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在他的客厅里踱来踱去,沉重地思考着问题,他忽然抬起头来对来访的客人说:“也许由于我年轻时所受的教育关系,把我紧紧地拖牢,使我成为一个实用主义者”。这句话出自贝聿铭的口,使当时在座的客人大吃一惊。贝聿铭是实用主义者吗?

贝聿铭在纽约事务所雇有一百六十名助手和职工,他还经常和世界各地的大型企业、地产公司和文化艺术团体保持着联系,他对自己是不是实用主义者抱着怀疑的态度是完全应该的。

事实上贝聿铭和他同事们所办的建筑企业绝对不限于商业经营,他总是把科学、艺术和美学交织在一起。今天他和同事们在这方面的特殊成就,在美国虽不能说是独一无二,至少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是全国的遥遥领先者。

目前贝聿铭的声誉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光荣地被任命为纽约曼哈顿建造价值三亿七千五百万美元的展览馆和市政厅的首席建筑师。这么度大的建筑工程,在纽约是罕见的。今天在他的设计桌上还搁置着许许多多未完成的工作,远的来自新加坡,近的来自纽约花园大街。今秋他将参加经过困难和阻挠、费了十五年功夫才建成的纪念前总统肯尼迪的麻省多且思德Dorchester)市图书馆落成礼。

现在他正在为他的祖国首都——北京——近郊设计一个大型旅馆。这是中美外交关系正常化后第一个美籍建筑师为中国所设计的大厦。下月全美建筑协会将授给贝聿铭一枚金质奖章。对一个建筑师来说这是最高的荣誉,因为这个组织是国际性的,并向全世界建筑师开放。

但事情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七十年代初,贝聿铭和他的同事设计了一座六十层的大厦,它坐落在波士顿,取名为Hancock塔。完工后不久,突然大厦的巨型双层玻璃而出,摔碎在地,幸未伤人,但贝聿铭的声誉也和玻璃一样被摔得粉碎,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很自然他的顾客纷纷离去,他的办公室门可罗雀,他和他的同事望着乌云笼罩的前途,甚至怀疑他们的企业是否能存在下去。虽然后来这个大厦的一切双层玻璃都改换为较厚的单层玻璃,解决了技术上的问题。但是刻在贝聿铭的顾客心理上和整个建筑界的伤痕是不容易磨灭的。贝聿铭有足够的根据认为问题的发生应当由玻璃制造商负责。这个轰动全国性的案件,由于它的错综复杂,至今法院尚未作出最后的裁判。贝聿铭站得稳稳地向全世界表态,说明这件事在自己事业中是一件空前和不幸的大事。但是错误和责任是在玻璃公司,他的全世界顾客信任他,同意他的科学分析。所以今天他和他的同事们像往常一样忙得不亦乐乎,他在建筑事业上仍旧享有最高的声誉。

贝聿铭和他的同事们目前所处的环境和操作方法与一百多年前Mc Kim,Mead和White三人合办的一个建筑公司十分相像。当时这三位建筑师有独特的风格和远见,工作认真细致,保质保量,并深入群众征求意见,而不仅仅以创新为号召来过日子,贝聿铭就是这样学着做的。

祖国交给他在北京的任务,他更是十分重视,能为祖国尽一份力量是再也光荣不过的事。他说“我称呼自己是美国的建筑师,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我血管里流着的鲜血是道道地地中国的”。可见他对祖国感情之深!

贝聿铭曾于1975年率领美国建筑协会代表团来到中国参观了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并来到上海市体育馆工地。1978年他应邀再次回到祖国并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和原则,他认为广义说来古城北京不宜建造二十或三十层的大楼,这会改变北京这历史性的城市的独特面貌。因为基本上大部分北京城市里的房屋是平房。他说:“竟有人提议把北京城市拆掉一部分让高楼大厦造起来,我听了大吃一惊,因为整个北京城是一件艺术作品,如果拆毁了一部分,那么整个作品就失去了价值”。这次回到祖国,他给离北京三十里外一个避暑胜地设计了一座拥有三百套房间的旅馆,这个旅馆将用砖头和白色泥灰建造而不用水泥钢筋和玻璃,这在他的建筑事业史上还是第一次。他说这次的设计既不是地地道道典型的中国式,也不是所谓超西方式,而是像一座桥介于两者之间。贝聿铭在这个问题上,作了一次戏剧性的突破,他所设计的旅馆将是平顶的,而不是像宫殿式翘角和卷边的屋顶。这座旅馆的两侧是较矮半环翼形的结构,其中有古色古香中国样式的花园,整个旅馆的窗和门都做得像一幅中国古画的镜框。据说这座旅馆将于今年九月动工。它是未来计划中使用西方建筑设计图样来建造的许多旅游房屋之一,也是第一幢这样的大厦。

贝聿铭博士祖籍广东,他的祖父尚在中年时就迁居江苏吴县。他于一九一七年出生在上海。他于一九三五年赴美决定报名投考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并考虑在毕业后回国执行建筑师业务。说也奇怪,他的两个愿望都没有实现。他被录取在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攻读,获硕士和博士学衔。由于一九四一年冬季爆发了太平洋战争,他只得暂时留在美国,并取得了美国公民证。太平洋战争结束后,贝聿铭找不到工作,他只得充当哈佛大学绘图室的指导员。就在这一段时间内,他受到Walter Gropius和Marcel Breuer的科学、艺术和美学三合一在建筑学上的新应用思想的影响。这就奠定了贝聿铭今日在建筑学上成为独特风格的人物的基础。贝聿铭超群的毅力和工作风格受到大建筑家William Zeckendorf的重视和赞许。1948年他被聘为William Zeckendorf在纽约梅迪大街上的办公室主任。1960年他脱离了William Zeckendorf,并单独设立贝氏建筑事务所,并请几位有名的建筑师参加他的事务所。他们各自贡献自己的专长,就地取材,配合集体的思考能力和优异的技术,最后作出合理化总结和建议交给他们的顾客。每一个建筑图样可以说是贝聿铭的心血结晶。这使贝氏的企业蒸蒸日上,为其他同行所望尘莫及。在过去的二十年,贝聿铭三个字在美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都称他I. M(酷似英文“我是”的简写)。他的外文名字应当写成I. M. Pei。

[San Francisco Chronicle91979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