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飞速发展的技术水平一直引人注目和惊异,甚至不安。几十年来,这个国家以惊人的速度完美地引进和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并非单纯地依赖他国、盲从和顺应,而是怀着超赶的心情向人挑战。所有那些正在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甚至有些发达国家,都应该从中汲取教益。

日本从工业化初期以来,就建立了一个研究实验中心网。它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在许多地区设立了中心点,与中、小型企业取得密切联系,并广泛展开活动。虽然这些中心点在日本尚未获得特定的法律认可,但却被视为工业的技术中心,即提高和传播技术知识的协作中心,对企业单位提供实验成果、经验交流、人员培训和技术资料等方面的支援。仅在企业改造方面,这样的中心1976年至少有210个,人员总数达1万以上,经费预算接近十亿法郎。这些中心可分为三种类型:

政府所属研究中心,共有18个,大多按技术专业分工。它们属于政府各部管辖,并专由公共基金拨款经营,它们主要是按照众所关注的计划,并就行政当局提出的选题从事长期研究工作。

地方所属研究中心,共有187个,工作范围往往较广,系直属地方(市或省)领导,约有90%经费由后者担负,主要工作是直接帮助中、小型企业。

半官方性质的研究中心,建立不久,为数还不多,发展也不均衡。它们按企业部门从事专业研究,为各企业提供许多业务上的方便,它们的开支50%以上由公共基金拨给。

为大众利益服务

政府所属研究中心建立得最早。领导部门创建该机构,旨在引进和推广国外先进技术,并使之适应于本地具体情况。目前该中心的基本任务是与综合性学术团体共同领导研究与发展等活动。其目的是从社会广大的长远利益着眼,如防止污染、节约能源和原料,开发新能源,在计量学、自动控制、材料、空间、海洋等各个领域进行研究,并推广新工艺。它对企业技术的直接援助虽不多,但大多面向大型企业或具有先进水平的单位。在这方面,政府研究中心为私营厂商确实做了不少辅导工作,对研究项目不明确、产品销路不畅通以致企业可能面临困境的问题(如关于劳动条件的研究等)进行了广泛的调查_1976年政府研究中心已拥有297多亿日元的预算,人员总数4115名。

除了MITI(技术工业应用部)的7个地区中心之外,在东京和周围地区出现了一个集中点。这种集中方式近来还在日益增加。

关于成果的推广和对研究的评价方面,除了采取传统方法:出版技术刊物和举行技术讲座外,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技术中心还掌握了相当数量的专利资料。如15个属于MITI的中心就掌握了约2500个本国专利资料、450个外国专利资料。

促进地方经济

不同于政府所属的研究中心,地方研究中心则完全为企业服务,尤其面向中、小型企业。它们直属47个省市管辖。600个地方研究中心中,有187个可称为工业技术中心,后者1976年的预算是310亿日元,职工6115人。平均每个省拥有1 ~ 10个技术中心(平均为4个),人员2 ~ 260名(平均为33人)。这些中心专门从事一种或多种类型的工业,每个省至少有一个多种工业研究中心。

日本创建这种研究中心的历史,可追溯到实现工业化时期。1925年前建成这些研究中心的占38%1945年前占59%,1960年前已达76%。其原先的任务是对进口产品进行鉴定和验收,并帮助各企业采用国外先进技术,使之适应于本地情况。现在的任务是向它们所在区域内的中、小型企业提供直接的技术援助,酌取一定的服务费用:试验按所花工时40 ~ 50%计费,研究工作按30%,对企业的技术指导和协助按15 ~ 20%,培训人员和查询资料按5 ~ 10%计费。

90%以上的试验,由研究中心的人员操作,但70个研究中心里的有些实验室,对企业工作人员随时开放,任意使用。至于地方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每人每年要完成约250 ~ 450项试验,写出50 ~ 80篇报告。试验费用和器材借用费均很低廉,大大低于成本费用,故每人的试验平均取费约12法郎,报告取费约110法郎。

应企业单位的要求,地方研究中心为之提供许多技术指导,一年里为小型研究中心(30 ~ 40人)提供约1000次,为东京的研究中心(256人)提供约30000次,小问题仅需通过电话解决即可。技术指导不直接取费,但必需的试验则要收费。此外,为了加强与现场的联系,研究中心还按行业和/或按地区分别对工厂企业进行系统参观。

研究工作实际上都从普遍存在的问题着手,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各班组的技术水平,以便更好地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和改进试验方法的效率。仅有几项研究是在直接实施某些新工艺,故研究中心的工业作用并不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部门间的技术交流活动,地方研究中心把大量技术和经验逐渐推广给大型企业及国家研究机构,此外还开展其他活动,诸如人员培训、技术知识介绍等,目前正在建立以地区研究中心为基础的庞大的技术情报网。

然而,并不能就此认为这些中心的各方面工作已经完美无比、令人满意了。目前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人员调用不够,由于过分强调地方化而引起各地区研究中心的资料不够集中,以及企业、大学、研究中心之间普遍存在相当隔膜现象。近来新建的几个半官方研究中心,就是试图克服这些缺陷,至少能解决部分困难。况且它们确能直接适应某些专业部门的需要。

推动行业部门的工作

1976年已拥有244个半官方或私营研究机构,以及一些私营公司的研究发展中心和附属于公、私立大学的研究所。这些机构任用的人员有12500名,预算经费为3300亿日元。约有70%的投资来自公共基金。最大的机构涉及到国家利益的所有重要部门,如能源的生产和分配,运输建筑及卫生等。事实上,鉴于其性质、地位和作用都各有自己特点,要使传统的技术研究中心配合恰当确实并不容易,因此对于一些纯属私营的研究中心也应予以重视,诸如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皮革实验所或啤酒工业研究所等。

总人数为262名的5个常设研究中心,所得预算经费略高于4400万法郎。直接、间接的津贴占50 ~ 90%不等。与企业签订的有关试验与研究合同的预算,往往很少超过30第,而且企业自愿支付的捐助金额总是低于10%。

研究发展活动往往占用了科研人员30 ~ 50%的工作时间。大部分研究中心的研究活动,仅仅限于本行业使用的技术范围。与研究活动相比,应邀所做的试验和本身研究活动成了同样重要的任务。文献情报资料的工作发展甚快。和外国一样,日本对于新技术的发展前景研究和探索工作正在稳步地展开。从1977年机械工业技术发展中心(CTSPIM)的八份调查报告中,就提到机器人(美国)、正在研究中的消除噪音工作(美国和欧洲)以及激光应用研究活动的报道。总之,这些研究中心在发展生产、推广新技术和新设备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实际上它们已具备了最现代化的设备装置,并提供了有关企业单位,如把CTSPIM的元件测试精密仪器的激光装置,使用于加工机器方面等。

1976年,在工业改造方面进行工作的210个技术研究中心所得的成果,仅占日本全部研究发展项目的2.2%,而私营行业却占3.4%。在工业改造中,虽然约有12000企业投入研究活动,可是技术研究中心确是有力地推动了十万以上企业的工作。

此外,日本地方团体能有相当独立自主之权,易使地方研究中心获得自由活动的必要条件和便利,同时术工业应用又以灵活机动的方式努力给予方向性的指导,这两者似乎均已达到协调一致、相互辉映的境地。

[Le Progrès Technique 1979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