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莫·哈内(Timo Hannay)认为,有关科技巨人史蒂夫·乔布斯的精美自传电影无法完全展现他本人的双面人生

 

史蒂夫·乔布斯(迈克尔·法宾斯德饰)与女儿丽萨(佩尔拉·哈尼·贾丁饰)发生矛盾

 

  电影《史蒂夫·乔布斯》于2015年出品,导演是丹尼·鲍尔(Danny Boyle),而编剧则是阿伦·索尔金(Aaron Sorkin)。
 
  我认识史蒂夫·乔布斯是在千禧年末,那时候iPhone刚刚问世不久。我当时参加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数字神人们的聚会,亦称Foo Camp(电脑黑客聚会)。亚马逊公司的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是聚会的常客,在那之前一年,谷歌的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坐着他的直升飞机到会。除了我之外所有的人都对此泰然自若。然而,那一年坊间流传着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有传言说史蒂夫·乔布斯本人可能会参会。他从来没有出现过,但正是因为他具备独特的地位,即使他缺席也比其他科技牛人的出席更引起人们关注。
 
  幸运的乔布斯有着独特的品味和摇滚歌星般的演技,他总是能在一群(像我这样)笨手笨脚的书呆子中脱颖而出。除此之外,事业巅峰时期他英年早逝,他的人生就像一部传奇,名副其实的传奇。许多技术人员在谈论改变世界,乔布斯的确做到了。无人能比的是,他打破了技术和人类之间的障碍,把电脑变成了消费品。随着iPhone的问世,他成功逆袭,将已有的消费产品又装回电脑。
 
  该如何最好地去理解这样的人生·乔布斯的答案是,邀请知名的作家和前媒体高管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来撰写他的传记――乔布斯去世数日后便公开出版的华丽的记述。而《史蒂夫·乔布斯》〔西蒙(Simon)和舒斯特尔(Schuster)著,2011年〕一书可能是我们对他人生解读的最接近的作品。
 
  艾萨克森的大片的电影版创作一流,正如你对编剧阿伦·索尔金(《社交网络》和《白宫风云》的编剧)和导演丹尼·鲍尔(《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和《猜火车》的导演)的期待。对话以每分钟100字段的速度前进,演员不时地有精彩的演技(尤其是迈克尔·法宾斯德的主演),剧情的指导和其他的好莱坞电影没什么两样。然而,很多人为了更好地理解主人公还是会观看这部影片,从这点上来说,电影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影片的情节围绕着乔布斯和他的女儿丽莎·布伦南·乔布斯(Lisa Brennan-Jobs)之间的关系展开,展现了他对最新电子产品创意的关注,同时这种关注与其对亲身骨肉的忽视或是放弃产生鲜明对照。这一切在三个重要产品的问世中得以展现:1984年的Macintosh,1988年的NeXT工作站和1998年的iMac。这个直接的三幕剧结构,演绎了乔布斯生命中的三个关键时刻,也隐喻着他温和的公众形象和凌乱的生活写照。
 
  影片中有很多东西被省略。这也是最大的败笔所在:乔布斯身上有无数相互矛盾的地方。他既是一位嬉皮士,又是控制狂。他是个源于神秘主义的禁欲者,却又成立了全球卓越的消费品公司。他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让人难以忍受,但也(从与史蒂夫·沃兹尼亚克联手设计了苹果二代产品开始)获得了工程学上不可思议的成就,并赢得厚爱(尽管常常因为沃兹尼亚克和其他同行的工作得到好评)。
 
  当然,在时长两小时的电影中涵盖所有这些是非常困难的。但这种编排意味着,乔布斯的同仁们、亲戚和主要的对手都要在产品的发布会上,希望能在他上台前用几分钟倒倒苦水(在一个很有意思的时刻,法宾斯德真真切切注意到这点)。这常常让人觉得缺乏可信度。
 
  电影的前三分之二想办法吸引却可能会迷惑到那些对故事情节和其他角色不熟悉的观众。这包括很多美妙的可供引用的话语和书中的格言,比如乔布斯强烈的愿望,要“在宇宙中留下一个印记”。但“哒哒哒”一连串的形式更像是拼贴画,而非连贯的叙述。简而言之,它本来可以是乔布斯风格的极简主义。也就是说,就像乔布斯的职业生涯,影片在第三幕有所补偿。
 
  如果你想在乔布斯的人生中找到印象派和梦幻般的蒙太奇时刻,去看《史蒂夫·乔布斯》吧。如果你想了解乔布斯这个人,电影可能会让你失望。但不管怎么样,看看电影也无妨:它是给传记做的不错的预告片。
 

资料来源 Nature

责任编辑 遥 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