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十二天以前公布发现了人类祖先的新标本以后,关于人类最初站立行走起因的新奇理论势必引起讨论和争论。这种新理论涉及到两足类的出现问题。人类学者所称两足类的含义,包括具有两足行走的能力、核心家庭出现、广泛的食物分享以及异性配偶的相对稳定

直至最近,最普遍的推测是,两足的进化和脑子扩大是同时发展的。两足是人类的标志,而脑子的扩大是另一标志。这种推测认为,由于双手在行走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减弱,以及大脑扩展到能制作工具和运用工具,因此在行走中更多地依赖两条后腿。

然而,如果关于两足类起源的旧观点能成立的话,那么,新近发现的标本和原有人类祖先的标本是非常不同的。

依原来的观点看,两足类,包括现代人的直接祖先,有一个逐步进化的过程。这种人类祖先就是屈着身子、踏着慢吞吞的步子行走的“猿人”,猿人比猿聪明,但不及现代人。

众所周知,两位美国人类学家于本月初宣称,人类是从一种与两足类的近祖非常不同的动物发展而来的。新近发现的人类祖先完全站立,除了身高不足四英尺以外,它的身躯和当代人非常相像。但它的头和大脑仍小,和猿的一样。它不懂制作石头工具。

化石的发现与解释

克里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约翰逊教授在埃塞俄比亚(原是古代埃及南部),利基博士在坦桑尼亚,在肯尼亚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在伯克利)的考古学者怀特博士分别发现了大约六十块这种动物的化石,而这些化石以前未曾发现过。

这种叫“南方古猿的标本表明,在三百万年至四百万年之前,已经至少兴旺了七十万年。它可分为两支,一支发展为人类,另一支仍按“南方古猿”的形式发展,业已绝种。南方古猿化石代表了人类祖先这一发现,与原先所假设的两足类的理论毫不相同。这一发现对于那种认为两足走路与大脑扩展同时进化的理论是沉重的打击。

约翰逊博士说:这使我们想到了马赛克进化论。单从躯体协调一致进行活动的进化过程是不变成人的。这种动物躯体的某些部位比其他部位进化得早。”尽管南方古猿的头和猿相似,但它的骨头,包括膝盖骨和骨盆,证实它完全能直立行走。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人类进化权威霍威尔博士说,南方古猿“完全是两足动物”。

最近发现的标本提出了与大脑扩展有关的问题

“这就告诉我们,两足类动物在三至四百万年以前就已经定型了。因此,得探讨这种情况是怎样发生的。”当前广为讨论着的假说——这一假说被新发现的化石所证实——是肯特州立大学的人类学者洛里奥博士提出的。

他的理论是从分析猿的生育间隔开始进行研究的。猿每次一般只产一仔,例如雌黑猩猩,直到它们的幼仔出生几年以后能独立生活时,才具有性欲的要求。因为生育期(包括怀孕期)较长,雌黑猩猩平均五至六年生育一次。这就是说,一只雌黑猩猩从成年到第二次生育——生育两次刚刚够替代它和它的配偶,就得活二十多年。这在荒野中已是很长时间了。为了后代兴旺,每一对黑猩猩就要产两胎以上,而每多产一胎就需要这对黑猩猩至少要多活五年以上,因此黑猩猩必须群居。

黑猩猩保持集群生活

古多尔在坦桑尼亚对野生黑猩猩的研究结果表明,甚至已成年的黑猩猩依然和它们的母亲和小弟妹们生活在一起。然而,这种群居不像人类家庭,因为雌黑猩猩在较短的发情期或叫“交尾期”中全然是混杂群居,和任何雄黑猩猩结成配偶。这样,成年的雄黑猩猩就不是这个家庭的成员。抚育小黑猩猩的雌猩猩,就不能过多地靠雄黑猩猩来猎食等等。

“那么,人类的情况又是如何呢?人依赖母亲喂养的婴儿期更长。”洛里奥博士说。他指出,如果人类的生育间隔像猿那样长,人类就不可能兴旺。为此,早期人类的祖先发展了群体生活,这就使女性有可能同时照料一个以上的幼儿。这样,生育间隔就可以密到足以使后代兴旺起来。

两足类是关键

根据上述理论,群居生活是两足类的关键。这种群居不是为了制作工具(尽管有可能制作,至今尚未发现证据),而是为了获取食物,并把食物带给照管幼子的母亲。洛里奥博士说“因此,人们发现两足类也许按性别进行劳动分工。”

这就进化到了同类食物的分享(这是自然而然和逐渐发展的),例如在食肉的群居者中间分享狮子肉和狼肉。成年的两足类杀死动物后,将肉衔回来或纳入中进行反刍来喂养幼儿。多数的猿类是群居动物,它们用手来分享食物。这种分享食物特点(包括手的运用)的发展,是合乎逻辑发展的。

多数人类学家认为,早期祖先不论是雄性或是雌性,必须共同担负觅食之职。雌性专门寻觅植物性食物,不受子女牵挂的雄性,则漫游远处猎取肉食。若无雄性供给食物,雌性连同幼儿就难以生存。

生活条件陷入困境

众所周知,人类进化的同时,气候也在变化,终年能提供丰富食物的热带潮湿地区变为干旱地区,森林面积缩小了,只有在某些季节才有食物。

气候变化的结果,居住在森林中的猿类的生态区域逐步缩小(尽管森林日益缩小,它们在今天仍生活在那里)。然而,近亲群居的生活,使它们能够利用其他种类的食物,利用广泛分布着的食物来源,群居方式就发展了。从这一推想出发,生态因素和群居因素结合起来,使类人猿能组成极密切的家庭,同时养育一个以上的幼猿。

根据上述情况推理,密执安大学的人类学家沃尔波夫博士认为,南方古猿的生活是极其艰难的。通过对早期人类这些亲属的骨骼和牙齿来测定它们的死亡年龄以后,沃尔波夫博士说,南方古猿的幼儿只有半数能在它们的双亲照料下活到成年。

双亲的抚育是必要的

沃尔波夫博士认为,鉴于南方古猿生育率低,如果它们的幼儿得不到很好抚养的话,那它就会绝种。南方古猿的家庭远比黑猩猩密切,它们家庭里的双亲十分乐意抚育幼儿。

进而提出一个问题:它们怎么会放弃猿的那种杂交方式呢?研究得出的答案是:它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它们把性交变成了一种纯粹的生育行为,而且只有当雌性在生育期和显示出性欲要求时才进行性交。大多数的雌猿不在发情期时,不论是雌性或是雄性,都无性欲要求。相反,人类对性的看法和性行为,同猿的方式大不相同,人保持了人类家庭的本质。与其他猿类不同,人类女性并不是在生育期每月一次有几天表现出性欲要求,而是随时能够性交,并且当性交不是直接为了生育时,也能引诱男性。洛里奥博士说:“人类的男女之间多少有种持续的引诱力,这种引诱力便使人类保持着配偶关系。

人类学家还指出,人类的另一种奇特现象一一即人类每个人的体格,特别是面孔,极不相同,这也许是人类特征复杂的一个方面。洛里奥博士说“我想,我们人的外貌演化得极不相同,这样就可组成一种相互依附的以丈夫和妻子形式固定下来的配偶关系。但紧密的配偶约束并不等于完全单配偶。在性欲混杂的群体中,一夫一妻绝不能得到保证。黑猩猩与其母亲保持密切关系,但不知谁是它们的父亲

沃尔波夫博士认为,如果雄性必须为带有幼儿的雌性提供食物,抚育幼儿,要做到这一点,没有紧密的核心家庭出现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只有在核心家庭生活中,雄性意识到自己是父亲,才会抚养幼儿。

人类祖先进化迅速的一种迹象,是它的两条腿由于经常走动而变得粗壮,约占体重的百分之四十。

洛里奥博士解释说:如果两足类要提高活动能力,那就必须有鸵鸟那样的腿。鸵鸟在陆地生活,它的主要防御办法是速度。如果这一观点正确的话,两足类就应有一个更有意义的名称一一种几乎有了完备的人类社会结构,但没有人类生活方式所必需的发达大脑的动物。一种大脑很小(像类人猿的一样),但能直立行走的动物,已经使研究者们得出结论:由于核心家庭需要同时养育几个子女,以及需要配偶为其觅食,两足类便产生了。

[The New York Times,1979年1月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