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一大碗杜松子酒中喝上一勺尝不出啤酒的味儿的话,那么,在一碗冲淡的混合奎宁中还是能够尝得出蛇麻子味的。但是,要从一大堆书籍中整理出精华,并非易事。因此,你不能期望我们所列出的这些数量不多、种类有限的书会遵循什么明晰无误的选择标准。同样,你也不能指望我们在对20世纪所有著作进行深思熟虑的筛选后能够作出最正确的选择。
对于热切而又品味各异的读者来说,这份从一大堆书籍中选出的书单只是划出了一个大致范围。
鉴于10的平方常用来记数字,也和这一个世纪的年份相符合,差不多一年一本,我们拟挑选100本书。在筛选过程中,抽出原书目中的10来本,加入了一些很难舍弃的书,最后我们突破了100这个数目。
下面就请阅读具体的书目。
传 记
这组把传记单列出来,也许实际上这么说并不确切?不是还有其他所选的书也差不多像传记吗?达尔文的大名更增添了书的分量,而所选版本年代更近,更有助于读者了解这位极具创新色彩作家的真正思想,他对宗教不敬的直言,在此书初版时,就被他那虔诚而善良的遗孀从书中删掉。哈代的传记则少有主观偏见,而年轻沃森的精彩叙述则给我们揭示了一位坚强果断的探险家的内心世界。
达尔文,《达尔文自传》(1950)
哈代,《一位数学家的道歉》(1940)
沃森,《双螺旋》(1968)
戴森,《宇宙波澜》(1979)
费曼,《别闹了,费曼先生!》(1985)
专业导读
本来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们叫做“名词集”,而不是“专业导读”。因为他们汇编和简洁地描述了许多现代科学的名词,其主旨在所有这类书中都有体现。我们对有最广大的读者群的领城最为重视,许多业余读者早就像专业人士那样,对词汇有进一步的划分要求了。其他我们还对一些特殊的地理风貌和不易理解的事物做了详解,有些资料的收集得用上20世纪广泛使用的一些最具代表性的工具如飞船、人造卫星和天文望远镜等才能办到。在这里,图片非常重要。但是,《牛津英语字典》是一个最大的例外,全是文本。
加勒特,《航空照片》(1994)
金多,《东非哺乳动物:非洲进化图》(1971)
马古利斯和舒华兹,《五个王国:地球生命分类图解导读》(1998)
沃德·里奇出版公司,《美国地图:使用卫星拍摄的完整美国全貌》(1975)
彼特森,《鸟类指南》(1930)
桑奇,《银河图集》(1961)
谢尔登,《地质图解》(1966)
斯坦贝克和瑞克茨,《科尔特斯的海》(1941)
布拉德利,克雷吉,默里和奥尼恩斯(等),《牛津英语字典》(1933)
贝利,《植物标本》(1930)
自然科学
这一部分讲物理学、化学,主要以实验为基础对天空、海洋以及岩石进行观察的相关学科,以及这个领域的非生物学科。这些精彩的书名一般很容易理解。弗瑞斯的书对宇宙学作了一个全面的最新描述,它涵盖了这门科学的所有研究。霍金多年前的独立研究成果现在成了无可匹敌的科学畅销书。温伯格以一种别出心裁的个性化的、率直的、文学性的笔调对理论物理学进行了叙述。外尔的杰作风格简明,他以一系列短小、优美的图片简要勾出了艰深数学的轮廓;而这些书都是值得一读的。
其中第二部分专业性更强的书包括:爱因斯坦卷,其中就有他最杰出的1905年的许多原始文献。
罗素和怀特海克服重重困难,也树立了一个时代的里程碑。史密斯关于材料技术的论述也是不可磨灭的。过去几十年中,随着科学的进展,科学丛书层出不穷。
探索读物
弗瑞斯,《全部家当》(1997)
伽莫夫,《1、2、3……无穷大》(1947)
霍金,《时间简史》(1988)
霍夫斯塔特和丹尼特,《心之我》(1981)
施乌和赖恩,《沙漠地中海》(1983)
艾弗郎,《从一到零:数字通史》(1985)
莉文,《周期表》(1984)
麦克菲,《地球编年史》(1998)
萨根,《暗淡蓝点》(1994)
温伯格,《终极理论之梦》(1992)
外尔,《对称》(1952)
专论
狄拉克,《量子力学》(1930)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论文集;瑞士岁月: 1902~ 1909作品》(1930)
芒德布罗,《分形》(1977)
鲍林,《化学键的本性》(1939)
罗素和怀特海,《数学原理》(1910~ 1913)
史密斯,《搜寻结构》(1981)
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博弈论与经济行为》(1944)
维纳,《控制论》(1948)
伍德沃德和霍夫曼,《轨道对称守恒》(1970)
爱因斯坦,《相对性的意义》(1922)
费恩曼,《量子电动力学》( 1985)
卢瑟,《电脑编程技巧》(1968)
科学史
有的书只遵循了一个主题,例如派斯,在他的书中历述了物理学家对物质进行的越来越细的分析过程,直到80年代中期探索到核子内部的夸克王国;而对二战期间核弹的制造过程进行了最精彩描述的则是罗兹。
有几套宏伟的百科全书式著作确实很重要,这里就提到两套科技史方面的鸿篇巨制。辛格的那套著作,制作精细,资料来源可靠,插图丰富而亮丽,它们的视觉效果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弱;李约瑟的著作现有16到18卷,这套书不仅在向对中国一无所知的西方深入介绍中国文明方面独一无二,而且它有益于比较,所以对于任何地方的科学史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资料。
派斯,《内在范围》(1986)
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1954)
德克赖夫,《微生物猎人》(1926)
加德纳,《以科学之名义》(1952)
洛弗乔伊,《巨大的存在之链》( 1936)
李约瑟,《中国的科学与文明》(1947)
罗兹,《制造原子弹》( 1986)
辛格等,《技术史》(1954)
沃尔夫,《优质材料》(1979)
对科学本身的考察
这些书把科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番考察。这里就有两位哲学家对此进行了不同的但都具有深远价值的陈述,梅达沃,一位生物学家,对科学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阐述了其深刻的个人见解;斯诺则表明科学是20世纪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布什则阐明民主对科学将意味着什么。
布什,《科学,无尽的前沿》(1945)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
梅达沃,《可解之艺术》(1967)
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1934)
C·P·斯诺,《两种文化》(1959)
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1945)
丰富多彩的生命
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在各书中都有所反映。巴黎的雅各布和莫诺是长期合作的同事,他们对于分子生物学作出过不同的简要评价。随后是薛定谔,他认为生命就是变化无穷的晶体的杰作,而晶体正是DNA双螺旋来实现的。这里可以读到有关珍贵的浮游生物,大海里的鱼,鸟类的鸣叫,乡村生态学,冰和丛林,病毒的威胁,恐龙的发现,以及细胞等等的资料一一从不同角度来看这个多样性的生命。
探索读物
毕比,《在丛林的日子》(1925)
卡森,《寂静的春天》( 1962) ;霍纳和戈曼,《发掘恐龙》(1988)
雅各布,《可能与现实》(1982)
利奥波尔德,《沙郡年鉴》(1949) 洛皮兹,《北极梦》(1986)
劳伦兹,《所罗门王的指环》(1952)
奠揶,《偶然性和必然性》(1971)
普雷斯顿,《热带》(1994)
专论
浮斯和米雅塔,《热带自然》(1984)
莫斯,《正在出现的病毒》(1993)
薛定谔,《生命是什么?》(1944)
汤普森,《论生长和形态》(1917)
维拉茨基,《生物圈》(1998)
哈迪,《公海自然史》(1956~ 1959)
威尔逊,《昆虫社会》(1971)
生命的演化
达尔文的进化论已为大家所熟知,它已成为生物学的理论核心。身兼作家的生物学家们用舒畅的文笔阐明了三种见解,他们的专业技术并没有使他们的文学天才相形见绌。另三种观点技术性更强,它们使进化论得以扩展。格鲁伯仔细研究了达尔文的笔记,梳理出了他创造性的根源。
道金斯,《失明的钟表匠》( 1986)
古尔德,《达尔文以来》(1977)
维纳,《雀嘴》(1994)
戈德史密特,《进化的物质基础》( 1940)
菲西尔,《自然选择的遗传理论》(1930)
威廉姆斯,《适应和自然选择》(1966)
格鲁伯和巴雷特,《达尔文论人》(1974)
人类的本质和发展
毫无疑问,我们是地球生物的一部分,但肯定是很特殊的一部分。这在目录上很明显能看出来,有20多个书目是关于以下学科的:人类学、考古学、社会学,一直到人类的感知、心理和语言。这些书都很杰出,理所当然也畅销。
大部分书名都很好理解。但值得一提的是拉伊特利,坦桑尼亚的一个地方,200万年前有两个矮小的人类祖先手拉手在这里漫步,他们的足迹深深地印在了快速滑落的火山灰上。这本书将一个详实可靠的故事娓娓道来,虽说是关于技术的,但就一本书来说,已经非常吸引人了。
探究读物
巴伯,《论妇女工作》(1994)
贝特森,《走进心灵生态学》(1972)
布鲁诺斯基,《科学和人类价值》(1965)
古多尔,《人类的阴影》(1988)
乔治亚,《慧眼》(1970)
赫胥黎,《知觉之门》(1954)
利基,《亚当的祖先》(1934)
平克,《语言本能》(1994)
舒曼德-贝西若,(写作是如何发生的》(1996)
舍勒,《大山里的猩猩》(1963)
谢尔茨,《乐队在演奏》( 1987)
德日进,《人之现象》(1959)
维格斯基,《思想和语言》(1962)
伍利,《在乌尔发现皇陵》(1969)
专论
布瑞恩,《猎人和猎物》(1981)
乔姆斯基,《句法结构》(1957)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1920)
利基和哈瑞思,《拉伊特利》(1987)
理查德·李,《坤族研究》(1979)
李热-高尔汗,《史前艺术的瑰宝》(1967)
明斯基,《心之社会》(1986)
彼得和艾奥娜·奥派,《大街和运动场上的儿童游戏》(1969)
巴甫洛夫,《论条件反射》(1926)
泡凡斯特,《聪明的汉斯》(1911)
小 说
如果不谈到小说艺术所带来的泪水和欢笑,那么我们无法结束长期以来集知识性和通俗性于一身的书目。
H·G·威尔斯在20世纪的前20年写下了他那本书。确实,科学具有预言性,而他对广告人文化(现在仍然如此)与对一位年轻科学家的生活的描绘,与今比较相差不离,并未有所提高。《彩虹》绝对是一本描写二战时期科学的出色小说,但他的光芒有些酷冷难耐。
刘易斯,《箭匠》(1925)
冯内古特,《挑棚子游戏》(1963)
H·G·威尔斯,《特奴·本格》(1908)
平乔恩,《彩虹》(1973)
如果没有特别提及,文中所示日期都是我们能够确定的最早版本,特别是指美国或者英语版本。我们的主要资料来源是美国国会图书馆。
[American Scientist,1999年11~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