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he-scientist.com/April2014/critic1.jpg

循环时间短、定位治疗难仅仅是现有癌症疗法面临的挑战之一。而药物毒性与肿瘤耐药性引发的并发症,轻者治疗被迫中止,重者甚至是致命的

 

  与普通药物相比,基于纳米技术的疗法优势明显,包括半衰期久、滞留时间长、针对性强以及毒副作用小,这已在化学药物的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若干制剂正在临床试验或已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例如,Calando制药公司首次向人们展示了以纳米粒子为载体的RNA干扰(RNAi)药物;BIND Biosciences公司利用纳米粒子将化疗药物与PSM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结合,与仅施用PSMA相比,在减轻肺部与扁桃体损伤的同时提升了有效性,用药量显著减少。另外,Celgene公司的Abraxane(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已被FDA批准用于乳腺癌治疗,最近又获准用于肺癌与胰腺癌治疗。
 
  研究人员最近报道称,用纳米粒子递送多种药物能调节复发性癌症的抗性,改进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其他一些方案包括逐层递送siRNA与阿霉素用于乳腺癌治疗,同时装载siRNA与肿瘤渗透肽治疗卵巢癌,以及连续施用多种纳米粒子治疗胰腺癌。事实上,上述这些方案为下一阶段纳米药物在癌症治疗上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添加法是目前临床上联合用药的一种,其做法是最大化地将有效剂量的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但药物间的协同效应没有被整合在内。伴随着纳米粒子越来越多地用于多靶点药物递送,添加法或有被取代的趋势。这就引发了几个问题,例如,通过沉默基因阻止抗药性、抑制细胞凋亡、打通血管通路均可作为药效参数,但如果同时考虑多个参数(全面攻击肿瘤)怎么确定药量?如果药效与毒性同时增加,如何调节药物的剂量?更重要的是如何“优化”,特别是抑制肿瘤生长、降低抗药性、维持白细胞数量以及其他诸多参数同时存在时。
 
  优化其中的一个指标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指标。此外,这些指标因人而异,需要基于表型的个性化用药。同时,联合用药产生的参数空间,大到难以对所有的组合进行测试。例如,6种候选药物的10种可能浓度就意味着100万种可能的组合,从中筛选出一个对应的理想表型的组合难度极大。
 
  为了超越短期癌症治疗或单一结果,以达到长期或潜在的永久治疗效果,纳米药物不可避免地搭上新技术快车,以确定能同时满足有效性、安全性的用药剂量。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是反馈系统控制(FSC),该方法依赖于表型应答而非细胞通路,能从各蛋白组成、基因反应图谱上得出判断,例如,可用于反馈回路指导普通药物与纳米药物的联合使用。特别是,这种方法可用于细胞株与原代细胞的体外实验以及临床前甚至直接临床验证。在得到最终配方前,FSC利用结果迭代给出几十种而非100万种可能的最佳剂量组合,其间也给出了对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学的评价。
 
  总之,纳米抗癌药物所具备的诸多优点能够克服传统癌症治疗所面临的难题。用FSC之类的快速收敛方法合理设计出的纳米抗癌药物联合使用,将是一条从癌症治疗走向根治癌症的希望之路。
 
 

资料来源 The Scientist

责任编辑 则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