产阶段、导致成本居高难下,这一情况多少有些相像于当年的亨利 · 福特面对的难题。一百多年前,亨利 · 福特首创的汽车零件批量化生产,零配件组装成品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从某种意义上奠定了整个西方工业文明的地位,今天我们的时代呼唤着亨利 · 福特这样的有远见的企业家来全力推动热气机的批量化生产,谁来做当今时代推广斯特林机的亨利 · 福特呢?

小金的这一声发问话语虽不多,我闻之却感到了某种震撼人心的卓识和责任心。这些年来,在沈岳瑞老师的影响、带动下,东寒在全身心投入国防科研的同时,还多次撰文,向国家有关部门呼吁尽快扶植我国的热气机研制工作,以使这项跨世纪的绿色动力工程能早日在我国普及应用。在一份论述热气机在农业上用途的建议报告中,金东寒这样写道:“关于热气机的农用,沈岳瑞先生已多次撰文论及,这里只想向有关部门再次呼吁,必须重视解决农村的用电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农副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而且还直接关系到我国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能否维持下去。试想一下,如果农村部分地区的用电问题得不到解决,那里的生活水平就得不到提高,盲流队伍就会日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生活能够安定吗?农用热气机的燃料可因地制宜,主要以生物质能为主,个别地区也可考虑燃用地方煤炭或利用太阳能。设计农用热气机吋应把可靠性和可维修性放在首位,其次应追求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然后再考虑效率问题……”。

从以上摘引的短短几行字里,读者也多少能感受到这位优秀科技启明星为国为民分忧排难的赤子之心。迄今我已采访的30位启明星中,类似金东寒这样有责任感的绝不在少数。启明星们不仅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里是出类拔萃的,而且大都有着强烈的道德心和责任感,这差不多已成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的基本品格。

在简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金东寒深情地回忆起父母、导师对自己确定人生观的影响。小金的父亲嗜书如命并异常勤奋,20多岁就写出飞机动力学方面的专著,不幸的是,他在那不正常的年代被打成右派。这时一位曾听过父亲课、出身于江南名城一富庶家庭的女孩怀揣户口本,千里迢迢赶到哈尔滨郊区的一个小城,毅然与一位已是右派的男子结合。金东寒是三个孩子中的老大。在东寒的回忆中,母亲什么事都会做(而她以前在娘家时则是什么事都不用做)。为支撑这个家,母亲从未闲过一刻,也从没吃过一根冰棍。“你是哥哥”,这是妈妈经常对东寒说的一句话。东寒7岁时就学会烧饭,为打水,经常是他和母亲抬着水桶走200多米路,由于东寒还是孩子、个头小,妈妈就用手勾住桶,母子俩晃晃悠悠地抬着水。正是从母亲那里,东寒学到了责任感。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母亲一直对孩子瞒着父亲右派的事。直到70年代末,父亲的冤案得以改正后,东寒和弟妹们才知道这件事。现在回想起来,绝非一句含辛茹苦所能形容母亲当时的精神、物质双重压力。

谈及自己的导师沈岳瑞先生,小金说起一件事,沈老的家境很好,但在80年代中期,很多普通人家都有彩电时。沈先生家仍只是黑白电视机。先生说他是要抵制看电视的诱惑。即使现在他每天也只是看半小时的新闻节目。80多岁的老人至今身体矍铄,仍在为社会出力献策,全院上下无不对沈先生人品交口称赞。

正是从自己的父母、导师、同事处学到的东西使小金体会到“责任”一词的深刻含义。目前已是国防重点攻关项目负责人之一的小金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他所钟情的Stirling发动机的研究开发工作一定会在他这一代人时间里获得长足的进展,“这是我和我的同事们的责任"。金东寒说这句话时眸子闪出的光芒使人觉得这句话的信心与力量。

(江世亮采写于97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