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世界上各种书刊杂志上发表的科学论文与日俱增。面对着这些数量浩大的科学论文,如何来鉴定和评价每一篇论文的客观价值呢?近年来一个引人注目的方法,就是统计每一篇论文的引用率,即被其它科学家引用的次数。
设在美国费城的科学情报研究所,经过二年多的时间,查阅了1965 ~ 1978年之间发表的数目浩瀚的科学论文,从中列出了被频繁引用次数最大的1000篇论文的作者。在他们中间,从事生命科学和物理学研究的科学家为数最多。
这项统计工作是较为繁杂的。统计人员对500万份科学论文所引用的6700万条文献,仅用电子计算机运算就花费了近750小时。同时,由于不少作者的名字和姓氏的英文缩写字母互为相同,为了确保数据正确,还必须向各国的科研人员寄发调查卡片进行审核。这一规模庞大的统计调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项挖掘对现代科学起重大影响的科学家的工作。
一篇论文有时往往有几个作者,在这次调查中,对他在论文上的名字排列不分先后一视同仁。实际上,在这个统计表上被列出名字的科学家,平均发表的论文为121篇。
附表是按学科分类,对被引用论文次数最多的1000位科学家的统计人数。由表可见,从事有关生命科学的科研人员,在人数上占压倒的多数。同时有趣的是,数学和地球科学方面的人竟一个也没有。产生这样的结果据说有这样几种原因:① 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发表论文的数目存在差异;② 署1个作者名字的论文1篇,与同时署10个作者名字的论文10篇,即使乍看上去是同等的,但论文被引用的数目后者还是多了10倍;③ 因学科不同,引用论文的方式也不同。一般来说,生物化学方面的论文常引用近30篇的文献,而数学的论文引用的文献数字常见却是15篇。
虽然在不同的学科上,单纯机械地以论文被引用次数来评价论文的客观价值,看来不一定全面。然而,在同种学科中,这种引用率就显得十分有说服力。总而言之,这项统计工作具有相当的科学意义。
那么,谁是世界上论文被引用最多的科学家呢?这是纽约癌症研究中心的免疫学家R-A古德,他的一篇论文竟被其他的科学家引用了17,679次。1000位科学家中年龄最大的要算洛克菲勒大学的F · A李普曼了,他曾是195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获得者,在这次统计中他有一篇论文,是他年过六十六岁后写的。而1000人之中年纪最轻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三十三岁的物理学家J · S惠特克。
(繆龙杰译自《自然》(日),1982年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