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学家和科学集体活动成就之科学意义进行评价的问题,在最近十五年来成了哲学家、自然科学家、科学领导人、心理学家以及其他专业学者们的注意中心。

企图以各种各样的标准和方式为基础建立对科学成果的估价系统之尝试已搞过不少次。

自然,首先是把注意力放在为应用研究成果评价时所广泛使用的经济效果指标方面。然而,想用这些经济效率指标估价基础性研究成果的初步企图均碰到了严重的困难。因为基础研究成果对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间接的,要通过应用性的科学 - 技术活动,并且经常有很长一段推迟的时间,虽然最后还是这类成果的意义最大。

使用各种经济性指标所遇到的困难迫使人们走向使用成果科学意义的形式指标的数量。

虽然缺点很多但还是最为活跃的是出版的总量。但是,越来越看得明显,这项指标有时候会完全歪曲了对科学劳动及其成果的评价。有趣的是,还在1939年,得 · 贝尔纳就曾对此提出过警告。

使用出版物的引证量来评价科研成果意义的企图当前尚不能证明可信,因为引证量只能部分地反映其有益性,而且不作补充的内容分析还不能给出关于该项成果对本学科领域和整个科学以及实践的意义。除此之外,引证量本身还要受到各种各样的、或大或小的偶然因素的影响,罗马尼亚的科学领导人波 · 阿塔纳西曾正确地指出,“引证所给出的画面可能因不确切和不全面的摘引而受到歪曲,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科学家的个人关系、地方主义、科学中的摩登,还有语言障碍,研究者使用的文献资源不充足,某些重要论文发表在不出名的杂志上,以及缺乏信号情报……”。同时引证上的主观性还会由于不论是引证者或被引证者的科学地位的低下而增大。

当前广为流行的是基于内行评价原则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本质在于由有权威的主体(咨询专家或咨询小组)充当量度科学成果科学价值的特种“仪”。但是,使用咨询评价若不采取专门的方法性机器,仍然要遇到一系列严重困难。

首先,不论咨询专家使用什么样的评价标准,由人充当测量仪器的可能性是很少的,特别是在测量唯智论性质的参数方面。第二是人很难在思维之中把被测量的参数分为许多精确的量度段,而且,如果有几种因素影响被测量的参数的话,人不容易给出积分性的评价值,并且最后总是有可能给出的是不相当的主观的评价,甚或是直接的错误。

因此,制定专门的咨询评价方法成了一个极迫切的问题。最理想的是创设一种评价系统,是依据于逻辑 - 认识论的原则,并能实质性地提高对科学成果进行咨询评价的客观性,同值性和准确性。本文所论述的就是制定这种评价系统的一种可能的方法。

这里所建议的方法主要是用于评价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当然,作者所进行的试验能根据使其原则上适用于无生命自然界的其他一些学科方面,但是这条建议须要经过仔细的检验

显然,从最一般的意义上理解,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发现及科学成果的,是在科学研究活动中获得的真理知识,并且具备所谓“世界性的新颖性”。因此,真正的发现应该带来“对认识水平的根本改变”。这样,被认作为科学发现的科学成果之首要标志应该是具有一定的基础性水平。正是这高度的基础性水平才赋予发现以科学意义并确定了它们能够推进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才成为了所谓先锋性发明的源泉。这一点提供了按基础性水平评价科研成果科学水平的根据。

那么,科学成果的基础性水平指什么呢?要知道,如果我们想客观地和确切地估价科学成果的基础性,传统的直观理解然是不够的。

要获得对科学产品基础性的更严格的义,可以使用某些哲学和社会科学范围关于基础性特征的一般概念。根据这些概念,可以认为在科学领域内关于非生命自然界客体的成果和发现是决定于穹们的概念的通用性,物质 - 能统一性和空间 - 时间统一性之程度。

概念通用性的特征指的是构成发现(例如规律和理论)的概念、术语和恒量的统一性。科研成果的物质 - 能的统一性应该理解为这一成果对非生命自然界所有客体的散布性(例如相互作用规律)。最后,空间 - 时间统一性的特征表示某一形式的科学成果或发现(例如规律)对相关体的应性,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由于新的科学领域的数学化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与它的整个概念系统之发展有关,必须更深刻地分析一下科学产品基础性的概念。这种分析是过渡到数量研究方法的前提。首先应该搞清决定新知识科学水平的全部观的具体因素。这些因素应该表现为理想化空间客体或定性空间客体(即相应的测标度盘)。

这个问题的解决可能最接近于归结为找出对三个问题的解答:

1. 能否提出一种通用性的,即应用于何形式自然科学成果的配套性标准,或者是用以评价科研成果基础性水平的一组标准

2. 是否存在有按这项参数的水平描述科学成果和发现之分布的数学结构?

3. 建立反映科学成就基础性全套特征的测量标度盘,应该依据的是什么样的原则?

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最可能的方式,是利用世界物理图景的概念。

世界物理图景是系统性的客体,它的成分是对物质世界客体的综合性直接反映。这就提供了把明科学基础性的局部特征分为两类的根据。第一类是本体论的,包括由物质客体本身的客观属性所限定的各项特征;第二类是认识论的,指与认识之阶段、范畴、方法和形式的特征有关以及与认识过程之规律有关的那些特征。

由一些什么样的具体特征来确定科学成就和发现的基础水平呢?

我们的意见认为,研究对象的形态应该是这种特征之一。恩格斯指明过,非生命自然界的客体之总和可以表述为物质组织形式的等级系列形态,对于当代的世界物理图景来说这个系列包括的物质客体从10-12 ~ 10-14 厘米(本粒子)到1028(可观察的总星系)。在可靠的平等条件之下,科学成果或发现之基础性显然是与系列中什么样的物质系统是直接的研究对象这一点有关。因此,譬如二十世纪中叶最优秀的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发现(CP——变性和宇称性守恒定律的破坏、共振现象的发现、电磁波增强现象、从新的强子族中发现重粒子、脉冲星、类星体、伦琴射线星、残留辐射的发现等)都是对物质系统等级列两极的物质对象进行研究中完成的。经验表明,正是在接近这个系列一定边界的地方能形成深刻的科学思想、概念和对非生命自然界的科学为普遍性的原理和规律。

等级系统性这一条不论对于现实世界的对象和过程,还是对于表达科研结果的各种方式来说,都是典型的特征。这些方式由科学成果内部所包含的新获得的科学信息的组织水平、系统性、有序性、“凝结性”而区分,因之,科学成就的基础性在其他条件平等不变的情况下,首先是看这项成果是在什么水平(理论的或经验的)上取得的,其次是看这项成果的取得和形成是以什么样的逻辑形式,也就是它是理论、规律、分类法以及其他

在认识客观现实的过程中“人的思维是无条件地由现象向本质深入,由所谓第一性的本质向第二性的本质,依次下去,以至无穷。”科学成果的基础性无条是与客体的构成其本质的质的规定性之揭示深度有关。因此,这一条特征就应该在评价统中予以考虑。这种情况下标度盘的建可以简化所依据的是,认识实际上是由确定客体和现象的存在事实向揭示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而逐渐过渡一种多阶梯过程。

下一个对任何科学成就(发现)均适用的特征就是所取得的信息之新颖性水平。这里所指的不是在登记专利时使用的“世界性新颖性”概念,而是指新的科学真理与已经众所周知的知识总体之间的具体关系。新颖性标度盘的范围可以充分地宽,而标度盘本身是由一系列依次的水平组成,这些水平对于从纯粹的预言和从老知识总体中引出概念向着局部预言新信息,以及最后向着原则上的非预言和非老知识引出新信息之过渡过程。

基础性还有一条特征,就是新的科学真理对知识总的影响程度,它反映世界物理图景。能导致知识概念构成发生最大变化的发现,会引起科学中的革命,造出新的世界物理图景。发现在许多情况下是利用了原则上新的狂妄的”思想,是转向使用新的思考方式,同时也就是拒绝符合科学发展当前水平的思考方式之结

任何一种研究的结果能被认为是科学成果的,仅是看它能多大程的真正值得算作科学成果。因此,这一条特征也应该是评价系统的一个不能分割的因素。但是这个程度可能是各不相同的。研究结果被直接的和间接的经验数据及理论数据予以肯定得愈多,它值得算作科学成果的程度也就愈高,而不论那些是由作者本人在研究中取得的或者是由其他学者或科学集体使用不同的方法或另外的器具所取得的。

这样,在价自然科学成果和发现的科学价值时最好要考虑到用以确定其基础性的下述九种特征:

1. 作为研究对象的物质系统(从基本粒子到总星系)之形态;

2. 科学成果(发现)囊括的不同的物质系统,现象和过程之宽度;

3. 对客体进行研究时所使用的物质结构水平(例如,同样的一种物质系统可以在微水平上。也可以在大水平上进行研究,等等);

4. 该项科学成果的科学认识程度(理论水平或经验水平);

5. 科学成果被肯定下来所使用的形式(例如,原理、理论、规律、分类法等)}

6. 深入现象本质的程度;

7. 科学信息的新颖程度;

8. 在不同的科学领域和学科内,知识的概念构成之前进程度;

9. 科学信息的可信性程度。

全部上述特征均具有丰富的内容。而且完全有可能对每一种特征或者对每一组特征制定出测量标度盘,并且要克服掉在进行检验时各单独指标之绝对化。

正像上边已经指示的,对基础挂的科学成果(发现)进行量的评价程序不是本来词义上测量而只是按高矮排次序。整个排队工作的第一步,是制定出测量”标度盘,或矩阵。

标度盘的结构特点,可以举科学成果新颖性和可信性标度盘作例子来说明。

因此,譬如对在理论认识等级上取得的科学成果所包含的科学信息之新颖性程度进行测量用的标度盘,设立成顺序性的,对于这种标度盘来说,是使用新的科学信息与现有的理论概念之比例来作为新性的特征。换句话说,就是新颖性标度盘可以搞成一种单值续统的形式,即7±2个位置的序数列,这些位置相应地对每一个新颖性等级进行逻——内容描述。

假设取新颖性特征逐步减小的那序,则可取得大体如下的列:

1. 原理上的非预言性和非老理论概念引出新科学信息;借用老知识解释的不可能性;信息渠道与现有概念的矛盾性;使用新思想和新原理制定新概念之必要性。

2. 局部的(潜在的)预言性及由现有概念和老知识导出新信息;在新信息、新思想和仅仅局部地使用老知识的基础上,对现有概念进行实质性的发展和完善工作之必要性。

3. 局部的(潜在的)预言性和从现有的概念和老知识导出新信息;新信息的渠道与现有概念仅有局部性的矛盾;在老思想老原理的基础上对现有概念进行发展和某种完善之必要性。

4. 局部的(潜在的)预言性和由老概念和老知识导出新的科学信息;新信息的渠道与现有概念的不矛盾性及新信息完全借助老概念进行解释的可能性。

5. 完全是预言性和新的科学信息仅仅是老概念及老知识的延伸。

6. 完全是预言性及新信息是从现有概念和老知识导出的一种算法性的变化。

7. 新信息是现有概念和老知识的局部延续,是直接包含在这些老概念之中的,并且在制定新信息时无须有复杂的逻辑程序。

而制定科学信息可靠性的标度盘最好是使用经验主义的证实性标准。因之,在经验性认识水平上取得的新信息标度盘可以比较接近地作成如下的由高而低的序列标度形式

1. 有关科学成果(发明)之信息是得到具有高度可信性的独立经验数据所肯定(经验程序的数量多、精度高、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观察到了该成果的完全的可重复性。

2. 该信息由其他研究者使用同样的方法和类似的技术手段取得的独立经验的数据所肯定。

3. 该信息局部地由其他研究者取得的独立经验数据所肯定;有个别的数据未包括到般规律性之中(重复性不完全)。

4. 该信息由发明者本人使用另外的观察和实验方法在二次经验程序之中取得的结果所肯定。

5. 该信息由发明者本人使用同样的实验方法取得的经验结果所肯定。

6. 由发明者本人取得的唯一直接结果。

7. 由发明者本人取得的唯一的部分性的结果(重复性不完全)。

8. 由发明者本人取得的唯一的部分性的结果(没有重复性)。

9. 由发明者本人取得的唯一的部分性的结果。其他研究者使用同样的方法和设备而未能肯定这些结果。

10,由发明者取得的唯一的部分性结果。其他研究者使用同样的和另外的方法和设备不能肯定这些结果。

将每一个标度盘最高级的指数定为0,其他依次的指数相当一个正自然数的数列1、2、3、4、5……。其它标度盘也取类似结构。

求这些标度之和的方式是决定于所使用的数学关系式的属性:确定积分指数时,是把取得的数字加起来,这些数字就是表示这个或那个特征的影响强度的指数值。建立这种理性的测量标度盘,其根据还有一条就是有可能估计到Веьер-фехнер经验法则对心理作用范围的影响。这条法则确定心理生理感觉的强度与引起认识主体这一反应的外部刺激因素之作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这种类型的标度盘适合使用于对产品作鉴定测量时以数字估价产品的质量。但是我们这种测量标度盘和现在使用中的鉴定测量法、社会测量法、人工测量法等比较起来有一条优越性,就是有可能把能够确定科学发展该阶段世界物理图景的划时代发现之一些具体的、公认的特点作为示度点。

对科学成果的类型、等级和高等级之间的关系以赋予相应的比例系数KK等级K子等级)的办法来给定,这些系数要取得一定的数字值(1或2)。同时引入科学成果形式的比例系数——B。引入“发明矩阵”的概念。矩阵是一表格,其两个输入,一个是物质系统的变化数列,一个是物质组织水平(微水平、大水平等)的序数列。它的成分——指发明矩阵M)的比例指数的数字值设立这些成分是反映物质系统与研究工作使用的物质组织水平之和值。对科学成果按其他特点取得的微分评价,以引入下列比例指数的方法来考虑:囊括宽度(α)、信息的新颖β)概念的发展(γ)、认识本质的深度(δ)、可靠性程度ε)。

作者根据上述各点,曾示出一种公式,使用公式来计算科学成果(发现)基础性比例指数的数字值。这里为了便于评价,引入科学成果的秩的概念。秩是以设定的基础性指数的大小来确定,其大小应是处在当该秩的科学成果基础性的两个可能的测量边界的数值之间。秩愈高的,基础性水平就愈高。为了确定秩的数字值,取得了一个最简单的近似的关系式

R≈(K+B+M+α+β+γ+δ+ε)

式中K=log2K · K等级 · K子等级)。

新科学成果的秩以下列方式来确定。一名咨询专家(或者咨询小组中的每一名专家)利用一次情报源来按全部标度盘依次序进行估价,并按这些标度盘确定出每一种系数和指数的值。如果咨询专家是一个人,那么他对成果作出的估价就直接提供给计算公式求出基础性指数或秩的值。(如果R=2,确定秩的公式是正确的。)如果是由一组专家进行咨询评价的,则根据一般的咨询评价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处理,然后再按公式确定科学成果(发现)的秩。

我们建议的评价系统包括一定水平基础性的科学成果(发明)。如果再带一些为过渡到过去的世界物理图景必需的补充测量标度盘。那么,这个排次序的系统就是可以用于比较性地评价从经典科学确立的时代16 ~ 17世纪)到当代的科学成果或者今天的假设性发现。显然,在过渡到新的世界图景时,过去时代的科学成果秩的数字值要被放大(从当代评价的观点出发)。这时候所取得的评价之可信性,不论是历史上的或者当代的科学成果,均决定于所使用的一次情报源的充分性和客观性。使用该评价系统不要求复杂的计算系统。

对该系统进行过检验,方式是对天体物理学和物理学成套的发现和科学成果约300项的基础性水平进行比较性评价。所取得的结果代表性地列举于下表。

自然,在系统的这一阶段上所求得的秩只是最接近于较精确的评价,然而就是这样的结果也证明,可以取得被求秩的科学成果和发明之足够严格的系列,并且在整体上并不与权威专家的意见和科学界的评价相悖。在求秩的过程中判明,相当诺贝尔物理学奖水平的发现,按该评价系统取得的秩不低于第7 ~ 第8。以此为基础,在1973年中期有几项天体物理学的发现,其中包括脉冲星的发现,按该方法评价为“诺贝尔水平”的发现。1975年我们对新的重粒子发现作了类似的评价预测。这两种情况的预测均兑现了:在1974年恩托尼 · 希尤什发现脉冲,在1976年瑟缪埃利 · 京格和别尔顿 · 里赫捷尔因发现1/4和ψ'粒子均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当然,评价系统的实际使用远非就是所举的这些例子。有理由预期,对科学成果和发现进行公式化的等级排队的这种方法,有可能被用于评价科学集体科学活动的效率,评价科学问题和方向的基础性,以及用于分析科学知识的运动规律。特别是,使用这种对科学成果和发现的排队方法有可能以新的方式解决德 · 普拉伊斯在六十年代初期提出的科学发展模型的正确性问题。这种方还可以用来补充现行的对科学工作者活动之公式化评价方法。

整体上讲,我们建议的解决咨询评价程序的这种方法有可能极有成效地用于解决一系列科学管理和科学组织任务,并在提高基础研究的效率和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9.2

[Весmnuк АН СССР,1977年12]